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2023-06-04 23:26唐皇凤丁冉旭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主总书记领导

唐皇凤 丁冉旭

(1.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1](P48),深化了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命题。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原则,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和统一战线有机结合的重要实践形式,而新型政党制度是三者有机结合的关键制度安排,人民政协作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则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主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工作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战略、范围、内容、方法等提出了许多原创性话语和重大理论论断,提升了党认识和把握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把握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环节,也是统一战线保持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是新时代处理好集中和民主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统一的应有之义。

(一)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2]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对进一步增强党的力量,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从政党性质而言,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其他任何阶级政党难以企及的先进性和革命彻底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导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说:“所谓无产阶级领导,就是共产党领导。”[3](P319)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看,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程度与党和革命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国民革命时期,党由于缺乏经验放弃了争取同盟者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等人对同盟者实行的“左”倾关门主义,削弱革命力量的同时也削弱了党的领导权,致使根据地丢失和土地革命失败。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和纠正王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论调,提出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党和革命力量大大增强,为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改革开放以来,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新业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涌现,海外侨胞数量急剧增长,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给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提出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加强和完善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推动统一战线逐渐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新时代党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全面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确保统一战线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也是统一战线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本保证。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4](P151)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凝聚、导向、整合作用,推动社会各方面成员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发展合力。一方面,共识是治理主体合法性的来源,也是提升共同体治理效能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1](P82),即寻求共同利益目标、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和共同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契合了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取向,极大提升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治理效能。此外,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到统一战线工作中,铸就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共识的凝聚和形成需要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寻找到“立足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统一战线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其成员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性的利益诉求和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有利于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治理效能。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团结和联合多元社会力量,丰富治理资源,强化治理合力,有助于提高改革决策水平、健全管理监督体系,实现多元共治下有效的政治协商和互动平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提升正确处理集中和民主、一致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高度统一的。”[5](P447)坚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结合起来,为实现集中和民主的辩证统一提供了一种有效形式,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推动发展。从发展民主来说,统一战线超越了资产阶级关于民主理念的范畴,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人民民主的主体,推动实现更广泛更真实的民主。从一致性和多样性角度讲,党以正确的路线政策、持续的思想政治引导,增进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在践行人民当家作主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双向互动中,保障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二、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总结分析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对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将统一战线工作定位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问题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要明确新时代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6](P624),首次将统一战线确立为“党治国理政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统一战线作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重要内容,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统一战线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内容,肯定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党要领导统一战线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党的全局工作,发挥统一战线独特的治理效能。

新时代党领导统一战线新的战略定位决定了统一战线目标任务的调整。1979年,基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内阶级状况发生根本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的现实情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担负着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和统一祖国的双重任务”“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7](P115)。200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全党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新时代,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政治优势以及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法宝地位,强调要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二)在“五者联盟”和国际统一战线中不断拓宽工作范围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收缩聚合了党的统一战线对象范围的相关表述,强调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邓小平指出党领导统一战线要放宽视野,“只要赞成祖国统一,即使并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们,也要团结”[7](P114),将新时期统一战线概括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江泽民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概念,并补充统一战线要包含这部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8](P834)。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提出统一战线联盟要纳入“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推动党的统一战线基本结构由“四者联盟”到“五者联盟”转变,建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其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统一战线。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9](P316)。列宁提出建立一切愿意同资本主义作斗争的工人统一战线,并联同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国际的统一战线”思想上,提出“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国际反侵略扩张的统一战线”等多领域国际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1](P582)。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同盟的阶级概念,也突破了党历来更为关注国内统战工作的民族国家视角的局限性,拓展了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内涵外延,推动形成国际统一战线。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同心圆”概念,指出面对众多的统战成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同心圆的核心,表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0](P11)。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以“石榴籽论”为代表的民族同心圆论、政党合作的同心圆论、国际合作的同心圆论等,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统一战线,对内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外推动形成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三)政治领导成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实施全面领导的主要内容

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阐明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含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1](P373),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各项政策举措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领导是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坚强有力的关键。“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2]而加强政治领导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党要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倾向,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人民政协作为重要阵地,要发挥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作用,“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6](P286),坚持统一战线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全党的共同工作,全党要保持高度思想自省和坚决行动自觉。统一战线的领导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全面领导首先体现在党委领导上,这要求全党提高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视程度。健全专门统战领导部门是巩固发展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基础。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班子第一位的政治责任是传承政治薪火、深化政治共识,始终保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1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6](P625)。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与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不冲突。适时对党外人士提供帮助是“我们党的职责,也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条件”[12](P140)。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党外人士正当权益,才能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四)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党全面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论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要有特殊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提出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论。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致性与多样性”概念,强调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13](P264)。统一战线范围广泛、成员众多、构成复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尊重这一客观现实,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根本问题、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发挥统一战线成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其二,协商民主是求同存异的具体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内主要矛盾转化这一战略思想出发,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方向,确立民主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民主和协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14](P558)。党的十八大正式把协商民主从一种基层民主形式上升为一种国家制度形式。协商民主强调共同利益和公共理性,提供了一套整合民众利益需求的机制,通过不同主体理性辩论和反复沟通作出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决策,提升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虚心公听、言无逆逊”的胸襟、平等的心态和民主的作风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并接受监督,领导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积极发挥作用。同时,统一战线同盟者要以“惟论是非、不徇好恶”的担当,讲真话、建诤言、严监督,提升协商民主实效。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党员在聚同化异中的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15]党员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对于积极争取党外人士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团结更多人员、树立党的良好政治形象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提高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效能的重要举措。

三、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的指导和推动下,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格局逐渐巩固,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一)构建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制度体系,建立大统战工作格局

为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制度角度看,相关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为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提供制度遵循。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党中央修订了统一战线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新时代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总体要求、组织设置和重点领域等问题作出规定。此外,针对统一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颁布一系列党内规范性文件,比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的意见》。注重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是新时代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特点。以政治协商为例,党在颁布《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对程序性和操作性问题作出补充规定,从而增强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效。党优化和完善了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港澳台和侨务工作制度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建设。

从组织角度看,党中央推进统一战线机构设置的改革与创新,注重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6]在统一战线组织系统中,党的各级组织处于核心地位,对其他单位和部门履行职能和实现功能发挥引领性作用。《条例》规定了各级党委(党组)、统战部门、有关组织和单位的基本职责,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在统战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第一责任,并新增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一章专门规范部门设置和运作。党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逐步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战线专门组织架构体系,建立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有效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提供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坚实的组织基础、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强大的干部队伍。

(二)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新阵地,拓宽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广度

一是突破以往统战工作范围局限,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进了党领导多领域统战工作的方式。改革开放之初,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统一归属于党的统一战线若干重要领域工作。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将四大内容单列。新时代党中央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领域分别单列,并调整扩大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范围,同时,将港澳台统一战线工作从统一战线优势作用中提到统一战线工作重点领域,并单独叙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最终整合了12类统战工作对象。党十分注重对新的社会群体的关心和引导,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在全球化发展空间下,越来越多的统战人士走出海外,新时代党领导统战工作注重参与国际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不但把海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请进来”,还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调动海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和友好力量,服务我国国家治理,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

二是推动统一战线同盟者自身建设,尊重和维护同盟者的经济政治利益。保障同盟者经济政治基本权益是确保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地位、提高党的全面领导水平的重要条件。党不仅加强自身建设,还以强大的领导力量和责任意识为各阶级、阶层、人民群体排忧解难,如党积极帮助民主党派解决编制、经费、办公设施和干部住房等实际困难;在西藏和四省藏区继续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政策,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和资金,着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制定“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民营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维护统一战线同盟者政治利益,加强同盟者人才干部培养,提高全体成员素质,保障同盟者有职有权、有责有为。为纠正一些地方配备党外领导干部往往局限于科教文卫部门的现象,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17](P201)。在多党合作中,党发展了民主党派的政治职能,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增加了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协商环境,丰富了协商内容和协商密度。在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中,党引导意见领袖参与议政建言活动,鼓励建立网络媒体协会等自组织机构并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政党吸纳”“社团吸纳”“行政吸纳”等多种政治吸纳的通道,极大地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聪明才干。

(三)推动基层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深度和精度

基层统战工作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领域,也是党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二十大党章修改党的基层组织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表述,指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统一战线工作”[18](P31)。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加强基层统战工作。

一是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协商的协调联动机制,让统战工作“活跃”在农村、社区等网格。近年来,各地开展“同心统战”阵地建设成为一股热潮。作为基层议事协商平台,统战阵地是思想政治引领的载体。党通过统战阵地凝聚整合力量,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收集社情民意。此外,利用统一战线特色资源,邀请科技、卫生、教育、法律、艺术等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公益帮扶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延伸统战工作服务触角,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二是数字化服务、智慧统战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地创新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信息化形式,打造民主监督媒介平台,规范人民政协各种会议监督形式,探索“云协商、云监督、云参政”,拓宽调查研究、社情民意反馈、视察督办、提案协商等渠道,打破时空限制和传播局限,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独到的政策监控机制、民意表达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基层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的治理优势。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开展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法规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正确认识是落实统一战线工作部署的基础。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从理论研究上深化对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各地加强关于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学习宣传,将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队伍教育体系,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社会接受度和参与度。同时,加强思想引导,推动统一战线同盟者的自我教育。在重要历史节点,党推动统一战线成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领会党中央会议精神,引导同盟者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民主总书记领导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总书记的告诚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