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快速迈进“数智”社会。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社会领域在由传统向数智升级的过程中,也将引发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保持一元统领,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广大民众接触外界信息的机会大大提升,视野不断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大家对于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既能与时俱进、展现风采,也能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具有引领力、凝聚力的意识形态内容。
“数智时代”,在海量信息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争相呈现,拜金主义价值观等在智能传播场域内翱翔。在此环境中,宣扬主流意识形态,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以一元统领多元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马哲的基本原理,数智技术属于生产力阐释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是能够对其在进行“社会-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发展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与智能技术相结合,运用“数智”化方式在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创新,从而对广大民众保持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
1.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
数智时代,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方面,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播方式等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社会进步。智能传播是数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运用,它实现了智能化新闻生产,以及个性化用户体验等,引导着数智化思维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造了历史契机。
2.意识形态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各机构也都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予以巩固加强。在数智技术的支撑下,上下沟通、内外沟通的渠道将更通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呈现光明前景。
1.“资讯智能分发”的影响。算法推荐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比较明显的就是根据用户偏好而进行信息的“智能分发”。它通过对用户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在不需要用户们进行“动手”甚至不需“动脑”的情形下,即可完成对受众需要信息的精准投喂,这个过程表现出工具技术对用户数据的任意使用。该项技术技能的创新目的本是为了满足民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但是人们却逐渐被其“支配”、甚至被其“控制”。
2.“流量为王意识”的影响。智能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受众,受传者亦可以是受众,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可以是同一人。当前,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盛行,为赢得更多关注、获得更大市场,高流量的信息便大受青睐,而信息内涵、信息质量反而并不太受重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差”和“好”可能会被混淆,“高”和“低”可能辨识不明,“流量”成为唯一指标。
3.社会思潮复杂多元的影响。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挖空心思企图对我国社会进行渗透与侵蚀,如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投送资产阶级价值理念等;与此同时,新儒家思潮、文化保守主义也在社会上产生着影响。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局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产生着影响。
4.“数字鸿沟现象”的影响。虽然进入数智时代,但是有一部分人无法平等地使用到通信技术,无法平等地享受到网络服务,这也就无法平等地获得相关信息。当前,这种不平等并未因为技术创新而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数字鸿沟阻碍着“平等”,限制着发展,影响不容小觑。
1.增强创造力。数智时代,人们的关注点相较于以往呈现分散趋势,同时文化需求更为多元,已不大喜欢以往严肃传统的说教话语。那么,主流意识形态若希望继续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并持续扩大影响,则需把握好数智时代广大受众的价值诉求,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力。
2.加强解释力。引领主体在具备深厚功底的同时,还应洞悉智能技术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在坚持一元统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优秀文化、先进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吸收,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与传播创新。
1.培育智能化思维。将数智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培养系统思维、整体思考的能力,辩证观测系统中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等。强化对信息技术、数据库的运用意识,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关系、模式、趋势等,并以分析结论作为决策依据。
2.提高智能应用水平。一方面,以专家讲座、集中培训、内部研学等方式展开对各级思政及意识形态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强大家对“数智时代”的深刻认识,对智能传播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机理、发展特征等进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受众需求和智能传媒特点,从思维、技术、安全等方面努力提升应用水平、工作能力。
1.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智能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划定主体责任,逐步提升领导能力,扎实做好意识形态战略部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治理机制,明确考察标准,出台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协同工作,强化风险识别、防范与化解。
2.完善监管机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播技术,建好网络舆情预警平台,建立舆情数据库,对舆情进行多维识别,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抓取与研判;建设舆情防控与追踪系统,推动建立信息分类识别机制,广泛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进行检索、定位,严防舆情蔓延。同时,推进相关立法工作。
1.推进主流媒体发展。加快推进各级主流媒体的数智化发展,支持发展主流媒体线上客户端业务,着力打造“数智+”新型主流媒体,力争尽快全面实现主流媒体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其在内容生产、分发、传播、反馈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2.引领社会思潮。建全大数据意识形态引领机制,在网络传播、智能传播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准传播力度。倡导、坚持“正典叙事”,持续持久地将主流舆论的声势予以壮大,要不断加强正能量传播力度,凝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