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伍连 万志琴 李 华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1)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智能电脑针织设备已经是针织服装企业的主导设备,特别是针织智能织造的驱动系统、数控系统、软件系统以及针织产品制版软件系统发展迅速,企业对智能针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智能针织制造制版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但国内的智能针织制造系统与国外的系统互不兼容,国内的针织工艺下数系统与制版系统又各自不相通,有些企业虽已购进国外先进昂贵的针织智能制造设备,却因没有智能制造编程序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导致设备闲置,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织服装企业过去消耗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这些已由智能针织制造系统取代,企业急需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针织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既能设计针织下数制版工艺,也能管理智能电脑横机织造系统。智能针织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硬件部分,即电脑横机设备,另一个是驱动电脑横机运行控制的软件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硬件部分在使用性能以及编织的稳定性上快速提高,而针织设计制版软件对于成形结构产品的智能制版工艺设计、工艺计算可缩短技术人员计算制版工艺的时间,但电脑横机的运行控制系统与针织品设计制版工艺软件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文件体系,针织品设计制版软件生成的文件不是智能针织运行控制的语言,必须要经过技术人员的编译、转换,才能与电脑横机融合。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文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针织品生产是一个多系统相互融合、协调的过程。
但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模式只停留在实验基地协同育人阶段,还没有实现共同研发产品和定向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模式。因此,智能针织专业技术人才不仅需掌握针织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智能针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随着新理念、新需求来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
为培养符合针织服装企业所需要的智能电脑横机制版技术专门人才,搭建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通过融合创新形成了基于“L-one 指令代码编织”针织小图程序、全成形的课程体系。为达到双赢的效果,进行了智能针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智能电脑横机是近几年在手摇横机的基础上由人工智能发展起来的集成数控和自动化的高科技针织设备,在编织功能上增加了针织组织结构的变化,可以实现对任意一枚针的编织,电脑横机还有沉降片,可以临时握持每一枚织针编织的沉降弧,这些是手动横机所不具备的功能。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基于电脑横机这些强大功能,进行针织花型的研发,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飞速发展的智能针织鞋面由于其环保性和舒适性能,迅速占领了原由皮革面料占领的市场。为培养学生去适应针织企业这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针织专业教学团队探寻智能针织方向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入智能制造的编程教学实践;学生编程设计完成后,在针织企业直接进入生产模式,企业将学生的编程文件直接用于针织品的生产织造。
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确立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与企业急需人才岗位之间的关系。提供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动态数据和规律,依据此规律,合理安排专业授课内容,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近年来,我院对学生采取大专业统招的方式入学,智能针织织造专业新生入学初期,对针织专业不是很了解,对智能织造更是陌生;而即将毕业的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又有其各自的兴趣点和就业方向。
通过对学生各自兴趣因素分布调研,让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方向,确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经过一年相关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后,可以根据自己对针织尤其是智能针织技术的兴趣,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和选择相应的课程,以工作室的形式或者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与此同时,采用灵活的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等多方位的教学改革手段,进行智能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通过对针织企业智能针织技术工作任务的分析与解构,在编制智能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专业类课程模块中,设计了针织结构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电脑横机操控技术为核心的专业核心课、智能针织全成形技术为重点专业方向课为主的专业类课程体系。并通过将学生送到合作企业培养、融合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方向,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以工作室为实践基地,以深化实践教学为目的,教学团队采取学校与针织高新企业点对点对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不定期邀请针织服装企业技术人员开展“针织成衣花型应用”专题讲座,将先进的智能针织电脑技术引进课堂,以嵌入课程形式嵌入到“针织成衣工艺”课程中。通过嵌入式课堂讲座,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的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点对点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解决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问题,也降低教学成本。对企业来说,招聘的是对智能针织技术有兴趣爱好的人员,而不是应付工作的高层技术人员,因而能留得住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智能针织专业的教学团队全部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在企业工作过的老师,还有的教师曾经还是企业高层技术人员。教学团队依托校企合作搭建的智能针织技术实践平台,以科研、教研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将针织服装企业的横向课题引入课堂实践,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纽带,鼓励学生组建智能针织学生创新团队,将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到各类针织服装设计作品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如参与国家、省、校各级各类大创项目、互联网+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级各类针织设计与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针织服装技能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时装周、服装学院年度毕业设计作品展、年度毕业设计大赛等等,真正实现课程知识应用于针织服装生产实践。
学院以智能针织专业实训室、智能制造工作室、智能针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学校、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创新中心,为智能针织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创新中心对学生实行全天候开放政策,让学生可以在创新中心进行教学知识的实践、各种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探索。此外,还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寻找、搭建校企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根据针织服装企业岗位的设置与技术要求,选拔相应兴趣的学生进入创新中心,签订就业合同,建立专业专项培养项目。在针织服装设计工作室模拟企业运营,达到与企业同步的效果,或者直接由学生参与企业的研发,做到精准无缝的对接,这样极大地减少了课程资源的浪费,企业也减少了培训上岗的时间。
此外,利用寒暑假期,也让学生赴合作企业带薪实习或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有学生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也有学生将优秀针织作品在电视平台通过走秀展播,更有多名同学毕业后被企业录用并公派至意大利、马尔代夫、突尼斯、墨西哥、孟加拉等国学习先讲的智能针织技术。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智能针织专业技术人才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顺了智能针织专业各类课程的设置与授课量的关系,优化了课程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教师也深入到企业的运作生产流程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借助校企搭建的智能针织技术平台,以国产双针床电脑横机为依托,开展了全成型智能针织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并已成功研发3D 一体成形多功能运动鞋、各种款式造型的全成型毛衫、3D 成形多功能口罩等产品。有些研究成果已申请、被授权30 多项发明专利。同时,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新型针织结构开发产品,获得多项国家级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银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甚至有的已应用于市场。因此,智能针织专业与国内针织服装企业合作共建的智能针织实践基地和以创新为中心的育人平台,可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针织技术人才,使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学院利用企业提供的最新设备和软件及点对点的教学实践模式,有针对性地为相关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实习生上岗培训的时间,且留得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方面的保障。实践表明,智能针织专业的办学与区域针织产业布局对接、教学内容与针织行业对接,很好地满足了地区针织企业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掌握智能针织技术人才的新需要,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智能针织专业技术人才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多层次、多样性和互补性的机制,提升了整个教学环节的实践性,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智能针织创新中心的实践活动,以模块化嵌入式教学、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针织服装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培养了掌握智能针织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实现了学生“创新素养+专业技能”的双提升。从中心、导师、项目三方面构建智能针织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智能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点对点地输送人才,达到学校、企业、教师科研、学生就业多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