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周荣梅 秦 晓 王林玉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高职产品设计类课程以产品开发为结果,产品的加工流程遵循CDIO 设计理念,形成基于成果导向的CDIO 的设计理念,构建“职业情境、任务驱动、做中学、做中创”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六个任务,针对项目进行构思方案、设计方案、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与评价等,形成首尾相扣的四个环节。
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服装设计与工艺大二学生,学生已经具备服饰图案设计与产品制作的能力,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更喜欢动手实践,但对服饰的制作质量不够重视,对定制服饰的制作缺乏经验。学习本项目之前,他们能运用绣花软件设计刺绣图案,熟练操作绣花机,能解决部分刺绣布面出现的跳线、漏针等问题,但对布面质量缺乏探究精神,刺绣精准定位缺乏经验,创新能力不足。
2.2.1 课前准备
实施前,学生登录蓝墨云平台,领取任务单,以“爱”为主题,设计定制衬衫刺绣纹样。根据平台提供的资源,观看纹样设计步骤,四个小组搜集资料,确定设计主题,初步对纹样进行构思,制作PPT 与定制衬衫绣品的加工流程思维导图,上传课程平台。
2.2.2 课中实施
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选用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定制刺绣衬衫的设计与制作,按照定制衬衫的流程,设置四阶六步递进式教学内容,从纹样设计——衣片裁剪——绣版制作——裁片刺绣——成品缝制——成衣点评,层层递进,实作实操,不断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岗位工匠和创新设计能力。实施中的重点是确定刺绣纹样结构、位置、大小、色彩等,开发“3D 智能刺绣虚拟设计系统”,通过“‘粗-准-细-精’四步法”实现对衬衫刺绣纹样的精准设计与定位。第一步:通过云图app 绘制衬衫刺绣图案并进行粗略定位;第二步:用coreldraw 绘制衣片,准确定图案大小、位置;第三步:用wilcom 智能制版细化纹样的层次、结构、位置、大小与针法配置等参数;第四步:用PG 虚拟试衣软件进行三维缝合,检验衬衫纹样的立体设计效果,快速修正设计,实现精确定位,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难点是衬衫刺绣质量,刺绣前,采用“一核二比三定”的方法,核对绣花工艺单,对比绣线色卡、刺绣空间站优秀学生案例、企业实物案例,确定衣片位置、刺绣图案位置及绣线颜色、顺序。刺绣时,依据“试错—知错—改错—提升”的理念,实施“一试一析一改”的制作与修正过程,通过样片试绣、分析、修正工艺参数,反复刺绣,不断优化,得到高质量的刺绣衣片,同时,邀请企业教师现场指导,传授经验,帮助分析刺绣产品质量的问题,助力难点。
实施过程中,借助VR 虚拟现实服装博物馆、刺绣产品设计实训中心、PGM 虚拟试衣等信息化资源和教学条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刺绣纹样特征,掌握设计和操作要领,使得教学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和互动化。小组成员分享合作、头脑风暴、实时跟踪记录等方式相结合,破解教学难点,将产品设计、制作等现场操作进行实录,收集过程性成果。
2.2.3 课后拓展
实施后,课后,学生将刺绣礼服设计效果图、样版图、刺绣工艺单、实物等整理成刺绣产品开发档案。针对产品开发过程实时记录,自制微课、视频,形成生成性资源,丰富学习资源,作为企业设计产品的资源库以及学生学习库,帮助学生随时、随地、随处反复学习。该项目实施后,新增产品设计与制作视频8 个,刺绣电子小档案4 份,产品图片18 个,针对学生创新性的作品,申请外观专利。
项目采用“双向双线双主体”全过程评价方式,即“理论笔测+实践结果”双向、“线上线下”双线、“学校企业”双主体,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Hiteach 智慧教学系统、课程平台生成性数据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学习过程的线上全程记录,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依据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对学生的终结性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学生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堂签到、讨论、测试、课后拓展任务完成情况等,过程性评价维度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包括理论考核终结性评价(20%)、实践结果综合性评价(40%)和态度表现评价(10%),实践结果包括工艺单、刺绣产品质量、PPT 制作、展示汇报等。
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3D 立体化的智慧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课堂实践花费的时间明显缩短。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混合模式教学方法的渗透,师生、生生间互动频繁,课堂气氛融洽,学生主动学习行为增加,课程平台使用率成倍增加,学生刺绣岗位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企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