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影响探究

2023-06-04 09:07:47史书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竞争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也越来越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环保事业良性发展。而科技创新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也在绿色发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对城市绿色竞争力提升有积极作用,应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等方面分析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竞争力

作者简介:史书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科研部副教授(邮政编码 250100)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2-0093-04

基金项目:2022年度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计划科研项目“绿色金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省会济南为例”阶段性成果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绿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創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推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由此可见,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科技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词义上来说,绿色经济既包含“经济”,又包含“绿色”,要求是在达到预期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要达到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科技创新有利于支撑生产绿色化

科技创新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高校和研发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得出新发现、新知识,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产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加快一部分产业和生产流程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中间产品出现。

(二)科技创新有利于维护生态绿色化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制约,而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又离不开科技创新。首先,科技创新能促进各类能源的节约利用。其次,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改善已经造成的环境问题,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缓解各类污染问题。最后,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应对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情况,而这同样需要科技创新。

(三)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生活绿色化

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消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都会造成部分非绿色生产,这类生产多以生态失衡、环境破坏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消费者向着环保、智能、安全的绿色消费方式转变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科技创新正好可以通过研发替代品来满足公众的这一需求,以减少不必要的非绿色生产,推动消费者养成绿色环保的消费新模式。

二、济南市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当前,济南正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落实国家赋予济南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加快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的机遇与优势

1.科创高地“软实力”突出。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老师和科研从业人员利用科技成果领办创办科技企业,济南市政府同省直各部门联合行文出台了《关于发挥省会优势打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技11条),并在高新、历下、市中、天桥、槐荫、长清、历城、章丘和莱芜等区设立创客平台,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师指导,鼓励相关人员创业。截止到2021年,济南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73.4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14.5人。

2.科创主体“硬实力”雄厚。近年来,济南市限制高碳产业、发展低碳产业,培育绿色新动能,着力构建了以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绿色服务产业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的“4+X”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和精品钢与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布局超级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换电式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7.7%,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75%,高于全省7.99个百分点。推动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8家,搬迁东部老工业区改造企业86家。

(二)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产业结构、规模不断优化提升,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愈发明显。但从总体上看,科技创新对济南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影响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

1.科创主体地位不高。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决定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必然有动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但因科技创新工作的高额投入,使得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望而却步,也就导致企业科技意识普遍较低。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足。济南的工业产业占比不仅相对较低,而且济南一些企业存在着对研发投入重视不足、寻求技术合作意识不够强的问题。二是科技创新潜力有待发掘。2019年,济南市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总数达到2231家,获得上级科技立项185项。新增孵化企业5家,毕业企业46家,在孵企业总数达到348家。企业科技创新潜力有所增强,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正在稳步增长,但增长的幅度相对来讲不是很大,发展规模距离发达地区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2.科创资金供给不畅。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也离不开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相对较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储备和科研投入仍然偏少,导致后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和对传统产业的扩散辐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济南市政策激励力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技改普惠性奖励和分档激励政策吸引力不足,技改政策体系还不健全,未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技改和科研的动力。各大银行在执行落实国家金融扶持政策时,出于自身金融风险考虑,仍然设置了较高的放贷限制条件,融资成本高,容易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3.科创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不足,成为“智造济南”加速推进的影响因素。当前部分企业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缺乏高校基地和人才支撑环境、人才供给不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难、人才流失等问题。高层次人才稀缺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而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缺失则是济南市与先进省市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驻济院校及科研机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需求脱离,无法对产业需求形成有效支撑。另一方面,与其他省市相比,济南市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待遇相对低于国内先进水平,人才吸引力不够。

4.科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成果转化一直是济南科技创新的短板,省会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缺乏成熟畅通的途径。目前,济南科技创新仍存在着教育、生产、科技与市场这四个基本要素相对脱节的问题,而科技创新产业链又尚未形成。其中,技术和资金作为中间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实际情况是科研单位普遍缺乏资金,企业虽具备资金投入实力但又存在风险,致使其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济南市“产学研用”松散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速高效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新型技术研发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创新为核心,产学研协同进行科技攻关。

三、济南市科技创新对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济南市应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源,让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一)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产学研用创新体系

在针对绿色发展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科技创新骨干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另一类是在某科技创新型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军企业。两者在科技创新上的侧重点不同,科技创新能力也各具特点:高校、科研机构拥有一流的科研人才和硬件条件,更注重核心理论与前瞻性技术研究;而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领军企业,掌握行业内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中具有话语权。这样的领军企业是行业内的标杆,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而雄踞霸主地位,产品创新上更侧重于市场化和应用性研究。

针对两者的不同特点,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应当有所区别。以山东大学为主要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应当围绕产业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打造济南创新人才高地;大力支持“双创”事业,为济南市各类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而对于骨干企业,应突出“强强联手、借势发展”的导向,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重大机遇,引大联强、借力扩张,主动介入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同时,借助骨干企业的发展优势,发掘科技创新潜力。鼓励像浪潮集团等规模型、实力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提高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形成一批兼具规模和实力的国际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以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为统领,以基础软件为核心,打造硬件、软件、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产业生态。以高端工业软件及系统为核心,打造软件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生态体系。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应用技术研究,重点突破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控制与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鼓励发展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平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二)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绿色科技创新支持

首先,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一是完善科技信贷管理机制。建立科技企业信贷业务拓展奖励办法,落实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充分发挥差别风险容忍度对银行开展科技信贷业务的支撑作用。二是完善科技银行体系。鼓励商业银行专门设置从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支行,并设立相关服务网点,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增进金融服务便利化。三是完善金融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持。积极推动和鼓励金融专营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融资性机构和相关中介机构发行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专项金融产品,并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其次,进一步深化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一是推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试点工作,要依托济南国家级高新区,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制度框架体系,保证科技与金融完美对接。二是对试点工作的成效进行阶段性总结,探讨制定下一步如何深化试点工作的推进措施和时间进度,加大试点范围。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深化试点工作的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本地特色和亮点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试点工作建设,不断提升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速度和产业化发展步伐。四是设立科技风险补偿金,建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三)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绿色创新创业活力

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的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完善产教融合新模式新平台,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产业发展人才。鼓励通过学科共建、开设特色班、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开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定制培训,提高人才实用性;探索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大力引进新一代技术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加强“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吸引和集聚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回济就业创业。发挥国家超級计算济南中心、省云计算中心等科研机构和齐鲁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支持社会组织、骨干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软件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吸引更多高端和复合型人才齐聚济南,形成以产引才、以产促才、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

(四)注重科技创新成果效应,突出绿色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桥梁作用,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使企业的科技成果尽快落地落实。一是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该机制应当涵盖产、学、研三个方面。在企业层面,应从外部和内部双管齐下:政府应通过实施积极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完善市场激励机制等有效手段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从外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一线科技工作者主要承担技术创新的责任,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科研人员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效益和风险与一线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激发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包括“泉城科创交易平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泉城科创交易平台”具有成果转化高效化、技术交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全面化的特点,服务创新优质成果的转化;富有产业活力的科技成果孵化器帮助小微企业降低创业成本,为其提供文化交流、品牌推广等服务;探索运用“房租换股权”模式,促使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实现盈利,展现自主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梦霞.科技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

[2]李萌萌.开创科创济南建设新局面[N].济南日报,2022-03-02.

(责任编辑 马树颜)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2:07
日本竞争力
试论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7:59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5:25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