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价值定位与具体功能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革命性、纯洁性是其典型特征。政党形象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有着独特的逻辑理路,优化路径在于创新建立政党形象塑造的“整合机制”“动力机制”“运转机制”“保障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于江,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政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邮政编码 225300)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2-027-06
基金项目:江苏省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研究”(ZX23095)
政党形象集中展现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政治理念、政治能力以及组织架构等总体特征,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世界政党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政党若想长期执政,必须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这直接关乎政党的合法性、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根据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增强国际话语权和民众信任度两个维度,从而塑造起符合中國共产党本质属性的政党形象。
一、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的逻辑理路
党的自我革命与政党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在党的内部实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质量强党战略,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国家内部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时,重点关注政党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提出“自我革命”的概念,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诸多论述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自我革命理论。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实现无产阶级自身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革命的、暴力的手段,与资产阶级彻底决裂,才能夺取政权,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阐释:“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3]马克思不仅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为了革命运动的结果,还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通过自我革命以强化社会革命领导力的科学论断,认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4]才能肩负起领导社会革命的伟大使命。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品格即是“先进性”和“纯洁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首先来源于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立场,代表了整个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自我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让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党与广大人民利益高度一致。究其原因,马克思主义政党主体由“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分子所组成”,[5]这种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也是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内在特质。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6]这段话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思维方式。可见,“自我革命”与“政党形象”之间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每一次前进,都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
(二)实现现代化历史使命是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是现代化历史进程催生的产物,“党通过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成为价值诉求的工具性表达”。[7]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战胜了前行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改变了国家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在现代化历史叙事中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历史证明,以政党形象带动国家现代化进而推进国家形象建设是赶超发展的路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扮演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现代化赋予党的不仅是价值因素,更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外在驱动力,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
(三)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的现实逻辑
政党形象是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因素。良好政党形象有助于赢得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而且能够提升政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主动。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开始客观认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言:“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9]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拓展新型政党间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始终站在正义一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实际行动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决心。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的实践逻辑
政党形象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民主监督。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探索,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坚持自我革命是“一体两面”的逻辑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10]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形成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科学论断。
从政党自身角度来看,全面从严治党旨在提升执政党对社会治理的整合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发挥的是利益整合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长期执政的现实问题,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受“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直面“四个不纯”,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2]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加注重从顶层设计上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系统设计和战略谋划,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二、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面临的现实挑战
影响政党形象既有场域变换的外部因素,也有政党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从内部发展看,政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度有待提高,民众对执政党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生动力”弱化
当前,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的内生动力弱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员人数和党组织数量持续增加产生的影响。据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人数为6082.5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人数为2159.4万名”,[13]“80后”“90后”党员数占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党员人数和党组织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加大了党员组织管理、自我革命的难度,加之不同年龄段党员对自我革命的认知度有差异,直接影响到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二是党员教育模式方法滞后。定期开展党员的政治动员、政治学习、政治轮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员推动自我革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也存在教育模式单一、教育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尤其对新加入党的“95后”“00后”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有限,党组织存在“悬浮化”“离散化”的风险。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必须首先解决内生动力弱化问题。
(二)“四风问题”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14]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一些原有表征的作风问题发生新的变化,对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工作造成消极影响。
(三)新媒体“去中心化”
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媒体舆论场已然成为政党执政的基本场域之一。学会使用新媒体塑造政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自我革命。但新媒体的“去中心化”问题也由此产生。“新媒体使传统政党形象建构的政治空间环境发生了变迁”,[15]“人人都是麦克风”“街头随时有任意拍”。新媒体技术与受众的双重变化也改变了政党形象塑造的方式与方法,影响极大。同时,主流媒体也“大踏步”进入互联网,但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规律把握不够精准。同时,互联网思维的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新媒体开展政党形象塑造的进程较为缓慢。
(四)塑造方式单一
政党形象的塑造方式与受众的认知、现实的境况密切相关,又依赖于传播媒介。因此,“认知-现实-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结果直接关系到政党形象塑造的效果。在传播主体上,一些地方仍然习惯于单向度、单维度进行正面宣傳,没有将政绩宣传与民众关切点密切结合起来,没有将党的自我革命内容与民众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与民众的疏离感。
三、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的机制创新
要根据时代需求,构建“话语-传播-实践”的多向互动的塑造逻辑,重点是通过“整合机制”“动力机制”“运转机制”“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机制创新的力量,促使各种要素有机组合,汇聚合力,以事实性指标不断提升执政绩效,让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一)建立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整合机制
整合机制是指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需要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有效的机制,采取切实举措,以形成形象塑造的合力。
1.意识形态资源整合。这是指“通过国家宣传机器广泛灌输、教育,使民众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法律意识等,是执政党实现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16]
一方面,用好新媒体,建好主阵地。政党形象塑造过程关涉政党与民众的关系,而当下新媒体已然成为两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媒介,须正视新媒体境遇下党的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主动或者被动即被置于媒体聚光灯之下,这就要求不仅要“身正不怕影子歪”,更要“说得好做得更好”,提高媒介执政力。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强化信息阵地建设,高度重视青年群体对政党形象的反应和认知,想方设法赢得青年群体的关注和认同,从而使我们在新媒体时代政党形象塑造上做到“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连续推出多部主旋律影视作品,如电影《金刚川》《长津湖》《万里归途》等,电视剧《觉醒年代》《大决战》《狂飙》等,在上座率收视率上均位居前列,引发了较大的话题效应,广受民众好评,主流意识形态持续巩固稳定。
2.组织人力资源整合。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党群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建立组织网络,构建起民众与党组织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671.2万名,493.6万个”。[17]由此可见,党的组织人力资源极其丰富,这些资源是推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要激发党的形象塑造内生动力,就要激活普通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党组织三大主体。
一是加强党员质量建设。对照《党章》要求,促使广大党员主动积极参与党的形象建设,并在一言一行上时刻注重维护党的形象,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强化“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不断增强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党员要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为党工作。
二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政党形象,因而要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拓宽领导干部成长发展渠道。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领导干部在“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对领导干部的权力配置和权力执行予以规范,明确权力行使的范围和边界,建立健全不同性质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之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选拔用人制度,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要求,努力创新基层治理与党建制度相结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建立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动力机制
动力是指塑造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维护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原发性力量。要通过有效机制,激发各类有利于塑造党的自我革命形象的动力。
1.利益动力。马克思曾指出:“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8]党的形象塑造要依靠人来具体推动,而人都存在利益关切、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利益获取等需求。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不仅关涉全体党员,而且涉及全体人民。塑造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必须妥善处理好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第一,正确认识党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明确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求,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又能增进党的形象塑造。因此,党的自我革命形象需要全党、全体民众共同塑造。
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要强化人民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为党的形象塑造提供价值评判和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发现有损或破坏党的形象行为,并与之作坚决斗争。
2.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思想淬炼是自我革命的基础,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
其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以正面宣传、全面塑造、多面提升党的执政形象,比如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成就。
其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增强广大党员和民众对塑造党的自我革命形象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激发塑造党的自我革命形象的高度认同,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构建动态开放、充满活力的日常管理体系。
其三,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通过主办参与国际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在国外主流媒体发声,拓宽思想文化交流的渠道,推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其他政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让党的自我革命形象获得更多国际认同。
3.责任担当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讲:“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19]从自我革命本身来看,“刀刃向内”的形式需要党员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党章》对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中第二项和第三项都是阐释的责任担当。从党的形象塑造来看,强调党员干部要讲责任担当就是要从中获取党的形象塑造之动力。党员干部有了责任担当,自然会担负起维护党的形象的使命。
(三)建立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运转机制
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才能正常实施。要积极探索和把握党的形象塑造工作的规律,设定相应的规则,对党的形象加以全方位、立体式的动态展示,以取得切实的效果。
1.问题导向运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注重问题思维,“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20]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在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和紧迫性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谋划对策思路。
2.过程控制运转。过程控制的目的在于使各个环节正常运转,保障过程有效转化为结果。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必须施以严格的过程控制。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具体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反馈、优化等流程。过程控制运转即是在这五项流程中,分别设定任务目标和内容,形成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流程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的运转“闭合体”。整个过程好似企业的生产流水线,每一个流程就是一项任务,要关注每一个流程的运行状态。
3.党群互动运转。“在人成为主体力量的时代,人对政党的认同与服从,从来不是政党强力动员的产物,而是人与政党之间有机互动的结果。”[21]党的自我革命塑造不能由政党一方唱“独角戏”,而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在形象塑造的每一个流程都应有民众的参与,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一方面,民众参与形象塑造的流程,发挥督促监督、意见反馈的作用,能够帮助党优化形象。另一方面,民众与党组织的互动,可以帮助党组织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修正党的形象。
(四)建立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指为党的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塑造提供正常运转的条件、办法和措施,包括组织领导保障、预警监测保障、督促考核保障等。
1.组织领导保障。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塑造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切实保证全过程可控。
其一,将党的自我革命形象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系统部署,地方党委层面做好准确领会、贯彻落实、具体实施。
其二,建议在党内组织部门或宣传部门内设负责党的形象塑造的职能处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间开展党的形象建设的工作。
其三,订立制度定期召开党的形象塑造專题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党的形象塑造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2.预警监测保障。各级党委在处理事关党的形象的事件时破除传统的“不理、不用、不管”的思维惯性,坚持“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纵”的处置原则。
首先,关键在“防”,对于社会舆论要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回应引导,将危机化解在初始阶段。
其次,重点在“快”,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了解事情起因,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再次,要害在“回”,确认影响党的形象事件发生以后,要从维护党的形象高度出发,积极听取包括民众在内的各方面意见,借助各类媒体,充分酝酿协商后向社会公开回应。
最后,根本在“改”,对影响党的形象事件在事态平息后要进行详细“复盘”,分析事件发生的缘由、事件处置的过程,对原有机制进行修订或优化。
3.督促考核保障。将党的形象塑造工作列入对各级党委的党建考核指标,适时提高分值占比和权重。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抓好党的形象塑造,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优势,以高质量考核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勤政履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资源建优党的形象。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好党的形象塑造是党建工作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月月有评比、季度有重点、年终晒成绩”的要求,实施跟踪考核的常态化管理,营造党的形象塑造良好氛围,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提升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冲.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历史经验[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3):29-39+94.
[2]王延隆.内生驱动与外源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双重进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3-2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3.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7]张伟.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核心要义[J].社会主义研究,2020(1):60-67.
[8]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話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1).
[9][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7(1).
[10]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N].人民日报,2022-1-19(0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13][17]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2-6-30(03).
[14][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15]吴阳松.问题与回应:新媒体时代的政党形象建构[J].江汉论坛,2021(6):50-54.
[16]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33.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15.
[21]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8):22-46.
(责任编辑 胡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