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鹏
◆ 本研究探讨了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与训练特征,分析了顺序性规律、不平衡性规律和互补性规律对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的影响,同时探索了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对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篮球运动员的身心发育特征和训练方法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素质。
◆ 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训练特征
篮球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运动项目,备受人们的热爱和关注。而在篮球运动中,小篮球运动员作为未来的希望和主力军,其身心发育特征和训练特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对篮球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入,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也越来越科学化和系统化,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1]周文博.吉林省“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推广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3):90-94.。
图1 陕西省西安小学参加比赛图
2017 年由中国篮协提出正式方案,小篮球运动在我国重新恢复其中我校(陕西省西安小学)被评为全国首批篮球特色学校,我校几年来大力贯彻“小篮球”发展计划,通过制定目标,整合资源,从小抓起,全面推广普及小篮球运动,吸引更多少儿参与到篮球这项运动中,使其在篮球运动这项集体运动中体验快乐与困难,培养出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2]韩重阳,马栋栋,李学会,张广龙.我国小篮球赛事问题审视及应对策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06):72-76.。
小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普及型体育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篮球运动将逐渐实现全民普及,不仅在城市,也会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小篮球运动将趋于精细化和系统化,更加注重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技术水平提升,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3]张选静.小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9):66-68.。
2.1.1 身体发育的顺序性
小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顺序性,即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和时间规律。研究表明,小篮球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重的增长率一般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青春期开始前,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但青春期开始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最终趋于稳定。此外,在顺序性规律下,小篮球运动员的骨骼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手、足、躯干和头颅四个部位的骨骼发育依次进行,其中手骨和足骨最先开始生长,躯干骨和头颅骨生长相对较晚。
2.1.2 记忆发展的顺序性
除了身体发育,小篮球运动员的记忆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研究表明,在幼儿期和儿童期,小篮球运动员的记忆能力主要以感性记忆为主,即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暂时保存在大脑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篮球运动员的记忆方式逐渐向理性记忆转变,即通过思维加工、整合和重复练习,将信息长期存储在大脑中。这种记忆发展的顺序性对于小篮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比赛中的应对能力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记忆特点进行合理的训练和指导。
2.1.3 认知发展的顺序性
在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过程中,认知发展的顺序性表现为认识水平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客观到主观的转变。在幼儿期和儿童期,小篮球运动员的认知活动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即通过感官获取直接的经验和印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篮球运动员的认知活动逐渐向概念化和符号化转变,即通过思维和语言表达抽象的概念和符号。这种认知发展的顺序性对于小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战术应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2.1 身体形态的不平衡
不平衡性规律是指小篮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和功能上存在着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协调等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性规律在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身体形态的不平衡,即左右对称性和前后比例的不均衡。由于训练动作的单一性和手脚的协调性不足等因素,小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易出现向一侧偏重、肌肉发展不均等问题。
2.2.2 思维方式的不平衡
思维方式的不平衡性规律主要表现为小篮球运动员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局部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即对于一些特定的技术、战术或者情境反应灵活,但对于其他的技术、战术或情境则缺乏应对能力。这种不平衡性规律主要与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关,过于强调某些局部技能和战术,而忽视综合性的技能和战术应用,导致小篮球运动员在面对复杂的比赛情境时容易出现失误和犯错。
2.2.3 认知水平的不平衡
认知水平的不平衡是指小篮球运动员在认知能力上存在着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认知水平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性规律在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一些运动员在技术和战术方面表现突出,而在认知和思维方面表现较弱。这可能与小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中过度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而忽略认知和思维的训练有关。
2.3.1 德智体美互补性
互补性规律是指小篮球运动员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德智体美互补性是互补性规律的一种体现,强调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小篮球运动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德育方面,小篮球运动员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智育方面,小篮球运动员应该注重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体育方面,小篮球运动员应该注重训练和比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美育方面,小篮球运动员应该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德智体美互补性对于小篮球运动员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在训练和指导中充分体现和落实。
2.3.2 身体与心理的互补性
小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可以通过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等方式,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如自信心、毅力、意志力等。反过来,心理训练也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等方式,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如睡眠质量、恢复能力等。此外,小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对身体训练的效果和成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训练的投入度和效率,提高身体训练的效果和成果。因此,在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指导中,需要充分考虑身体与心理的互补性,注重身心并重的训练和指导,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
2.3.3 体能与技术互补性
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等方式,为技术训练提供保障和支持。例如,小篮球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和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为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反过来,技术训练也可以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和运用能力,为体能训练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向和内容。例如,小篮球运动员在技术训练中学会了更为高效和科学的训练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指导中,需要充分考虑体能与技术的互补性,注重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平衡发展,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
在体能训练方法探析中,跳起体前屈摸脚练习、左右滑步练习、双人跳绳和一对一挽手臂跳等篮球训练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跳起体前屈摸脚练习可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完成。左右滑步练习可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灵敏度和平衡能力,有利于快速变向和防守反击等技术动作的完成。双人跳绳可以锻炼小篮球运动员的协调性和耐力,提高跳跃和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一对一挽手臂跳可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协调性、耐力和身体素质,有利于防守、抢断等技术动作的完成。
图2 陕西省西安小学小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图
技术训练是小篮球运动员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弱侧手原地运球、运球急起急停、全场接球左右手上篮、半场行进间接球转身左右手上篮等训练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弱侧手原地运球可以帮助小篮球运动员提高弱侧的运球能力,增强控球稳定性和精准度。运球急起急停可以锻炼小篮球运动员的快速变向和爆发力,提高突破能力和进攻威力。全场接球左右手上篮可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接球能力和上篮技术,增强全场的攻击威力。半场行进间接球转身左右手上篮可以锻炼小篮球运动员的传球技术和接球技术,提高球队的进攻效率。
图3 陕西省西安小学篮球队战术训练图
战术训练是小篮球运动员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能力。自我暗示法、模拟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是战术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
表1 战术训练方法表
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表2)。
表2 心理训练方法表
智能训练方法包括思维训练、认知训练、创新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小篮球运动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比赛和训练中的各种情境。在实践中,智能训练需要结合具体的技术和战术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智力素质和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与训练特征研究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针对身心发育规律,我们可以通过顺序性规律、不平衡性规律和互补性规律等角度来探析小篮球运动员的身心发育特征和训练方法;而在训练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小篮球运动员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指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