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患无疑,学贵有问

2023-06-04 13:06:30黄秋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摘要】当前社会注重创新人才,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问题意识的培养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将立足小学语文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四个维度来阐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69-0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所指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单纯的提问,而是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意识状态。基于这种状态下,学生会主动启发思维进行创新、探索,通过提出、探索、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笔者认为需要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意识这几个维度来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探索: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

(一)将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开展探索学习的先导。在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不过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是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针对应试教育、语文基础等方面的教学,这可能没有办法满足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故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内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根据课堂阅读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自主開展阅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阅读问题来进行阅读学习探索;或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馆》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播放《国家宝藏》的课外资源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学习,促使学生探究其中的异同点来激发学习好奇心。然后通过视频中的历史典故来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感悟,讲一下对每个典故的理解和认识。

(二)加强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保障发现问题意识培养

发现问题需要建立在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的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语文基础教学,使得学生有效构建语文知识机制,更有底气地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自身发现问题的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需要透彻分析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来促使全体学生更好地加强小学语文基础学习。

(三)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推动学生发现问题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主,这一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发现问题、组织小组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等等,以此全面推动小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培养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小学生敢于提问

传统师生关系以等级形式呈现。基于这一关系,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不敢主动提出问题。显然这是会限制到小学生培养问题意识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语文基础等特点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抱着与学生同样的学习研究态度进行课文学习,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视角对学生进行说教,如此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问勇气的激发和提问意识的培养,还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活度与积极性。在读课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在预习时了解了“守株待兔”的基本含义,也基本掌握了课文情节内容,但依旧有学生对此存有疑虑。部分同学碍于不确定性和不自信心理没有将问题提出来,但也有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勇敢地提出疑问:“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此时大部分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向他说出了答案,还隐隐伴有嘲笑的意味。笔者认为这一课堂行为并不恰当,学生理所当然的回答虽然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预习情况的良好以及知识内涵的丰富,但却对提出问题同学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伤害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与信心。因此,笔者做出思考的动作,重申了一遍这个问题,意味着学生们的回答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此,学生便会意识到在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情况下是不能贸然得出答案的,同时提出问题的同学也维护了自己的勇气与自信心,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敢于提出问题的榜样。事实上,“守株待兔”的含义的确不局限于“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这个表层含义,应当包含着“要想有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的深刻道理。只有真正理解了“守株待兔”的哲理性意蕴,学生才算是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立足课堂来传授提问方法,让学生学会科学提问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师就不能忽视提问方法的传授。针对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课中跟随教学思路提出反问、课后总结展开质疑。比如《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来对问题展开质疑论证;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作者针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来展开具体的阅读讲解,并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对不懂的知识或概念提出反问;最后,笔者布置课后反思作业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来提出质疑,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科学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科学提问的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

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才能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意识培养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

思维能力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应变思维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是通过问题引思和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来适度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给予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导向,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思考完了以后,讨论一下故事剧情,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以课堂作为舞台,演绎一下故事。通过演绎故事,来让学生自己分析一下整个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全面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本就极具抽象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以往所学的知识来展开联想,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全面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意识。当然,针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科学地点拨学生,使其更加轻松地启发自身的想象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课文第二自然段“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为切入点,首先向学生提出了“第二自然段中的‘明晃晃在这里用得恰当与否”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明晃晃”这个生动的词语上,引起学生对它的注意与思考。令我感到疑惑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对该词内涵进行深度思考,在热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这个词语的用法并不恰当。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根据学生的表现紧接着抛出了第二个关联性的问题“第二自然段中的‘明晃晃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呢?”这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五颜六色”更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能够体现出祖父的园子中亮丽活泼的情景。此时,笔者意识到学生对该问题的分析并不深入,仅仅是从“五颜六色”以及“明晃晃”的字面意思进行了浅显的判断。因此,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让学生将分别带有“明晃晃”和“五颜六色”的句子写在了纸上,并使其反复阅读这两句话,感受句子内涵因词语变化而产生的差异。在反复阅读和大胆想象之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相比于“五颜六色”,“明晃晃”一词更能够凸显作者对园子中风光的独特性感受,它不仅意味着现实中的色彩,还代表着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是明亮朝气、活力四射的代言词,因此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祖父园子的喜爱。若换成“五颜六色”,便只能够体会到园子情景在视觉上颜色丰富的特点,缺少了作者内心带有的个性化情感。如此,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学生逐渐把握了问题分析的重要意义以及想象为问题解决提供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问题探讨的理解与感悟。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给予学生有效的信息反馈来完善学习计划,从而全面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而由于当前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等各方面水平相对薄弱的因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题技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根据解题技巧灵活解决问题。而这里所指的“有针对性”,无非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或是传授不同等级的解题技巧,使得全体学生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五个问题,分别是:“题目中的盘古是谁?”“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成功了吗?”“你觉得盘古会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五个问题分别针对神话中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思想情感进行了设问,具有不同层次的考查角度和难度。经过再三考量,笔者将解决问题的任务分给了不同的学生。如前四个问题只需要通过阅读课文便可以得到答案,难度较低,但对学生的细心程度和语言总结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这四个问题适合班级中语文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学生在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课文阅读与分析,精准把握故事情节中涵盖的重点内容,最后作出解答,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能够端正这类学生的问题解决态度,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而最后一个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精神思想的综合概括与自主整合能力,适合班级中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因此笔者组织这类学生进行了问题探讨,促使学生从内心对盘古的英雄形象进行了个性化点评,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发挥了该问题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同时,解决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瓶颈。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可能会直接放弃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无疑是功亏一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及时、科学地给予他们启发性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解决问题,以此保障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学。

学患无疑,学贵有问。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笔者结合部编版小学中高年级教学案例来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这四个维度展开对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引导小学生当“问”的主人来把控课堂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谭彩云.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品位经典,2019(1):108-109.

[2]吴彩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3]張清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49-150.

作者简介:

黄秋红(1972年10月—),女,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0:15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7:2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