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还是抑制:论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之间的关系

2023-06-04 09:30龚英翔何淑贞卓泽林周蕾
高教探索 2023年2期
关键词:美国高校促进创业教育

龚英翔 何淑贞 卓泽林 周蕾

摘 要:在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厘清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教学。通过分析美国6所高校共20位受访者的深入访谈可知,在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的关系上,文理教育可以与创业教育在同一个屋檐下合作和相互配合,而创业教育对于促进文理教育在就业等市场的吸引力上也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国高校;文理教育;创业教育;促进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理念的提出使中国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着不确定性、高风险和高失败率。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为主要目的,因而受到创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提出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的列车进一步加速前进。然而,在全校性创业教育语境下探讨创业教育学科的发展势必涉及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因为理想状态下的全校性创业教育发展是创业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共存、互相协调的,而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然而,跨学科创业课程在形成过程中必须提及的是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之间的关系,因为长久以来人文学科的教师一直认为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对立领域。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开发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是文理教育的主要特点,而沉思(Contemplation)是反思性思维的必要因素;与此相反,行动是创业行为的必要因素,而识别机会、开发途径并且对这些机会进行充分利用,这些都需要‘做,所以从本质上而言,创业和文理学科看起来就像油和水”一样不相容[1]。

有的研究者针对分别接受创业教育和文理教育两个领域的学生特质进行分析后指出,“文理学科的学生能够意识到或听得进去别人的观点,但是最后做决定的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思维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接受创业教育学习的创业人员的一个有别于其他人员的主要特点是他们不大可能去关心社会和组织的认可”[2]。也就是说,一种是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但最后决定是根据自己的判断的人;而另外一种是过分自信,完全听不进他人建议的刚愎自用的人。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否能够相互合作或融合进而成功地开发出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抑或说当文理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时对彼此学科的发展和跨学科创业课程的构建是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对此,玛丽·古德温(Mary Godwyn)教授曾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话进行表述:它们两者“相互合作还是让对方彼此抓狂”?还是真的如凯利·谢弗(Kelly Shaver)教授所言,它们两者像油与水一样不相容吗?!回答这些问题,对于高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针对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运行过程中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之间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主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位直接参与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和创业教育教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对推行全校性创业教育的社会组织以及高校发布的研究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具体而言,接受访谈的20名受访者情况如下: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划分,20名受访者中有副校长2人(其中1人兼任教务长)、高级副教务长1人(并同时担任院长和创业项目顾问)、执行副院长1人、校外创业机构前主席2人(现任大学教师)、创业中心主管4人、创业项目主管3人、创业教授或导师4人、创业分析师1人、创业项目协调员1人、校园服务协调员1人。20位受访者来自威斯康星、纽约、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伊利诺伊、密苏里和北卡罗来纳等地区的6所高校,其中包括2所公立研究型大学、3所私立研究型大学和1所私立文理学院。

单个访谈设计时间为45分钟,实际访谈时间最长76分54秒,最短15分钟,平均时长40分43秒。访谈录音转录完之后,为确保转录的准确性,笔者将文本全数发回受访者校对,经受访者检查的文本共17个,占总文本数的85%。访谈文本汇总后共计207页。随后,以“FT+序号”的方式对访谈文本逐一编号,并将编号后的文本导入质性分析软件QSR NVivo10中进行分析。

三、访谈分析与结果

筆者就“您认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两者是否可以相互共存”“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之间的有效链接有哪些途径?”等问题对6所高校共20名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受访者一致认为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可以合作和相互促进,而他们解释问题的原因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创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文理教育学科素养作支撑,并且现实中也有诸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创业教育和文理教育在知识内涵上的共同性和文理教育对学生进行创业的作用和积极影响;创业教育能弥补文理教育在实践训练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20位受访者中有15位认为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能够相互融合,主要原因是创业的实际需要和由此产生的成功案例,但是他们并没有提供这些成功案例的具体数据;6位受访者则认为是因为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在本质上存在共同性;2位受访者认为它们能合作共存是因为文理教育对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或影响。

在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分类之后,笔者利用NVivo10版本对20位受访者的转录文本进行节点分析,从分析报告中所呈现出来的覆盖率而言,我们可以看出,创业的实际需要或文理教育背景学生的成功创业案例是受访者认为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能够完美结合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创业教育和文理教育本质上的共性以及文理教育对学生创业的作用或积极影响。(见表1)

(一)创业需要文理素养,反之亦然

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从而创办新的企业或开辟新的事业。[3]可见,创业本身所具有的素养与文理教育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换言之,创业抑或创业教育除了与商业技能等专业训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理学科中所隐藏的知识价值也有助于促使创业家更具广阔的视野,对他们思考问题和识别市场机遇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创新者努力挑战传统智慧、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清晰的沟通、以开放的思维探究答案——所有这些技能都是通识教育的特点”[4]。一位文理学院教授在受访中也道出了文理教育的知识有助于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观点:“文理教育教会学生以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使他们以复杂的方式看待问题,并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能够发现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这些技能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文理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为他们能够发现不同和更多的机会。所以这是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能够合作的一种方式。”

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学生抑或说潜在创业者的学术背景只有商业知识背景,那么这对于其创办企业和个人发展都将是一个短板。一位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现任美国一所机器智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如此说道:“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一个商业本科学位绝对是一个错误。你将要学习的是高级知识,在职业商学院中你永远学不到最活跃的思维。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将本科阶段对商业知识的学习置于文理教育之上,包括我自己。”[5]

文理教育有助于推动创业者和领导者成功,这一类的观点在笔者的受访中也较为常见。一位曾任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校长,现在转职到另一所大学主管创业教育的副校长兼教务长的受访者如此说道:“大多数成功企业的负责人主要来自于文理专业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着许多的了解,他们知道如何批判性地阅读和写作,而这些技能都十分重要。你在职业学校学到的很多事情都是具体的知识素材。所以,我认为文理教育与创业关系密切。”从上述回答和其他受访者的陈述中可以看出,他们一致地认为文理教育对创业者未来职业生涯有所帮助是因为文理教育的训练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具体而言,这些文理素养在与顾客的沟通、产品销售、向风险资本家寻求资金上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法律学院一位计划参与创业的大三学生谈道:“很多人会认为,创业就是与技术、科学以及科学相关背景有关,但我却不认为这种关联是必要的,……即使一个有科学学术背景的学生想创业,但他仍需要有文理背景的人去从事市场营销等事情,如果想要寻求资金,就需要和外部群体沟通,我认为拥有文理背景,并且继续接受文理教育对创业大有好处,并不是只有技术才能创业。”

由此可见,文理素养是创业家在企业创建和长远的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它能够培养创业家的思维能力、领导力和市场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创业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不同视角。一位工程学院的执行副院长在受访中谈道:“文理教育与创业可以结合在一起。我们很多学生选修了文理课程,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对他们十分有益。另外,这种利益不是直接的,更多的是间接利益。但是,我们要求学生们选修文理课程,我们认为对学生有益处,学生不应该仅仅选修工程学课程或科学课程。”与此相反,文理教育因为自身在专业训练上过多强调经验层面的训练,使其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有效地转化,因此,学生在文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也希望能够借助于创业教育训练中着重强调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导向。简言之,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在关系上能够相互合作,在知识基础和实践应用中能够互补。

(二)成功企业家学习文理教育知识的普遍性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创业不仅不排斥文理学科知识,反而热情拥抱文理学科本身所隐藏的知识价值,从过往的成功创业家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创业可以与文理教育完美结合,而且很多成功创业家都具有文理学科的教育背景。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但是受访者在接受笔者的访谈中几乎都提及文理学科学生成为成功企业家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对受访者而言正是能够证明文理学科与创业教育完美共存与合作的最有利证据。一位受访的创业中心主任说道:“很多成功的创业家都是文理专业毕业的,而不是商学或者工程学专业。如果你看他们的履历表,他们甚至是没有从大学毕业就辍学的。比如,扎克伯格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比尔·盖茨也是;斯蒂芬·乔布斯是哲学或者设计专业的。创业家的专业包罗万象,你甚至可以看到政治专业或者英语专业的学生成为了创业家。所以,我认为,从创业的角度来看,文理专业的基础给人们提供了成为创业家的能力,创业家的很多技能都追溯到文理领域的很多概念,比如:让顾客买你的产品需要学习心理学的技能;在经济运作中,如何定价可以从文理教育中找到答案;如何设计和销售你的产品等文理领域的活动对于企业家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名创业中心执行主任在受访中也表达出类似的意思:“我了解到,很多文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成为企业家很感兴趣;与此同时,很多与商业有关的事情没有同他们普及。但是,投身创业行动中的很多人就是来自文理领域的。我们在查看统计数据时发现,大部分创业的学生都不是商学专业的。因此,创业的学生并没有过分注重专业这个方面。……但是,你不止一次听说过文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商业投资,而文理院系也对此喜闻乐见。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创业是相互促进的。”文理专业背景的学生热衷于创业的普遍性与学生在高校所掌握的知识特征有一定的联系,高校除了传授学生如何思考和交流的知识,也教授核心学科知识,换言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之前,掌握学科知识是根本要素。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教育可以与传统的大学学科相结合,使学生都能像化学家、人类学家或历史学家那样思考,这也正是高校强烈支持文科专业的本科生在传统课程之外辅修创业课程的原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受访过程中,除了来自商业学科的领导或教授表达了对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两者相互依存的肯定性,一位来自教育学院的教授在受访中同样表达类似的意思:“实际上,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不完全是从商学院毕业的,他们主要都是文理专业的毕业生。这对于在美国创业的大多数商业领导者来说,是一个事实。他们基本上都是文理专业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人文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毕业于数学或者政治学专业。”

保守而言,成功的创业家或许不是完全来自文理学科的学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知识版图中少不了文理知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达特茅茨学院成立Tuck商学院时就明确阐明这种理念,因為“Tuck的口号是‘先做人,再做生意人,并设计了‘3+2硕士课程,即学生必须在学校修完三年的传统文理课程,然后再加修两年商业课程,才能成为‘商业科学硕士。1908年哈佛大学商业院成立,也要求学生必须修完本科的文理课程后才能进入商业或创业课程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商学院在创业或商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直坚持把传统的人文和科学教育作为基础,加强创业或商学的知识性和人文性。这至少能够说明,创业教育或商学知识与文理教育在个体的知识吸收过程中,不但不会冲突,反而能够相互加强,还有可以肯定的是,以文理教育为基础的创业教育是被历史证明可行的。

创业与文理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也体现在创业团队的构成中。创业本身的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独立个体难以承担或驾驭创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突发事件。换言之,在一般的情况下,创业不是个人事情,更多的是一个团队齐心协力运作的过程。一位来自高校创业体验平台的教师深谙此道,在受访中说道:“关于创业,我发现它有趣的地方在于一个人不能创业。创业是任何不同背景和爱好的人都能做的事。创业者可以制造产品也可以提供服务,可能是为儿童设计游戏,也可以是儿童用具或成人用具。对于成为创业者,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在文理教育中,人们了解各种事物,而拥有这样丰富的知识是一件好事,这对于有兴趣去创业的文理学生来说确实有助益,而且他们从中也学到了关于经商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没必要非得是高层次的,有可能是创办企业的一些基本准则。我认为,文理教育与创业教育完美适配。但是,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科学领域的学生创业表现更佳,这是因为文理领域的学生甚至不了解营利的基本规则。因此,我认为,具备创业的基本素养会对创业行为大有帮助。”换言之,在肯定文理素养在创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时,对于来自文理学院或其他人文学科背景的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的基本准则对于增强他们创业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具有共同的知识基础

随着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力市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就业市场对工作门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岗位现在都需要大学的文凭才可以进入。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从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没有太大的关联,对于大学知识脱离现实的问题,几十年前工业家卡内基就有过直言不讳的批评,他说道:“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到了实业界多是废物,因为大学不过是教那些遥远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若干死掉的语言。这样的知识,似乎是为了适应另外一个星球的生活做准备。未来工业界的领袖都将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那些20岁才出道儿的大学生,很难竞争得过那些14岁就到办公室擦地板、当学徒的孩子。”可以想象,卡内基的这番话与其本身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确实道出了当前高等教育知识传授中难以满足大众现学现用的普遍诉求。即学生们抱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来到大学,希望凭借所学的东西能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岗位等。在公众眼里,大学不是脱离现实的象牙塔,而是经世致用的训练所。为此,学术界也开始讨论是否需要增强高等教育知识与现实方面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人们认为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能够增加这种相关性,相反,文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则不大强调具体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学习解决问题的灵活方法,批判性思考也许仅仅是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纯粹理念。但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文理学院开始增强其教育与现实世界的相关性,突破以往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学习。如果仔细斟酌,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也有相似的教学目标,它教会人们学会以新奇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把他们的知识应用至真实的情境中,不仅如此,创业教育也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尤其是从创业的另一种形态——社会创业来讲,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在内涵上的相关性则更加明显了。因为社会创业“是指以解決社会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创办社会企业(以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标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为主要形式并进行商业运作,以创造社会价值为主,创造经济价值为辅的创业活动”[6],这种创业形态的目的很显然是突破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维度,更多的是关注社会价值或社会产品的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文理教育或人文学科在教育诉求上有一定的契合性,正如一位主管创业教育的副校长在受访中所言:“我们在推行全校性创业教育过程中也会关注社会创业。这样我们就不仅仅是创立公司,还有制造社会产品,这与文理教育或人文教育直接相关或者可以说是对二者的反映。”换言之,随着社会创业、艺术创业等不同的创业形态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人们对创业这种天然具有商业气息的认识也逐渐有所式微,从创业的培养方式而言,社会创业教育和文理教育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尤其是社会创业于文理教育在理念上是不谋而合的。

(四)创业教育课程中文理学科的普遍性

需要说明的是,受访者在提及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可以共存和合作时,除了它们彼此之间可以借助对方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还经常提及的另外一些原因抑或说案例证据是来自文理学科领域的社会创业和艺术创业已经成为全校性创业教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文理学科领域学生注册创业课程学习已经成为全校性创业教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在过去七年里,该校一直对文理学院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该领域近700名学生辅修了全部创业课程,数千人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课程或与创业课程相关的其他活动。

文理学科学生注册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或参与创业教育项目等活动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进一步说明文理学科和创业教育科学之间是可以相互合作和促进的。一位公立研究型大学创业服务协调员在受访中道出了该校现在所开展的创业教育正在尽力地满足文理学科背景的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需求,她说道:“我们确实一直通过商学院向文理学生开放创业课程,让他们了解一些概念,获得一些机会。而且,自从我们对这些学生开放以来,我们几乎做了一切,以求让学生感兴趣地参与进来。因此,我确实相信,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有可能合作共存。”该受访者在后续的陈述中也进一步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理学院对创业教育感兴趣,学校近期还专门为文理学院的学生量身打造了新的创业课程。“文理创业课程即将在秋季学期开课,而且这门课程由我们院系主任亲自参与授课。所以,这可以说是两者合作的一个大事件。还会有很多聚焦于创新和创业的课程,它们通常对文理学生开放。通常情况下,我执教的一门课程是由商学院开设的,名字叫《青年咨询的商业计划》。在课堂上,常常有来自文理领域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成为课堂活动的领导者甚至创办公司,而且文理学院的很多学生确实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基本例子。”

一位来自法律学院,并且是法律与创业实训中心的合作创始人兼该中心主任的受访者也如此说道:“我认为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二者可以共存和相互合作,没有任何不可的地方。我们有过学艺术的学生创办在线活动,很多教育学的学生投身去经商,有很多活动都是由文理领域的学生举办的。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二者绝对可以合作共存。学生们可能需要商业问题上的建议,他们也有可能出现失误,但他们绝对不需要了解创业的一切再行动。艺术学院的院长甚至说艺术系是校园内创业的最大舞台。对企业家出售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不是创业?这规模虽小,但确实是在创业。你需要商业场地,也需要创业的人员,还需要合同以便其他人也同样需要你。我想这完美地解释了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如何合作共存。”

另外一位在商学院执教三十多年,长期致力于创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终身教职荣誉教授在受访中也通过列举艺术创业在培养学生自我雇佣能力方面的成就来说明全校性创业教育背景下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是可以相互合作和促进的。他说道:“很多文理学院的学生正在成为自我雇佣者;他们将要成为创业者。很多英文专业的学生成为作家,可以算作自我雇佣者。学习艺术、表演、音乐、设计和图像艺术的人也将成为自我雇佣者,他们的计划不是成为马克·扎克伯格。马克创建了代码和项目,这些人则创建了不同形式的艺术。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进行更多的艺术创作;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不用做一份全职工作来养活自己。”

在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之间,是能够化张力为合力的。除了创业家热情拥抱文理学科所彰显的品质,与文理学科在面临疲软的学生需求情况下希望结合创业教育这种着重强调与真实世界相联系的创造性教学方式,改变文理学科长期给予人们太过于理论化的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者就提出,文理教育的基础训练有助于培养创业思维。但尽管接受文理教育能够促进人们在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文理教育并没有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学生已经被不堪重负的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无暇顾及文理教育所隐藏的真正价值。在学费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并且着重强调学习结果的盈亏底线(Bottom Line),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来支付高昂的大学费用,以及毕业后如何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或者是学习有关创业的技能,为创办自己的企业做准备。

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文理学科背景的学生注册创业课程学习是因为自身学科知识“不实用性”和严峻的就业市场情况下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理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注册创业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再一次证明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在内涵和知识基础上是可以合作共存的,它们在实践和理论上呈现出互相依赖的关系。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无论是创业教育对于文理教育,还是文理教育对于创业教育,毫无疑问的是两者可以合作共存并相互促进。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文理和创业(商业)教育两者,那么他们将会获益良多,因为知识的应用性能够深化而不是削弱文理教育。“创业教育无论是其中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是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心理品格的培育,其中都蕴含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特别是在创业教育中,人格教育是核心和精髓,创业人格教育首先是科学精神教育。因为创业实践与科学实践是一样的,归根到底是一种探索与创新创造的人类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具备严谨求实、自由探索、理性至上、勇于批判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创业人格教育也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业激情、责任感、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远大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这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培养,是最基本的人文精神教育。”[7]这似乎在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创业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越来越离不开文理教育学科知识的配合,尽管文理学科知识不是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坚韧性、开放性和平衡性等能力和特质的唯一知识源泉,但确实是最好的学科知识之一。换言之,一旦文理教育与创业教育联姻,这有助于提升创业者未来职业发展和创业过程中的人文素养,促使他们秉承一种人文的立场和关怀去发展社会事业,或者说通过创业的途径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从高校推行全校性创业教育的角度而言,创业教育向文理学院拓展或越来越多的文理学科背景的学生注册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更能够对高校的核心使命造成影响,因为人文学科最能反映通识教育的价值观和文化。此外,文理学院的学生数量也是最多的。如果文理学院的学生和教师能从创业课程中获益,很有可能整个学校都会从理智和情感上接受创业教育。文理学院的本科生开始进行创业教育学习,是在情理之中的。他们往往设定了清晰的职业目标,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在寻求多方面的发展。不同于在职业学院接受职业教育的同龄人(如商务专业的本科生),文理学院的学生不太注重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对探索行动更加感兴趣。作为一个群体,他们非常聪明、上进并充满理想。这些学生的数量及能量能对一所大学的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其中的一组学生萌生了创业热情,可能会为高校带来巨大的惊喜。因此,在创业教育与文理教育的关系上,文理教育可以与创业教育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合作、相互配合,而创业教育对于提升文理教育在就业等市场的吸引力上也有所裨益。

文理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非抑制消解的关系,而是存在相互促进的内在关联,因而找到文理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点,最大限度地释放二者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动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美国顶级私立文理学院明德学院便是将社会创业教育融入博雅教育大背景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坚持博雅教育传统理念的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追求社会创业的机会,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参与世界”[8]。当前,我国也正在推进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旨在对传统文科进行改造升级,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可作为新文科建設的重点领域,可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意识、思维、技能和知识融入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突出强调新文科人才学以致用、问题解决和行动的能力,实现学生视野拓展和创新思维培养。另一方面,从高校推行全校性创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可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育,促进人文教育和创业思维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升创业者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和创业方面的人文素养,促使他们从人文视角和立场出发去识别复杂的现实问题,并通过创业的途径来解决社会乃至全球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HAVER K G.Reflections on a New Academic Path:Entrepreneurship in the Arts and Sciences[J].Peer Review,2005(7):21-23.

[2]CARTER N M,et al.The Career Reason of Nascent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13-39.

[3]郑石明.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65-73.

[4]THORP H,GOLDSTEIN B.Engines of Innovation: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10:120.

[5]FERRALL V E.Liberal Arts at the Blink[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19.

[6]戴维奇.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发展轨迹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6(7):37-41.

[7]易玉梅,彭志明.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与创业教育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整合[J].湖南社会科学,2011(1):179-182.

[8]黄兆信,卓泽林.美国明德学院的社会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9(1):103-109.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美国高校促进创业教育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美国高校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启示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制度何以形不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