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措施

2023-06-04 07:07陶慧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陶慧琴

[摘 要]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是规则意识的养成。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将规则意识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为快速融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关键词] 幼小衔接;规则意识;幼儿教育

近年来,部分家长在幼儿刚进入大班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幼儿学习文化知识方面,他们要求幼儿教师教授拼音、识字、书写汉字、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有许多家长送孩子去补习机构上一些学科类课程。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迅速地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并在班级里脱颖而出。但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是违背教育原则和幼儿智力发展规律的,也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这种超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往往会挫伤幼儿的自信心,从长远发展来看,幼儿受到的伤害和打击可能是多方面的。在幼儿入学前,幼儿园和小学要坚持双向衔接,那么如何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呢?笔者通过前往多所小学进行调研,在与小学教师的座谈研讨中发现,规则意识强的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会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在当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秩序感、责任感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通过榜样示范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榜样的作用对幼儿而言,就犹如太阳一样,充满着能量。幼儿的自主能力较差,规则意识也比较弱,有时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给幼儿制定一个特定的行为规范准则。

例如,在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虽然每次教师都不停地强调,却总是难以收到实效。但是当教师弯下腰去整理的时候,就发现有不少幼儿跟着教师去收捡,教师便夸奖这些幼儿。其他幼儿听到后都主动跑过来一起整理玩具。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善于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这些场景变成自己的教育情境,让幼儿掌握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由于幼儿心智发展不成熟,他们的认识不清且过于片面,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以正面鼓励为主,多鼓励幼儿,多表扬幼儿,让他们能更好地认清自我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第一,完成规则性游戏后,教师需要对所有参加游戏的幼儿进行表扬,切记不可只表扬获胜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或教师,只表扬获胜的幼儿,而对输掉比赛的幼儿往往是忽视的,这样只会让输掉比赛的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同样也是支持者,因此要引导幼儿理性地看待游戏的结果,对幼儿游戏质量开展有效的评价工作。

第二,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还能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注意他们在做游戏时是不是体现出规则意识,并且要记住遵守规则的幼儿。对热心的幼儿更要多多表扬,帮助幼儿树立责任意识,让同伴关系更加和谐,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意识

幼儿在掌握规则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利于幼儿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意识的。所以,让幼儿理解规则是极有必要的。但是对幼儿而言,理解规则的意义不可只靠“说教”,而是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指南》指出,幼儿教育一定要重视幼儿的权利,以及他们的人格,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沙池区活动过后,幼儿把玩沙工具整理好,然后进入盥洗室洗手、喝水。每次到这个环节,经常会出现幼儿推搡的现象,水也经常洒一地。一旁的教师虽然大声地提醒幼儿不要挤,要排队,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以下是案例。

师:洗手怎样才能不造成拥挤?

生:洗手、喝水时应该排队。

师:为什么排队还会有小朋友觉得挤呢?

生:大家全都挤到洗手池边和饮水机边了。

师:那怎么办才好呢?

生:老师,我觉得可以像医院的缴费窗口一样,用一个栏杆隔开。

由以上案例可见,幼儿对生活观察是很细致的。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师:盥洗室这么小,如果再安装栏杆方便吗?

于是新的一轮讨论又开始了,最后大家商量,一致认为,在水池前、饮水机前设置红色的“一米线”标志,排队的小朋友要站在“一米线”标志后面,等前面洗手、接水的小朋友走了才能过去,这样拥挤、洒水的问题就解决了。

幼儿由此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便,明白了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幼儿经历讨论制定规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的过程。

三、通过交往合作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刚上一年级,不少儿童上课坐不住,不会和同学交往;有的儿童不会听上下课铃声。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方式,把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主要内容是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力。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和同伴交往能使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让交往合作能力得以有效发展。幼儿及同伴的互动能在活动中展现出来。在规则性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次数会有所增加。比如,在进行“夹球玩玩乐”游戏时,游戏规则是:两人一组,每组吹了一个气球之后双方用头或者背夹着气球,从起点前进,绕开障碍物最后到达终点,如果中途气球掉了,就需要返回起点再来一次,最快完成者胜利。在开展游戏前要让幼儿自己去讨论规则,制定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就各小组完成情况、遵守规则与否展开讨论。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互动,在游戏中获得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这些规则性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不仅能体会到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还能学会如何独立思考。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如社会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幼儿会变得没有自控能力。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幼儿任务规则意识的培养正是习惯养成的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让幼儿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帮助幼儿为快速融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学前教育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黄宁娜.在区域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J].广西教育,2018(17):151-152.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