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表达层面的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2023-06-04 11:53陈钢
江西教育C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核心素养

陈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等不同的维度。本文提出,要基于表达中心,从选择的材料中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基于素材特征,从谋篇布局中培养学生的“架构思维”;基于文本语境,从遣词造句中培养学生的“品鉴思维”;基于随文练笔,从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

关键词:高阶思维   核心素养   辨析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有怎样的思维,就会呈现出怎样的语言;有怎样的思维,就会表达出怎样的语言。基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科书中课文的范例价值,从言语表达的层面助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一谈对这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基于表达中心,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

“辨析思维”就是学生能够在细化、品味和分析的过程中,找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篇中心明确的文本,并不是所谓的妙手偶得,而是作者紧扣中心、精心选择的结果。对写作而言,一个典型的素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关注力停留在理解与感知的层面上,而要从作者表达与选择的角度出发,感受作者选择素材的典型性和精准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为例,作者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关键句统领全文,通过三个语段将这一中心充分地落实与强化。为了表现这一中心,作者究竟选择了哪些事物呢?这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找准事物与中心之间的紧密联系。经过分析,学生发现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分别从有生命的动植物、无生命的事物以及人类入手,借助他们(它们)在夏天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凸显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主题。这时,笔者借助板书,将三者的对应关系呈现出来,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世间的万事万物,主要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语文思维以理解和感知为主;从表达的角度来看,语文思维要着力于辨析,从“写了什么”转向“为什么这样写”。思维的转型,拓宽了学生对素材解读的深度,提升了学生的辨析性思维能力。

二、基于素材特征,培养学生的“架构思维”

“架构思维”就是在对文本素材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巧妙而自然地整合和处理素材的思维意识。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表达经验,常常陷入一种思维定式之中,写作时按照固有的顺序将材料编入习作之中,不能根据自身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让相应的素材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开发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感知作者艺术化处理素材以及合理架构文本结构的技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中《桥》这篇课文为例,作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位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形象。在作品情节的布置和安排上,作者并没有依照情节的发展顺序谋篇布局,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将相关的细节一一呈现,取得了极具艺术震撼力的表达效果。比如,作品中老支书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一细节,作者没有从一开始就直接揭示,而是在小说的结尾,通过老妇人祭奠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才向读者进行交代。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对此,笔者组织学生将原文进行相应的改动,把老支书与小伙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交代清楚。对比之下,学生就能清晰地认识到,一开始就交代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属于典型的平铺直叙;而在结尾揭示处理,则给了读者巨大的心灵触动。这一处理手法,不但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凸显了老支书光辉的形象。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将作者谋篇布局的智慧作为教学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改动、对比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素材整体把握的意识,为合理架构文本的内在结构奠定了基础。

三、基于文本语境,培养学生的“品鉴思维”

“品鉴思维”即品析与鉴赏思维,是以评价的态度去品味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度,形成深刻、丰富的思维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想实现学生从理解到运用的质变,教师就必须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引导学生在深度辨析中,揣摩关键性字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洞察作者表达的智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为例,作者在描写“摇桂花”的乐趣中用了一个动词“缠”,表达了自己对“摇桂花”的渴望之情。简单的一个动词,乍一看有些轻描淡写,但结合具体的语境则有丰富的意蕴。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对人物真实的状态进行解读和探究。比如,作者“缠着母亲”时,会有怎样的动作?借助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还原作者拽着母亲的手,紧跟在母亲身后,缠着母亲时的状态。再如,作者缠着母亲时,会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借助文本的具体语境,设计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作者,借助动作和语言,还原作者的心理活动。

四、基于随文练笔,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

“迁移思维”就是找準彼此内在的联系,进行创造性练笔的思维。统编版教材在编排时,既体现了编者鲜明的读写一体化原则,又体现了让学生从读到写的思维过渡。因此,搭建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平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路径。入选统编版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不仅有着深刻的立意,还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示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爬天都峰》一文为例,课文的题目虽然是“爬天都峰”,但是作者并没有将爬天都峰的过程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通过爬山之前对山势险峻的描写,爬山之后与姥爷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不畏困难、奋力向上”的主题。对此,笔者紧扣教材中“交流平台”提供的策略,引导学生提炼出“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三大板块,学习作者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对文本素材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借助单元习作中的《打蚊趣事》,将爬天都峰和打蚊子两件完全不同的事例进行整合,找准两者之间的共性特征,为学生的读写迁移开辟路径,将单元中“将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核心目标落实到位。

在这一教例中,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迁移时,笔者并没有做“甩手掌柜”,而是引导学生找准练笔内容与文本范例之间的联系,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供了适切可行的帮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要将思维与语用结合在一起,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入手,依循言语发展的规律,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9(30):49-51.

[2]汪文珍.“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3):34-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小学)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