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个支点,优化习作教学

2023-06-04 04:34周新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周新华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当前的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题,许多教师的习作教学目标停留在完成教材中的习作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习作测试成绩,导致教师忽视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不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习作教学;感悟生活;品读课文;锤炼词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243-03

习作教学在一轮又一轮教学改革的优化和更新中。笔者在学校的校本教研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爱写作文。作文代表着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常常困惑于孩子们的阅读面太窄、写的文章太空洞、技巧太贫乏、语言平淡生涩等。

1.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习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都知道习作兴趣对习作教学很重要。管建刚老师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了,只要你有强烈的写作冲动,不断地写啊写啊,改啊改,就算不能成为天才作家,也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可是兴趣是写作者的内在动机,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观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水平。而完成教材中的习作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考试中的习作成绩是衡量教师习作教学水平的显性标杆,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习作教学中教师把精力更多集中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至于写作动机和写作动力则属于可有可无的“附件”。可是没有写作动机,学生不想写就不会主动寻找“写什么”,更不会主动思考“怎么写”,于是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或应付考试中的习作要求,觉得作文就是一项苦差事,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搜肠刮肚地写出一堆言不由衷的“假话、套话、空话”,写得越多,越害怕作文。只要任务一完成便与作文“拜拜”。这样的作文教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痛苦。多年来,尽管习作教学不断改革,可是教师的内在研究意识不够,习作教学的模式仍不见多大的改变。

(2)阅读与写作的分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扎实的阅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包括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的运用等都是提高写作成效的基础语文知识,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将阅读与写作分离讲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按照教学进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逐课教学,只强调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文本知识点的生硬灌输和机械记忆;写作教学只是让学生审题后,自己去阅读一些范文进行简单仿写,对习作能力差的直接让学生背诵范文完成任务并在考试中生搬硬套,缺乏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有效点拨指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优化习作教学的策略

呼唤作文教学的速成法,寻找习作练习的回天术。这些自然绝无仅有。但面对这样的难题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秘诀”就在脚下,就在身旁,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优化习作教学。

(1)感悟生活,激发创作热情

作文是儿童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而我们的教学实践能明确宣告:感到言之无物正是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现实生活观察不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体验生活,品味人生,留住美丽,用心为文,作文的世界必会无比广阔,焕然一新。

首先,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爱”。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品;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种植,爱观察,爱参观访问……教师可以让学生饲养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每天安排几分钟让孩子观察所获或饲养心得;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处景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有趣变化;可以让学生种植一种特别的植物,用图像与文字观察记录它的生命历程……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提高生活的敏感度:如利用周末去菜市场亲身体验嘈杂又热闹的场面,感受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气息;在蚂蚁的洞穴附近放一点面包屑,仔细观察它们是如何齐心协力搬运食物的;在家做一些科学小实验,进行实验前的预设,实验中的观察,实验后的归纳总结……有了生活中的形象积累,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情感也更丰富了,渐渐地,他们随笔也能写下一个个带有真情实感的精彩语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些生活资源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作文写作资源。拓展教学宽度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模式,学生便可以从生活内容出发,将生活中的情节、故事、经历进行积累和想象,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帮助更加直接、高效。

其次,我们要教学生学会“看”。顺口溜“眼耳口鼻手,作文好帮手,五个一起上,作文不用愁。”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全方位地感官去充分感知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在一个雾大的天气里,我指导学生即兴作文,要求学生学会用眼看世界,以心感自然,他们在雾中看着、触着雾,甚至融入了雾中。在以雾为内容写片段时,那只言片语竟让我有了许多的触动。有的写雾笼罩着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如轻烟,如薄纱,如一个美丽的梦;有的写雾飘在空中,如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有的写雾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梦似幻;个别调皮的孩子则写他们钻进了雾中,玩起了捉迷藏……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用心去看而得到的内心体验,虽稚嫩,但也真实感人。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的习作创设一个声、形、色俱全的生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教学时,学生收集了很多有关于大熊猫的资料,有图片也有视频等音像作品。在课堂分享中随着优美的旋律,一幅幅可爱呆萌的熊猫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熊猫们那憨态可掬的模样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悦耳的音乐,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多可爱的熊猫啊……”学生如临其境,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的观察与收获,熊猫的可爱外形,熊猫走路、翻滚、睡觉、喝水、吃竹子的滑稽动作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在鲜活材料的支撑下,引导学生从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惯等多个角度去观察、认识和描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极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写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还要教学生学会“悟”。正常情况下,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是由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构成生活的主体,对学生来说生活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地学习和按部就班地作息。生活虽然细碎寻常,不引人注目,可是在有心人的眼里,却能小中见大,发现生活的别有洞天。乌云可以帮月亮盖被子,蜘蛛网可以查封炉台,落叶可以在火中沉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关注小事,从平凡普通的小事中感悟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如对学生来说教师抽查背诵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常事,但有心的学生能细心观察每个同学背诵时的不同神态动作、不同的语气声音去判断他们对背诵的熟练程度,揣摩同学对待背诵的不同心理,从而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发现。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各种人和事,善于从平常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常的情与理,用细腻的心去感受真善美,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观察虫子破茧可以让学生写《我的蜕变》,换个角度感受虫子蜕变成蝶的坚强意志;在环境调查中让学生写《小鸟的哭诉》或《小鱼的哭诉》,换位思考感悟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一日三餐是每个家庭中每天都会发生的常事小事,许多人可能熟视无睹,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用餐中发现家人的不同喜好、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理念,感受到家人互爱互让的美好品质,感悟出浓浓的亲情。久而久之,学生内心的敏感度就会大大增强,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小事便会顿生感悟。

(2)品读课文,提高习作技巧

对小学生来说,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取材、如何布局谋篇等都离不开老师的经常指导、慢慢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材是最好的范文,这就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在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指导拟题。戏有戏眼,文有文眼。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除了能总结全文,突出主旨,还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课文中的作者是怎样立意、紧扣题目写的,从中学到拟题的方法。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课题的关键字眼是什么?文章的重点内容又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对比强烈的字眼做题目?”让学生在思考中既理解了课题的含义,又学会了审题和拟题,课文就成学生学习的范本。

第二,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选材。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如《燕子》一课,学生已明确文章第一段介绍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教学时还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会:“作者为什么只写燕子身上的这三个部位呢?”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燕子身上最有典型特点的部位来写;又如《两茎灯草》之所以选择“两根指头”这一典型动作是因为它最能表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文中还选用典型事例把严监生极度吝啬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品读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文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反映写作目的,最能表现中心情感的材料来写。

第三,在分析写法的基础上提高技巧。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开头、结尾的写法及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中,学生也能从中学习到许多作文表达的技巧。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学习开头、结尾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学习按时间顺序介绍一个景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中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表达方式;《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人物介绍《刷子李》中学习“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等。语文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每篇课文又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結合阅读,紧紧抓住各种指导作文的良好时机,不断学习写作知识,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在实际作文中慢慢尝试,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3)锤炼词句,增添文章文采

语言是情感的外衣,情动于衷故发之于外;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在教学中笔者常结合口号的改写及仿写来提高学生锤炼词句兴趣,进行文采的训练。再引导他们认识这些口号用语有什么特点、与作文文采有什么关系:有的说好记,读来顺口;有的说生动有趣;有的说引用了对偶、比喻;有的说引用了俗语……最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广告仿写。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巧用一些拟声词、色彩词、叠词等,对事物的色彩、声音、形态、感觉等进行多重描摹,做到平中出新,实中求活,使缤纷多彩的情景跃然纸上,也会让表达的语言更有情味。这种锤炼词句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知道“好马还需配好鞍,好文章需要好文采”。在以后的作文里,他们都会积极地用较好的形式倾吐自己的心声。

综上所述,作文是我们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的一个最好的代言人。“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教师一定要把全新的习作教学理念融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效的习作教学课堂,让学生通过理解、积累、运用形成立体化的学习模式,从各个方面完成作文能力的锻炼。只要我们能立足实际,加强词句训练,相信在那一篇篇略嫌稚嫩的文章里,也能发现不少的“珍珠”。

参考文献

[1]郭艺玲.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5).

[2]曹林芳.小学实用性文体的价值探寻及教学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2(20).

[3]曾毅任.活用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提升学生习作效能[J].亚太教育,2022(14).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让作文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