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燕 胡琳琳
劳动教育是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需要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劳动过程,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在劳动中获得发展。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幼儿园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开展了系统探索,着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以及责任感。\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前阶段是幼儿良好品格的最佳塑造期,幼儿园开展劳动操作活动,有助于磨砺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养育幼儿的心灵。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充分利用园所环境、社会及家长资源,组织与实施劳动教育,满足幼儿的劳动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提高认识。教师方面,我们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文件、探讨研究等形式认识劳动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又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探索适合幼儿参与的劳动内容,还通过数据分析,使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方面,我们通过宣讲、家长会、微信群讨论等方式,提升家长对劳动的认识。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家长指导幼儿在家中参与劳动的方法和策略。此外,教师请家长在微信群中分享幼儿在家参与劳动的视频、照片,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幼儿的劳动成就感。
创设环境。为了使幼儿在自然、熟悉、多元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参与活动,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创设了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我们创设了一大片适合幼儿种植、观察的种植园;建造了木工房、美劳活动室;创设了春耕节、秋收节。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创设大环境,激发幼儿劳动的愿望、帮助幼儿形成劳动习惯。
小环境:我们借助班级、楼道的邊角位置创设了自然角;鼓励幼儿在家中认养班级动植物、与家人一起照顾动植物等。
开展活动。其一,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劳动愿望。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了故事、绘本、游戏、儿歌等,带领幼儿了解劳动内容、认识劳动工具、了解劳动方法、明确劳动分工……这提高了幼儿对劳动的认识,激发了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
其二,完善课程建设,增强劳动实效。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完善可行性较高的课程,保证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我园小班以“自我劳动能力”为重点,开展了“能干的我”“穿衣吃饭我最棒”等活动,引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中班以“集体劳动能力”为重点,开展了“劳动日”“小小责任区”等活动,助力幼儿提高整理能力、照顾植物的能力;大班以“环境劳动能力”为重点,开展了“探秘小农庄”“春耕节”等活动,教师从“小农庄里有什么”“小农庄问题大收集”等问题入手,引导幼儿了解植物、产生照顾植物的愿望,同时在自然角中,通过“水培栗子”“种植红薯”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相关知识,使幼儿体验收获的快乐。
其三,拓展劳动载体,积极引导参与。我们积极拓展劳动的载体,做到“三渗透一延伸”,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区域游戏中渗透。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给娃娃穿脱衣服、擦脸、擦手、做饭等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自我劳动能力。
户外活动中渗透。在户外活动中提供多种游戏材料,通过活动前幼儿的自主搭建、摆放和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帮助幼儿提高集体劳动能力。
过渡环节中渗透。比如引导幼儿照顾植物,给小动物换水、喂食、清理鱼缸,为小朋友分发加餐,观察垃圾分类情况等,使幼儿体验到做小主人的快乐。
家庭延伸活动。我们鼓励小班幼儿在家庭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中班幼儿帮厨,鼓励大班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劳动。
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每个人应努力去做。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激发幼儿主动劳动的热情,使幼儿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增强劳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