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专业化保育人才铺设成长快车道

2023-06-03 21:44陈璠王妍妍
教育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保育员实训幼儿园

陈璠 王妍妍

以往的幼儿园保教实践中,大家习惯称呼保育员为“阿姨”,认为只是从事打扫卫生、清洁消毒物品,以及照看幼儿生活等工作,这使保育员几乎与教育脱离,影响了保教结合原则的贯彻,也影响了保育员的专业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保育员的重要性逐渐被看见:保育员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方方面面对幼儿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保育员的职前职后培养应该受到重视,培养者应从不同角度提供策略,为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助力保育员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

良好的环境为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家》:培养复合型保育专业人才是时代发展所需,但转型不可避免地给教学带来了一些难题。中职院校应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个体生涯发展需要?

金芳: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中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要进行行业调研和岗位需求调研,明确幼儿园和相关机构对保育人才的需求,分析其未来的工作任务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二要认真研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定的《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详细了解国家对保育员技能考核要求;三要了解本领域内同类院校和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经验和做法;四要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特点。只有多方了解,才能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生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到培养方案内容的制定上,最核心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职院校针对保育人才培养,要秉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原则,致力于培养在学前教育一线“辅助教师负责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专门人才,从德行规范、职业认同、基本知识素养、保育技能、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培养目标具化到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中。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为培养复合型保育人才,构建“一基础两取向三实训”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一基础”是指保育人才的专业基础,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所有学生打好坚实专业基础的保证。“两取向”是指就业取向和升学取向,不同取向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以满足发展需要。“三实训”是指校内保教实训、校外保教实训和顶岗实习。

实训基地和教师团队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中职院校应建立校内外一体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应发展为教学实训功能、技能考核功能、职后培训功能、教产研发功能“四位一体”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应涵盖多个就业领域,包括幼儿园、福利院、早教机构等,且应遴选本领域内能开展实践指导的单位作为签约实践基地,并对基地定期考核。同时,应优化教师队伍。一方面,从实践中聘请有经验的营养师、儿科医师等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必须进行相应证书的考取,从而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

宋彩虹: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既需要学生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做基础,还需要学生“一专多能”,由此课程体系中需要适当加重通识课程比例,同时可设育婴、保健等多类型的选修课程。

“复合型保育专业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岗位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岗课赛证融通、思政融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保育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以保育员等职业标准以及婴幼儿保育职业技能大赛为参照,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育职业情怀,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基于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诸如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等深度合作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课程教学改革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實习、实训基地改革。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理实一体”,职教、保育要求融合为基本原则,实训室可一室多用、提高实训室利用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则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内容,园校合作系统设计各学期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尽量对接专业课程;同时根据岗位与学生实际,进行精细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前充分培训,实习时专业教师全程跟踪、实习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实习后师生及时反思改进。其次,教师队伍转型改革。幼保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保育专业素养。一方面引进优秀的一线保健、保育师资,担任专、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培养具有保育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参加保育师、育婴员等岗位培训,定期下托幼园所进行保育、保健挂职锻炼,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邀请托幼园所骨干教师定期开展主题讲座、双导师教学等,提升教师的保育专业素养。

保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对象为幼儿,需要在具备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人文素养以及专业伦理。而这一切既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也需要教师凭借专业自觉与责任进行学习与修炼,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新时代保育员职业的重新定位给在职的保育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幼儿园应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领保育员发展?如何为保育员拓宽专业发展途径,推动保育员实现专业成长?

金芳:对保育员而言,工作价值被认可、工作效果被肯定是其强大的工作动力,也是其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幼儿园应秉承“保教并举”“保教并重”的工作宗旨,尊重保育员的工作内容,承认保育员的“主人翁”地位,拓展保育员的专业发展途径,推动保育员实现专业成长。

第一,以赛促学。定期开展保育员保教技能大赛,如将烫伤处理、鼻出血处理等急救方法以及餐桌消毒、手部清洗等卫生保健技能作为考核内容,借由竞赛的形式,激发保育员提升专业技能的兴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第二,以研促思。有效落实保育员教研活动,将保育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转化为保育研究问题,如“怎样帮助幼儿快速入睡”“如何提高幼儿的饮水量”等,引导保育员通过集体教研,在分析、反思与交流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以训促长。职后培训对保育员的职业能力提升有所助益,幼儿园应该专门设计,认真实施,不能随意剥夺保育员的培训机会。培训要有针对性,如可以围绕“家园沟通”“环境创设”“师幼互动”等保育员比较重视的学习内容来展开。此外,培训形式要多元,综合运用专家讲座、专题沙龙、现场观摩、工作坊等。培训后的考核评价也需要跟进,不仅关注保育员的学习过程,还应重视保育员学习后的效果,鼓励参与培训的保育员分享交流。

第四,以帮促进。积极实施新入职保育员“青蓝工程”,为每一位新入职保育员配备一名熟手保育员,在保教融合理念和工作操作规范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新手保育员的保育实践合格后,由分配的主班教师浸入式带教,帮助新手保育员积累相关教学经验,从而有效承担起保教工作。

第五,以赏促升。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能极大激发个体的潜能和热情。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接纳、认可保育员的工作,对保育员实施赏识性评价。比如开展“最美保育员”“最佳助教”“全能保育员”等褒奖活动,让保育员在被赏识的过程中生成向上成长的力量。

李媛:幼儿园应当看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从管理的角度为保育员的专业成长拓宽渠道,共同为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而努力。

其一,开展分类培训,正确解读保教结合内涵。目前幼儿园保育员来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两教一保”班级中的保育员,这类保育员年龄偏大,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理论知识较为欠缺;另外一类是“三教轮保”班级中的保育员,这类人员一般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好,但是相对年轻,缺乏生活經验,欠缺保育实践。开展保育员培训前,幼儿园应对人员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比如,针对生活经验丰富的保育员,可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理论培训;针对理论基础好的保育员,则可以开展正确叠被子、整理床铺等实操类培训。分类培训可以帮助不同的保育员获得“最近发展区”的经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保教结合的内涵。

其二,实践实训优化保育质量,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保育工作很多内容需要和生活已有经验相结合,实践实训的培训方式能有效地帮助保育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使其感受到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如在幼儿进餐环节,保育工作需要照顾到肥胖儿、体弱儿等不同幼儿的进餐特点,只有通过实操性培训,才能让参训人员养成细心观察的工作习惯,从而举一反三,进一步做好保育工作。此外,幼儿园可以引导保育员结合自身的经验,鼓励他们之间相互分享保育经验,促进能力提升。

其三,开展丰富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认可度。保育员常常存在“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得到领导认可”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职业倦怠,工作质量下滑。幼儿园应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保育员的信心。比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保育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评,提升专业知识;还可以开展保育知识图书漂流活动,鼓励保育员多读心理学、卫生学相关的书籍,通过读书心得等形式展示和表达,促进保育员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从而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对保育员职业的认可度。

有效的制度是发展的动力

《教育家》:大多数保育员在职业发展中面临角色冲突、待遇失衡、人际边缘、专业匮乏和前景黯淡等困境,从培养保障角度来看,如何通过制定政策应对相关挑战?

金芳:保育员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为了增强保育员的专业认同感和工作价值感,提高保育人才的就业率,降低流失率,相关政策应引导保育员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首先,制定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招聘保育员时,要求持证上岗,但由于相关人才缺乏,很多幼儿园招收的保育员并不符合要求。即使有证,证书的质量也不高,很多保育员缺乏相关培训,或只经历了短期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很难肩负起保育重任和协助教学的责任。为此,相关部门应制定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保育员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保育员职业道德、保育能力和基本教学素养,择优选拔爱保、善保与适保人员取得保育员资格。

其次,研制保育员专业发展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方针,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维度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相关发展要求,为职前职后教师培养提供了抓手。保育员职业专业化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幼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研制《保育员专业发展标准》,遵照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保育员的相关素养提出基本要求,以此为保育员的培养、培训和考核等提供依据。专业标准的研制不仅能规范保育员的培养过程,还能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声望与地位,对解决保育员的角色冲突和专业匮乏问题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再次,建立完善的保育员管理制度。保育员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保育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能缓解保育员心理失衡和前景黯淡的状况。保育员管理制度要突出对保育员的激励举措,在工资待遇、医疗养老、职称晋升、培训进修等方面逐渐向幼儿园教师靠拢,缩小差距。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预留一定编制配给保育员,以此激发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保育员的职业吸引力。

最后,增补相关条例落实保育员的权利义务。建议在现行的教师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将保育员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倡导全社会尊重保育员,保障保育员的权利与地位。

宋彩虹:保育员岗位在托幼机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无论是保育工作内容还是保育员本身的言行举止、文化水平、价值观等,都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大部分保育员确实没有享受到与工作价值对等的待遇、社会地位与相应的专业培训,职业晋升空间有限。在岗的大部分保育员工作内生动力不足,由此导致保育员队伍不稳定、入职门槛不高,现实中,大部分地区的保育员只需简单培训就可上岗。从培养保障角度来看,建议制定以下政策来应对保育员队伍发展困境。

其一,建议有关部门设立保育员职业资格准入证书,统一从学历(高中)以及保育专业素养方面确定保育员的入职门槛,以此提高保育员队伍的基础水平。

其二,参照教师培训制度,对保育员实施长期培训制度。规定保育员每年或每几年在职培训学分,将学分与工资待遇、评优甚至晋升挂钩。培训学分包含省、市、区、园所的分级培训学分,并以相应政策、资源确保保育员培训制度的落实。

其三,在督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的执行情况以及托幼园所等级、评优等评审工作中,保育工作应作为与教育工作同等重要的评价指标。

其四,定期组织保育员职业技能大赛,开设保育员名师工作室,设立相关项目,进行保育员工作专项表彰,以此激发保育员的荣誉感,推动保育员的高素质培养。

其五,提高保育员的工资待遇与福利保障,同时开拓优秀保育员的职业晋升空间,比如根据工作时间与工作业绩评定等级,并与工资挂钩,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保育工作,让优秀的保育员安心“从保”。

保持学习状态是“走得长远”的前提

《教育家》:为实现复合型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保育员自身发展的主动性也至關重要。保育员应如何激发自身的内在潜力,推动自己在专业上取得进步?

宋彩虹: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未来的世界属于今天的儿童,而保育员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任何保育工作的疏忽,或者不专业的行为都可能对婴幼儿产生不利影响。当保育员意识到幼小生命对自己的依赖和保育质量对婴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时,工作责任感、专业自豪感、职业敬畏感自然会随之而生。

一旦保育员能体会到保育工作的价值并产生认同感后,就容易形成内驱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追求更高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当保育员通过更高水平的专业工作,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自身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同时也能让家长、社会对保育工作的价值产生积极认知。相应地,保育员也能收获更多的正向反馈和认可,以此提升价值感与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除注重具体的专业能力提升外,保育员要关心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学习相关文件法规,从更宽广的视角认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专业发展方向。

李媛:第一,转化观念意识。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忽略幼儿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和身心状况的情况还存在。保育员的工作地位在现实中往往得不到重视,使得一些保育员对职业产生了片面的认识,认为保育工作就是“搞好卫生”等固定工作,而不深入思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理念,这会减弱保育员提升自身能力的激情。

第二,养成细心的工作习惯。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环节多、细节多。保育员应养成细心的工作习惯,善于总结幼儿一日生活中需要进行保育工作的各个细微之处。如在幼儿户外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运动情况,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提醒幼儿补充水分,引导幼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休息。保育员需要具备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的保健知识。比如幼儿洗手时,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还要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挽袖子和擦手方法,而不是只关注幼儿是否将手洗干净了。保育员只有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才能正确认识保育工作的专业内涵。

第三,制定成长计划。理念转变、知识技能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理解、转化、表达几个不同的阶段。保育员结合自身的起点,制定合理的成长计划十分必要。比如,新入职的保育员应掌握幼儿园的基本规范,小到打扫卫生,大到幼儿的急救方法。具备基础的保育常识后,就要掌握细致观察幼儿保育需求的方式,比如根据幼儿的出汗量判断幼儿的饮水量。之后,保育员应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保育工作。保育员通过阶段性的知识技能提升,最终可以达到“保中有教”的工作状态。

猜你喜欢
保育员实训幼儿园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我爱幼儿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