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公安院校经侦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6-02 11:29朴铭实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公安院校专业课程

朴铭实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公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公安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责任,这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公安队伍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取决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经侦实训课程是经侦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经侦专业学员实战技能的重要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经侦实训课程,可以实现两者的同向同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在实训中根植学员的家国情怀。

一、公安院校经侦实训课程定位分析

2015年,《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实施,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得以改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意见》指出公安院校在培养目标上从原来的以“就业为导向”逐步转变为现在的以“实战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高校规范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以此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经侦实训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组织学员到各级公安机关实习,是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授学员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及业务技能,是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形式。

经侦实训课程一般通过对所训练案例等材料的分析和研判,将经济犯罪侦查的基本理论与办案实践紧密结合,以加强学员对经济犯罪侦查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对经侦办案流程、侦查方案制定技能、文书制作技能、组卷技能等技能的训练,提高学员的实际办案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作为一门拥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经侦实训课程,能够使经侦实训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其关键在于找准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的融入点,遵循“盐溶于水”原则,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二、大思政背景下经侦实训课程思政改革难点分析

(一)经侦实训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难

在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公安业务工作繁忙、基层警力不足等问题较为常见,这就要求公安专业学员在校期间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以便入职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可以快速地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在经侦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加强调实战导向,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而对课程思政的着力点不足,课程思政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经侦实训课程需要给学员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员进行操作训练,将实战技能与课程思政元素相结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更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没有及时提炼出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学员成长中并未赋予其必不可少的价值指向。

(二)实训案例中思政元素设计难

在经侦实训课程中,案例是支撑整个实训项目的框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精选相关实战案例,将侦查取证措施及办案流程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一是要提高学员的综合办案能力,二是要提高学员的办案技巧。案例设计的难点主要有经济犯罪案例中如何挖掘思政教学资源;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如何结合;经济犯罪案例教学如何培养学员的经济安全意识、公民财产安全保护意识、公安干警的社会责任感等。另外以传统考核、考试的方式进行学习绩效评价,可以实现对学员学习情况的量化评分,但不能完全体现学员的思政素质。

(三)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亟需提升

第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公安院校教师更多地关注对学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讲解与传授,对学员思想、道德、价值观培育与塑造有所忽略。“课程思政”要想融入实训教学,使学员产生共鸣,激发学习意愿,获得学员认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至关重要。若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则无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无法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融合路径,就无法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第二,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背景,使得思政理论、党史、国史等专业知识不足,选择的案例脱离学员的实际生活,学员无法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内容,两者之间相互脱节,或者结合得生硬,生拉硬拽,只是进行空洞的说教,无法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第三,实训课程实战教官的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实训课程的实战教官,多数为基层公安机关的教官,办案经验丰富,警务能力强,执法技巧灵活,明显优于公安院校专任教师,因此实训课程始终采取“实战教官+专任教师”的教学模式。然而,多数实战教官长期处于办案一线,因此在实战教官选用时更注重其办案经验及能力,其思政教学的能力及素质也有所欠缺。

(四)考核评价体系待完善

经侦实训课程的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评价标准单一、过度看重结论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都是常见的问题。在对学员考核评价时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核,无法准确评估学员对思政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无法准确评估学员能否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考核标准脱离认识性标准基本要求,容易使学员错误认识课程思政学习目标,从而使得学员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这显然违背课程思政追求的提升学员思想境界、塑造学员灵魂的深层次目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停留在浅层,未能充分融入学员的精神生活,无法发挥驱动作用,致使学员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消极地对待思政课程。

三、 大思政背景下经侦实训课程思政改革措施及实施路径

(一)挖掘并创新实训案例思政资源

在经侦实训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贯穿于经侦实训课程的全过程。经济犯罪案例和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充分挖掘经济犯罪案例中的思政元素。

一方面,有效整合我国近年的经济犯罪案例相关素材,将相关素材作为思政课程的资源,采用经典的案例教学方式,挖掘经济犯罪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员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充分挖掘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思政元素,寻找经济犯罪案例同思政课程的最佳结合点,进而加强经侦实训课程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思政观,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安全、维护公民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侧重分析如何充分挖掘经济犯罪案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依托于经典的案例教学法,实现经侦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经侦实训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如何持久保持课程的创新性,因此要持续推进忠诚警魂教育,加强公安使命担当教育,努力践行良好纪律作风基本原则,以此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以此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一是要体现经侦知识的专业性,二是要体现警察的职业精神。在进行案例的讨论和交流中,利用学员对真实案例的兴趣,隐性渗透包含警察职业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克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单调、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帮助学员养成“主体性”自觉,从内心深处认同公正执法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培养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在经侦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员讲授国家经济安全观的相关知识,强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靠群众,才能实现经济强国,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其次,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实战经验传授,增加学员的代入感,调动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面临的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员树立“案件必破”的信心,为其投入警务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使学员获得身临其境的教育,充分认识到依靠群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培养学员打击违法犯罪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学员警察职业的核心价值观。

(二)不断提升经侦实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对经侦实训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其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经侦实训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因此,在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提高其教育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割裂学员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关系,避免出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不仅要求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求专任教师具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在选调经侦实训的实战教官时,多选用公安一线的警界精英。他们业务能力强,阅历丰富,拥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些特点使得其能在心理上自然亲近青年学警,青年学警容易将他们作为从警的标杆。公安院校思政课程教师尽管常年处于教学一线,但其仍拥有独特的优势,即政治素质高,思政理论知识扎实,公安院校思政课程教师与实战教官相结合,可以形成完美的互补。一是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政课程教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较强的敬业精神,通过开展沉浸式的教学,帮助青年学子领航未来人生;二是重视楷模的作用,实战教官拥有忠诚的信仰,拥有使命担当,通过楷模示范作用,坚定青年学警的从警志向。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首先作为经侦实训课程的专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经侦实训课程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其次作为经侦实训课程的专任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加强专任教师的思政建设,重视专任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建立专任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开展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专业培训,给予课程思政教学专业化指导。高校各系部的教研室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要求专任教师、思政教师、实训教官等参与其中,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实现两者的自然衔接,增加专业课程的深度和温度,以此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在教学检查、教学比赛等过程中,细化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创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三)建立课程思政相关考核制度

实施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员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经侦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因此对专业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传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构建经侦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机制,要从如下三个维度进行:一是高度把控,充分发挥警魂塑造的导向作用,发挥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指引作用;二是深度把控,发挥经侦实训课程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引导作用,发挥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结合的导向作用;三是广度把控,发挥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引导作用,发挥“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首先,确认评价主体。以专任教师为评价主体,同时结合学员自评、学员互评等评价方式,对评价结果进行赋分处理,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整合处理。其次,确认评价维度。不同的评价主体会拥有不同的评价维度,因此在选择评价维度时要确保评价维度的全面和科学。要根据学员的课堂参与程度、实操阶段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程度,团队协作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评价,同时考查学员是否具备警察的职业素养。最后,确定评价方式。经侦实训课程的评价方式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专任教师在课程结束时要对课程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员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精神状态、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出勤等,以此实现过程性评价目标。

(四)创建思政交流实践平台

以经济犯罪案例为基础的经侦实训课,还可以通过建设完整的思政实训平台,为学员的思政学习和交流提供渠道。依托公安院校实训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思政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增强学员的大局意识。并通过加强同公安部门的合作,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思政交流平台。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在线上思政交流平台搭建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建官方思政交流平台;加强同公安部门的合作,将新近发生的经济犯罪案例上传至思政交流平台,专任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典型的教学案例,充分挖掘经济犯罪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员树立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线下思政交流平台搭建方面,专任教师要带领学员走出课堂,参加经济犯罪案例研讨活动,使学员身临其境地感受打击经济犯罪的必要性。加强学员同公安干警的沟通,树立公安干警模范,作为思政教学的素材,引导学员积极学习模范公安干警的精神,承担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打击经济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使命责任。

四、结语

公安队伍建设要以公安院校教育为基础,而公安院校教育要坚持公安工作的导向作用,将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公安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公安院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坚持从严治校,坚持政治建校,培育忠诚警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警的政治素质,帮助其树立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从源头上确保公安队伍的忠诚、纯洁、可靠。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公安院校专业课程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