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莉,孙 君
(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9)
2020年1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年12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奋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踏实努力,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共同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顽强斗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一穷二白,多项事业处于空白状态,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了正确的适合我国的发展方略,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主政治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度增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加紧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高。
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在武器和装备上都远强大于我们的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换来了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对党忠诚”是入党誓词中的一句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和顺利完成,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重要的红色教学资源和党史教学素材。课堂上,教师用生动的党史故事、鲜活的英雄事迹诠释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使青年大学生时刻铭记历史,激发奋斗热情,补足精神之“钙”。
近年来,一些歪曲历史、诋毁英雄的言论、思想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肆意抹黑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加以抵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极其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思想上的动摇,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消极影响。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英勇斗争、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使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问题。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当中国人民迷茫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就是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党史,积聚强大精神动力,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
首先,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教师真学、真信、真正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引领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坚定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因此,高校要集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教师崇高的理想,使教师拥有坚定信念,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其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第一,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多读多看关于伟大建党精神和党史方面的书籍,充实自身。第二,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业务能力较弱的教师展开帮扶,查缺补漏,提升能力。第三,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讲授伟大建党精神时,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让学生感悟理论的魅力,领略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
再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开展交流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同时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在党史课中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积极研究,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明白。
最后,壮大教师队伍。《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党史课教师很大一部分来自思政课教师,目前思政课教师的缺口仍然很大,因此高校要积极制订方案,引进人才,补足岗位缺口,充实教师队伍。
教师要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课程的教学方法,让党史课“活”起来。
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关于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有丰富的文字资料,更有众多的影像资料。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展示一系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纪录片、电影等,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党史课上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其次,采用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伟大建党精神提出某一个论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极大提高,从而扎实掌握伟大建党精神和党史课程的内容。
最后,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党史故事和英雄事迹排练为话剧或情景剧,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当时的场景下人们的内心活动,才会深有感触,才会产生崇敬之情。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首先,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是在校园内部,在校内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也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依托社团等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比如,举办唱革命歌曲、主题征文等活动,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在革命纪念馆或者红色旧址参观学习,体会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翻阅书籍等方式研究家乡的红色革命历史。
最后,利用网络开展实践活动。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大学生对微视频颇有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素材,将党的红色故事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加深理解。
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具有良好的熏陶作用,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让红色资源进校园,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党史的氛围,促进学生加强党史学习。可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的建筑物、宣传栏等,让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其次,开展讲党史故事活动。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亲切会见了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在党的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学习。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开展讲党史故事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革命英雄的精神,从英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中国人民现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烈士纪念日活动能使学生们对革命英烈产生由衷的敬意,进而以他们为榜样,坚定保家卫国的信念。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3]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对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