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薇,于辰飞,徐 芳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目前师范高校多数专业课兼具理论与实践指向,但采用单一、一般性的教学模式,两学时的课堂时间难以拓展、深层地探索知识,长此以往便会影响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高质量实现师范类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创新。迈入融媒体时代,尤其2020年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模式的变革,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逐步开发、拓展关联了线上等多种形式。传统线下面授教学虽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但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便凸显出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云课堂”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弥补了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多模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此外,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以支撑学生素养形成为核心,东北师范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培养对师范生素养的形成有很好的影响,因此推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和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认知负荷理论主要关注教学中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所发挥的作用,由于工作记忆需要通过大量编码与转化将信息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学习者要想进行持久且有意义的学习,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大量的加工以不断扩充长时记忆的内容。例如,内在认知负荷总是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外在认知负荷受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影响较大,要求在教学模式设计时规避晦涩难懂的教学模式,减轻学习者的理解压力。在教学模式设计中,要平衡好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内在认知负荷与外在认知负荷同时过高或过低,无法较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追求低水平的内在认知负荷,同时维持恰当水平的外在认知负荷,即将工作记忆不断转化为长时记忆,释放工作记忆空间,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从公众广泛认同角度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与“云课堂”的交互混合。而从专业角度来说,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综合考虑教学时间,在教学推进阶段整合教学资源以及设置恰当的教学环境,充分融入现代化的媒体技术,让学生逐步融合与其自身发展相契合的能力,追求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天然的沃土,高校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构建思维模式,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深化记忆保留;混合式教学关注综合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解决问题,助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非简单地将线下课堂与线上课程结合起来,而是发挥各自的长处,将线下课堂的互动体验与线上课程的高效便捷一以贯之,同时扎根于认知负荷理论,充分监测学生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以期推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
认知负荷理论主要观点倡导,大学教学模式设计应控制学习者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负荷。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当学习者面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其工作记忆中的内在认知负荷是固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降低教学模式设计所带来的外在负荷。为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顺利开展,需对高校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框架的搭建。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析框架包含了准备度、操作、影响等内容。准备度指教学前我们应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的准备情况;操作指对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流程进行系统搭建;影响指从多维度分析混合式教学带来的效益,从而指明优化方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侧重于对操作层面展开分析与预设,以期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设计思路。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作为操作部分不可或缺的五个阶段,密不可分、互为支撑,以保证高效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分析阶段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初始阶段,通过分析,使混合式教学与教学环境相契合。第一,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线上云端课堂是对线下面授课堂的有机补充;第二,分析阶段是确定学生需要达成何种技能的关键阶段,需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等层面来进行;第三,技能的确认也应多加考虑,要将期望学生获得的技能与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的技能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面向的教学对象为思政专业的公费师范生,其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方面发展相对稳定,但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千差万别,需要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以设计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需求的混合式教学。单一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当代师范生的学习需求,要想让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混合式教学发挥最大效能,需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内容进行剖析,合理进行知识分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兼顾理论与实践,实践性偏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标准的软硬件设施能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天然沃土,课堂讲授与云端观摩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参与期望。
基于前述分析结果,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应细化教学环节安排,包括具体教学单元所需的资源与时间,增强教学过程的序列化。第二,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也需具体落实,详细划分每个教学过程应达成的目标、安排教学活动;第三,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重要一环,教师应掌握一套成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为例,课程本身是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论,“如何教好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中应关注的重点。此门课程开设是指导师范生开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困境遭遇不容忽视,即在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真实体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要想贯穿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课前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端正学习态度,课中对教学理论开展研讨探究、激思解惑,课后追踪学习成效、指导实践。
立足于分析、设计两个阶段,开发阶段重在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同时制作、开发各种辅助学习资源,以生成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第一,教师要想让学习材料更好地辅助学习活动,就需要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类型进行区分,并提前预设好相关草案,做好准备工作;第二,经历上述准备之后,依据材料和活动的区别与相关性,进行尝试教学,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正式成型之前经历反复的调整与升华,提炼出较为成熟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第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开发教师培训或编制附属材料。针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特点,进行相关课程资源开发尝试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准备丰富的思想政治学科精品教学设计与案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思考感悟;其次,组织学生观看具有典型性的课堂教学视频,鼓励学生从模仿教学逐渐向创新教学转变。
实施阶段旨在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线上与线下的优越性融合交互,落实人才培养。首先,教师以学习者的体验或自身教学感悟为依据,持续推进学习材料的补充与完善;其次,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及时对学习者存在的疑惑做出反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中,要以现实环境教学为主,虚拟环境教学为辅,在“做中教、做中学”,逐步形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卓越的思想政治教师。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实践能力的形成情况。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依赖于形成性评价,可通过定期开展理论知识测试实现。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在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通过教学实践与微课教学练习开展。同时还可以展开多维度评价,包括实施学习者评价计划以及实施程序评价计划。
为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顺利开展,应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具体应从三个层面出发,厘清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与课程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与态度,具体可以细分为四个领域,见表1。在混合式教学开展之前,要衡量教师的准备程度,为后续教学流程的实施做铺垫。但目前看来,大部分教师还未做好由传统教学课堂向混合式教学课堂转变的各方面准备,诸多态度和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1 混合式教学教师能力框架
2.学生准备。诸多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持包容与开放的态度。混合式教学所带来的学习成效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程度。因此,在开展混合式教学之前,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究能力、身心发展成熟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进行逐一考察,确保混合式教学适应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
3.课程准备。课程准备层面,应以是否能落实课程目标为标准进行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要求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清晰且完整的把握,体会到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简言之,课程目标分为“师德规范”“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等三个层面。
基于第二部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分析与上述前提准备可见,要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的实施流程顺利推进下去,需把课程教学拆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
第一,课前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混合式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一是教师需搭建好与课程相配套的云端学习平台,并提前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上传,方便学生按需完成。二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云端平台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存疑,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大家一起探讨、集思广益,同时教师也要针对问题展开及时反馈,指定个性化指导方案。例如,本课程的第三章课程论其中的课程开发与课程编制部分,需借助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或特色课程开发的自编案例辅助师范生学习,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微课录制,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即在课堂学习之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和讨论平台了解课程开发和编制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理念,使师范生获得一线的应用认知和体验,为学生线上课堂讨论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课中阶段。此阶段是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关键期,基于课前阶段的个性化指导,课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分析解答具有共性的疑问,可引导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集体讲授答疑。此后,可通过翻转课堂、讲演辩论等活动展示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的心路历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也不遗落必要的反思过程,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情感层面的收获与不足,最终形成自我评价,建构自我意识。可采用的具体操作步骤是:线上观看视频与材料学习—平台讨论与答疑—线下案例讲解与分析—研讨与任务驱动。例如,在知识点四“学科课程开发和课程编制”教学中,探索线上线下使用案例讲解和讨论的方法,明确学科特色课程的开发和研用过程,注重深入浅出与精讲细琢,指向以较为系统的讲授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课后阶段。此阶段是混合式教学的收尾总结阶段,既为一次教学画上圆满句号,又能为下次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层面,总结本课中的不足之处,修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学生层面,根据课中阶段教师的指导与其他学生的建议,完善并提炼出自己最终的学习成果,上传至云端学习平台,供集体交流学习。例如,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教学专题,尝试撰写具体的课程使用指南,在探究专题任务的牵引下,促进学生的分层分类探究学习,指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批判反思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调查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费师范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运用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此次调查属于网上发放试卷,共发放问卷352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回收率达100%。调查对象为2016-2019级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公费师范)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活动等,各部分“满意”及以上均超过70%,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开展混合式教学情况较为满意。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推进中的本科课程单一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师范人才培育。借助认知负荷理论的科学性与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开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创新与探索,以期使师范生高效掌握理论知识,更好地迁移至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高校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