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 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颁布,让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应该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将语文教学、思政教育和职业发展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专业认同感。
本校中职语文所选用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笔者选取了《语文》教材第二册的四首宋词,分别是李煜的《虞美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晏殊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组诗拓展教学,引领学生关注词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在赏析中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思政元素,厚植学生对家国的深刻情感。同时,以学生的专业为导向,把工匠精神融入真实情境中,实现语文能力、思政素养、专业技能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培养目标。
2.1.1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所教授对象为中职一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中职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现代诗歌和部分古代诗歌,对意象分析有一定了解,但对宋词学习的体系化赏析还比较浅显,学习诗歌仅停留在背诵和默写上,并不关注意象、意境、情感等。基于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的系统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象,进一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中华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兴趣。
2.1.2 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跟随教师进行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本细读,掌握了宋词鉴赏的部分方法,并且深入当地社区,对市民喜闻乐见的宋词及词人进行调查,对宋词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开展组诗学习,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结合本单元宋词特点,重点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组诗拓展活动,并通过“美读”感知作品中的情感主题,引导学生解读宋词中的家国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聚焦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关注词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聚焦学生“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将语文夯基和思政同行理念相结合,将审美修养与家国情怀渗入“诵读、赏析”等活动之中。同时兼顾专业导向,把精益求精、臻于完善的工匠精神融入网页制作、文创产品开发、软装设计等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语文能力、思政素养、专业技能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培养目标。
2.2.1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煜、辛弃疾、晏殊、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学习词作意象、情感的基础上,学习赏析宋词,并学写赏析文章。
(3)在赏析诗文、体悟情感、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诵读宋词,评选诵读精品。
(4)结合访谈调查结果以及本单元宋词家国情怀主题,拓展延伸到其他宋词研读。
(5)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2.2.2 思政观测点
(1)语言文字之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诵读、赏析宋词,感知意象,体悟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审美鉴赏的方法。
(2)文化之美:在诗词品读中感受文人志士的理想追求,感受他们的生命状态、情感缺失、心灵挣扎,体悟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汇聚形成崇高之美。
(3)思想之美:吟咏宋词雅韵,传承经典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将诗词融入血液,感受生活之美。
2.2.3 教学方法设计
(1)诵读教学法: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格律美、音韵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诗歌情境打好基础。
(2)情境教学法:借助与社区合作的金陵宋词学堂项目,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并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氛围。
(3)混合式教学法:依托“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
2.2.4 学习方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知识接受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小组合作法,增进教学交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探究能力。
(3)诵读品悟法:通过配乐朗诵、诗文赏析、知人论世等方式学会宋词赏析的主要方法。
2.3.1 教学理念:语文夯基、思政同行、专业导向
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语言文字优美,精神内涵丰富。本次教学紧扣文本阅读,教学内容以四篇宋词为主。在整个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并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使学生在吟咏宋词雅韵中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思美、语言美。
2.3.2 教学过程
(1)课前部分:自主学习
课前进行教学资源准备和自主学习。学生查找四首词的写作背景及词人生平。完成“学习通”平台发布的讨论题:交流配乐朗诵的要点,以《虞美人》为例进行诵读,上传“学习通”,选出最佳朗诵者,并将前期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收集整理,课堂分享汇报。
(2)课中部分:集中研讨
第1课时开展以“一江春水万古愁伤春惜时花自落”为主题的《虞美人》《浣溪沙》赏析与朗诵教学;第2课时开展以“千古英雄展豪情冷冷清清悲戚戚”为主题的《永遇乐》《声声慢》赏析与朗诵教学;第3课时开展以“行吟古诗境涵咏家国情”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学。在组诗学习中学生梳理出朗读吟诵、赏析品评、知人论世、主题学习等鉴赏方法,把握词人的生平和情感,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进一步解读家国情怀,有效解决学生课前问题。
(3)课后部分:迁移拓展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发起讨论话题:作为中国未来计算机行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岗位上如何平衡“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历史使命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家”和“大家”的关系;引导学生学好技术、爱岗敬业、孝老敬亲、回报社会。同时,各小组继续优化各自任务,为“宋词学堂”项目建设做好产品的设计。
2.3.3 教学成效
(1)课程思政入脑入心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思政观测点”,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整个教学设计的课程思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播语言文字之美。本单元教学在精读、自读、演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品词作、颂篇章,体悟宋词意象之美,品鉴宋词意境;第二,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学生在阅读中领略祖国山河之美,在赏析中感悟古代文人穷与达的问题,在品读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家国情怀;第三,感悟思想品质之美。学生在宋词赏析中畅想古今,追寻历史,将个人感悟融入项目中,完成网页开发、文创设计、环境布置、承接志愿服务等工作,走进社区,宣传宋词,品读宋词,共同感受中华思想之美。
(2)教学目标落地达成
诗歌教学需要让学生在主题化、情境化、任务化的模式下主动学习,本次教学设计区别于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以组合教学的形式形成以语文学习为主体的全方位、跨领域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专题研讨中感悟中华诗词的魅力,寻找中华文化的基因,完成课程思政的渗透教育,达成教学目标。
(3)评价结果积极向好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运用多元评价的手段和结果,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将专业课教师、社区居民、企业代表的评价多元融入。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专业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每一个思政教学目标都能相互关联,从而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情怀、高尚职业道德和匠人精神的综合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