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何雯雯
随着新医改政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对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作为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更应与时俱进,结合行业政策和企业需求,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前期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药学专业职业素养的指标框架,并邀请药企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素养各指标的权重。研究共纳入5个职业素养一级指标(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31个二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权重值接近,位列前两名,心理素养位列第三。道德素养中企业最重视的是执行力、职业安全意识和诚实劳动意识,专业素养中最重视的是药学专业知识技能、持续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心理素养中企业最重视的是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和抗挫折能力。
新生对专业和职业认知度低,初期建立良好的专业和职业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管理和规划,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因此,入学第一学期应偏重于专业和职业认知,每班可配备1名辅导员、1名学业导师、1名企业导师、1名心理导师。此阶段辅导员主要负责帮助学生熟悉适应大学生活,联合其他导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业导师主要负责传递专业认知,帮助学生了解药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方向和专业意义;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传递职业认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社会意义和所需职业能力,协同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导师主要负责心理素养建设。
(1)专业素养:专业素养第二课堂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专业认知,通过学业导师主题讲座、优秀学长经验分享,帮助新生建立初步专业认知。学业导师主题讲座要在入学教育的基础上起到补充作用,内容包括:专业意义和方向介绍、药学领域优秀代表人物及先进事迹分享、不同方向的课程安排、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关联、课程学习与未来就业相关性。学业导师主题讲座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在学业导师主题讲座的基础上,邀请优秀学长做经验分享,通过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明确未来专业学习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岗位认知,通过企业导师专题讲座、岗位观摩介绍、优秀毕业生分享交流等形式,帮助新生建立初步岗位认知。企业导师专题讲座内容应涉及药学专业不同方向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及意义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就业概念。岗位观摩介绍则要结合企业导师专题讲座的内容,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与岗位面对面,了解工作内容、意义以及工作所需知识,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此外,此阶段可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分享交流,通过朋辈引领教育,增强新生对岗位的认知,帮助新生树立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2)人文素养+道德素养:药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关乎人类健康,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进行支撑。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相辅相成,有效的人文素养构建有助于提升道德素养,而道德素养又可反过来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故此研究将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合二为一。在第一课堂的思想道德修养等通识课程之外,教师可针对性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药相关文化及人际沟通表达等相关知识,构建“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第二课堂体系。例如,在初步认知期,第二课堂可开展经典书籍读书会、论语大讲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经典人物展板设计大赛、爱心志愿者活动等,通过文化引领、志愿实践等帮助入校新生初步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3)创新素养:此阶段学生对专业了解不深,很难在专业方面有所创新。因此可从校园景观文化入手,在学校各个场所通过征集设计和命名,营造创新氛围,刺激创新意识。此外,观摩高年级学生的创业大赛视频、邀请往届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或创业大赛获奖的学长来做经验分享,也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4)心理素养:本阶段学生需要面临入校后的适应调整和药学专业方向选择。心理导师可利用第二课堂传授心理应激时的行为表现、心理调整方法及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心理导师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班级团辅活动帮助新生熟悉同学,适应班级生活,对个别适应较慢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来帮助其适应调整。此外,本学期学生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心理导师可帮助学生对个人兴趣、性格、能力进行初步了解后给出合理建议。
大一下学期学生对校园生活逐渐适应,对专业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开始积极踊跃地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此阶段学生开始进入体验探索期,教师应通过体验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理解,从而提升职业素养。
(1)专业素养:本学期第一课堂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二课堂可围绕第一课堂设置相应知识和技能竞赛、专业社团、岗位观摩体验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例如,药学专业涉及化学课程,这也是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课程,第二课堂可以设置化学相关的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对一”帮扶等学业互助模式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同时,以赛促学,学校可设置相应学科的技能大赛,在备赛过程中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此外,在上学期岗位观摩的基础上,教师可围绕第一课堂的专业基础课来安排体验式观摩,在观摩中设置工作体验任务,学以致用,让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与岗位所需结合起来,明确课堂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人文素养+道德素养:本学期可结合药学专业,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如药师作用、药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用药指导的意义等,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此同时,组织演讲大赛,主题可以是理想与信念、我心中的医药优秀人士等,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等内容,并组织学生参与药学相关志愿者活动,如社区健康普查及慢性病用药常识介绍、关爱儿童用药安全等,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提升尊重生命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加职业认同,激发学习热情。
(3)创新素养:本学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尝试申请大学生课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实训项目或参加创业大赛,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扩大创新教育覆盖面,学校可组织行业调研社团,在高职院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桥梁,调研企业需求、岗位能力、学生对高校事务的建议等,一方面增强学生对高校事务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学生亲身调研企业需求更具说服力,更能增加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主动性。
(4)心理素养:经历上学期的熟悉适应后,大一下学期学生可能会面临宿舍矛盾、同学矛盾、专业思想不稳定等。大一下学期是宿舍矛盾的频发期,本阶段需防微杜渐,心理导师可通过专门设计的心理团辅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认识,思考讨论如何解决处理矛盾,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素养。同时企业导师可根据企业各部门有效沟通促进工作效率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明确良好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对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心理导师应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对策予以解决,如因兴趣原因,心理导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兴趣和择业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因学业困难,可联合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分析学业困难的原因并予以解决,以此重拾信心,提升抗挫折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且第一课堂已正式步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本学期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角色已经开始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因此这一阶段是学生最为关键的职业素养综合提升期,学生应从上一阶段的体验式观摩进阶到实践式探索,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
(1)专业素养:本学期已开始专业课学习,如基础药学服务、药理学及用药指导、医药市场营销、药物分析、药物制剂检验等,第二课堂应围绕这些课程开设相应的职业素养提升活动,如药品知识演讲大赛、药品销售角色演练、用药指导和服务模拟演练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学业导师的指导和点评修正,夯实课堂所学。此外,第二课堂中还应提供贴近真实工作的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将真实工作中和此阶段课程相关的内容分配给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和实验室等,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企业导师也可设置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案例,指导学生模拟讨论并解决,锻炼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融合能力以及分析决策能力。
(2)人文素养+道德素养:本学期学生对药学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第二课堂可邀请有社会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带领学生进行药师职业道德宣誓活动,深入学习药师的职责和使命,牢记药师誓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在前期用药指导和服务模拟演练后,第二课堂可结合社区、医院、企业共同举办专业志愿者活动,如深入社区慢性病患者家庭,发现慢性病患者用药的错误行为,进行个性化一对一的用药指导。此阶段志愿者活动中,企业导师、学业导师处于辅助者地位,为学生在常见慢性病用药指导和服务知识及技巧方面提供帮助,并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纠错。学生则处于主导者地位,要与社区患者主动沟通,发现用药错误行为并予以正确指导,在此过程中锻炼与病患沟通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此阶段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也开始处于组织者和领导者地位,带领低年级学生一起参与志愿者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3)创新素养:本学期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较多,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创新活动方式和管理制度,一方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在职业角色演练、案例分析中,教师可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后,学生应进行复盘,分析总结活动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深入讨论,提升综合能力。
(4)心理素养:本阶段学生刚接触职业工作相关的内容,往往会不知所措、力不从心。心理导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对心理受挫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正确应对挫折,同时联合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帮助学生不断掌握职业所需的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培养迎难而上、逐渐胜任的耐心和信心。
这一阶段是药学专业课程的密集学习期,第一课堂占据较多时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时间减少,因此第二课堂在本学期要更有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专业素养:为顺利过渡到大三的顶岗实习,第一课堂中除了密集的专业课程学习,还会安排实习集训。本学期第二课堂也应配合实习要求组织活动,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职业体验。经历了初步认知期、体验探索期和综合提升期三个阶段的第二课堂职业素养提升后,本学期的职业体验过程可让学生独立进行,企业导师观察并给予必要指导。体验结束后汇总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2)人文素养+道德素养:本学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培养将为学生实习就业的良好工作态度和行为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应更侧重于在专业相关工作中进行提升。学校可邀请企业导师、企业专家开展相应行业规则和企业规章制度讲座,结合药学工作中的正反案例演示,唤起学生对行业规则、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视,并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态度。
(3)创新素养:本学期可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来设置相应的创新素养提升活动。如药品营销方向的学生,可开展药品营销策划方案评比大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了解产品和竞品的相关知识后,结合需推广产品的特点和优劣势来书写营销方案,企业导师可邀请企业营销部门的专家来担当评委并进行适当点评。一方面可通过校企融合增强第二课堂与岗位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职业创新素养。
(4)心理素养:这一阶段的学生对顶岗实习充满了困惑,因此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主要侧重于在专业和岗位素质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备战,而辅导员和心理导师则主要侧重于心理备战。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和心理导师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实习初期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并通过模拟演练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实习初期的不适应。同时,第二课堂可邀请刚毕业的学生来分享实习过程的趣事、困难等,通过朋辈交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顶岗实习。
本研究结合药学专业职业素养权重分析的结果,分阶段递进式构建第二课堂体系,针对实习前不同阶段高职学生特点以及第一课堂设置,合理规划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培养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在第二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为保证育人效果,高职院校需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训实践平台,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以及校园事务的参与度,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