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中的角色探讨

2023-06-02 07:53东莞城市学院邱少华梁志凯
成才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家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 东莞城市学院 邱少华 梁志凯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由于心理健康而引起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也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根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校辅导员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应探讨相应的策略,与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1 当前高校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是指家庭和学校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行为。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推手,应当引起重视,然而,由于当前存在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认知偏差、家校沟通的有效性与途径有待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技能有待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家校沟通中的角色定义不精准等因素,导致当前家校沟通效果不佳。

1.1 部分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大部分心理危机案例均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联性,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在校园,但根源却是在家庭。尽管如此,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一定的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够。高校与中学的管理机制不同,一般情况下,中学的主要管理人员是班主任,班主任大多只管理一个班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较为频繁,而高校辅导员所带班级较多,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相对较少。然而,部分家长认为子女进入大学,已经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其生活、学习均不像初高中时需要父母时刻与教师保持沟通,父母往往会觉得子女在学校有教师看管,不需要过多操心,因此也不会主动了解子女在学校的状态;二是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一定的心理危机敏感度。此外,不少家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强,主要依赖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等,家长普遍没有心理学知识背景,因此在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多数家长虽然能继续保持对子女的关心,但受限于知识、经济和生活等方面因素,会缺少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心。

1.2 家校沟通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尤为关键,一方面,大学生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适应与个人发展的困扰;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主动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勇气。且由于高校管理机制不同于高中,辅导员所带的学生较多,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不甚了解,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辅导员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此时可能已错失化解危机和问题的良机。而且,当心理健康问题发生时,存在个别家长不支持、不配合学校相关指导意见的情况,家校沟通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1.3 家校沟通机制有待完善

许多高校在扩招之后,面临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上,则体现为未能充分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心理教育政策,也未能落实关于整合各方面力量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未能构建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其一,目前高校在家校沟通上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阶段性的工作较多,持续性的工作较少。只是在期初、期末或者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时,才会与家长联系,缺乏系统、全面的家校沟通计划,如此,家校沟通便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效果;其二,有些高校在把家庭教育力量整合至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已经有所探索和实践,但却未能详实地将家校合作全面纳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框架,即便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计划中有所提及,也较为片面,缺乏可操作性,没有搭建开展相关工作的有效平台。在缺乏制度指导、平台支撑的情况下,家校沟通的效用难以较好发挥。

1.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技能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人员包括班主任、学工团队、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等。除心理中心教师外,受专业学习的影响,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一旦学生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借助于处理经验、领导指示、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议等进行处理。但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他们就难以做到有意识地把大学生学业引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人际关系适应、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日常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较难通过心理访谈技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家校沟通技术等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开展家校合作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了解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与培训更是欠缺。

2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要求辅导员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平和理性、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但目前高校对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角色定位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定位偏离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辅导员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学生的亲朋好友、辅导员、社区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班主任等联合开展。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定位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时,赋予了辅导员过多的责任,导致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存在偏离方向的问题。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更应该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不仅是一名管理者、决策者、教育者,更是一名引导者。一旦其管理的班级发生心理危机事件,辅导员必须马上介入,尽快解决。辅导员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经常忙于日常事务管理与公文写作、材料整理,单独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足、成效不大。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将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会导致辅导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容易出现敷衍了事、不敢作为、难以作为的现象。

2.2 教育功能夸大

据调查,仅有不到3%的学生主动向辅导员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其他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帮助的状态。但在多数家长及教师的印象中,由于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接触较为密切,掌握的情况较多、了解较深,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具有一定优势。但实际情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较少,且他们更愿意寻求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帮助,因此,当学生在学业焦虑、思想品德、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等方面产生困扰,需要寻求倾诉对象时,辅导员经常被排在后面。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功能被夸大,对辅导员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3 高校辅导员在家校沟通中的角色

尽管学术界对“角色”的研究角度和内容不一致,但对构成角色的要素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即认为构成角色的三要素是个体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不断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只有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建立起工作热情,找到工作动力,推动学生工作取得成效。

3.1 大学生健康安全的守护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健康教育者这两个角色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仍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辅导员应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运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时转换角色,兼取思想政治引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做好大学生健康安全的守护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属于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但他们仍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教育系统中占比较大的大学生群体,其健康安全不仅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而且广受社会关注。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辅导员有责任教育大学生学会保护自我,有义务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督促与帮扶。

3.2 危机处理相关部门与家长之间的传达者

如今,辅导员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甚明晰,特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辅导员的职责不明。由于不同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等不同,导致其责任、标准、定位均有所不同。辅导员是心理健康表率者、心理健康问题知识教育普及者、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者,但是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队伍素质以及专业学习背景的不同,在处理心理问题时,总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不知如何更好地处理事件。因此,在应对心理危机事件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辅导员应借助学校心理中心的力量,听从学校心理中心的建议与意见,做好相关处理部门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传达者。

3.3 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中决策的引导者

辅导员应积极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但需要明确的是,在家校联动环节,辅导员所担任的角色应为决策的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在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家长会对辅导员产生依赖感,在与子女的沟通、问题的解决及后期的跟进等方面,都会寻求辅导员的帮助。然而,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在积极传达校方建议与意见之前,应咨询家长对该事件的解决建议与思路,结合学院建议,反馈给校心理中心,最终在校心理中心的指导下,与家长充分沟通,最终形成决策意见。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但是作为监护人,父母应对其子女的健康安全负主要责任。因此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终的决策应是父母来决定,辅导员只能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就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行引导。

3.4 家长与学生关系的协调者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原生家庭关系密切。观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案例可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其与父母的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与矛盾。因此,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理跟进过程中,辅导员应成为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者。一方面,辅导员要将学生的诉求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与家长就学生的状态进行实时沟通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对症下药,帮助心理问题学生尽早走出困境。

3.5 心理特殊事件的跟踪者

随着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发生,高校对于心理问题学生档案的整理与跟踪要求愈来愈高,这不仅是对学生安全健康负责,也是对辅导员的一种保护。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进处理过程中,应积极充当档案的整理者、事件的跟踪者等角色。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即应将其作为心理关注对象建档立册、制订帮扶策略与计划、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台帐,并在其大学生活时光中,加强朋辈帮扶与家校联动,持续关注该生的心理情况与精神状态,确保其安全度过大学时光,顺利毕业。

4 结语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途径也是多角度的,其中,家校沟通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目前家校沟通存在不同层次的困境,辅导员作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成员,更是被赋予了多重角色。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健康安全的守护者、危机处理相关部门与家长之间的传达者、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中决策的引导者、家长与学生关系的协调者、心理特殊事件的跟踪者等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有明确辅导员在家校沟通中的角色,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形成家校沟通功能的最大合力,助推心理育人取得实效;才能建立好保障大学生心理安全的防护墙,助推高校稳步向前发展。高校辅导员只有明确定位、明晰职责、踏实工作,才能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家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