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023-06-02 07:5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崔玉娴
成才 2023年19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崔玉娴

陶行知以“生活即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以日常为教学素材,以生活为教育思想,倡导以人为本、以生活为依托的思想。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在该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键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

1 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在实践教学中感受道德

道德是学生必须遵循的规范与守则,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会其真实的存在与价值。在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道德准则的指引和具体的行动,学生可以体会到道德的重要地位,体会到道德准则的含义与作用,并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1.2 实施差别教学提升教学效能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为教育带来了差异化教学,即通过个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色与优点,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功。

1.3 增进学生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法治概念是一个人对法律的认知与了解,在生活化教学中,把现实中的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法律的含义与功能,从而增强法治意识,避免一些不良的行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就必须加强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2 生活教育思想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1 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律、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现实的角度对小学生进行法律理念、道德观念的培育,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知识导入,对达到教育目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以各种方式营造生活情境,以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质。教师重现现实生活的模拟场景,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达到德育行为和德育认识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在“别伤着自己”这一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伤口的正确治疗方法”教学流程,事先准备好创可贴、棉签和碘酒等物品,并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地处理伤口。在教学完毕以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扮演医生和患者两个不同的角色,在练习中学会创可贴的用法和伤口消毒方法,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的技能和经验,进一步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素质。

2.2 展开生活实践,拓宽学生视野

陶行知认为“教育从生活中来”,对学生来说,最好的德育教师就是日常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自然和社会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开展课外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性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是体现这门学科教育价值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这一节时,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以外,把学生带到特殊学校、残障协会等地方去,帮助学生理解和关爱残疾儿童。在参观学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请手语教师给学生示范一些简易的手势。这种实践教学既能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又能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化的实践教学要确保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要通过指导性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法治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育的作用。在“伸出爱的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到特殊学校进行参观,也可以组织助老、敬老的爱心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敬老院、社区等地方参加助老活动,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切实地贯彻下去,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2.3 结合生活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把生活案例导入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安全护我成长”这一单元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生活与安全的认识。因此,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理解和研究现实中的事例,感受生活的宝贵。另外,教师也可以举办主题讲座,用真实的事例做素材,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比如,在交通安全、火灾隐患和游泳安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游泳溺水、过马路摔倒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在课程结束时,教师要对典型的个案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怎样才能安全地成长”,从而将“安全守护我成长”的教育成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又如,在教学“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段视频:一个是家长在孩子哭闹时无动于衷,另一个是孩子想要玩水但是父母不让。在播放完两段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视频当中的父母是否喜欢自己的孩子?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分组进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这样学生在面对同样的情境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家长。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认知,让课堂更好地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处理一些常见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思考的技能,所以,教师要把日常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发掘一些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2.4 体验生活角色,激发学生情感

生活化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开展的全方位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知识与技巧。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技能,使其能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体验、思辨、比较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辨别道德现象,让学生了解好恶,明是非,明黑白,充实学生的道德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课程时,教师可以从一些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入手,给学生看几张在各种情况下都会出现的不文明行为的照片,如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照片中的主人公,面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应该如何做?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遇到不文明现象时的心情,以此引起学生的同理心,增强学生对遵守规则的重视。上述的角色交换可以让学生经历各种各样的角色,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使之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的。

3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的一门基本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感悟和体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道德理念和法治意识。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的内容,激起内在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