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 蔡 梦
学生脑海里的知识常常不能灵活解决正在面临的真实问题,学习的知识、技能没能运用到生活中来。
在学校的诸多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有鲜明而典型的学科特色,具有明确的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能力往往只局限于当堂反馈、小范围活动,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其与家人津津乐道。这与学生的兴趣倾向有关,也与教师引导、组织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和方式有关。
知识和技能不是固定不动的物体或是永久封存的记忆,而是随时随地要被唤醒灵活运用甚至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的有力武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等理论均表达了教育与生活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重要意义。
一节讲解钢琴键盘与五线谱知识的音乐课,为避免教学的学术性太强,说理性太重,可以把这节课的主题与情境设置得尽量真实、生活化。例如,“琴键坏了,我们来修一修”:教师带领学生唱音阶,发现“sol”音没有声音(弹奏“sol”音时力气弱化),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找到解决办法,接着打开盖板,引导学生观察钢琴构造,接受学生提的问题,邀请他们上前触摸,数一数琴键,边弹奏边引导学生总结琴槌敲击琴弦的发声原理,讨论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尝试“修一修”。越是学术性强的课程越是要设置有趣、轻松的情境,当然也非常考验教师的教材处理、设计与班级管理能力。
音乐特色作业是根据音乐学科特点设计出的一系列课后作业形式的、让学生感兴趣的、能生长的、融合多学科的、提升多种能力的创新型作业。学生在这份动态的作业中,知识与能力真正学以致用,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
本次项目式学习(PBL)是以“为形象配乐”为主题进行音乐特色作业实践,以班级为单位,为期4周时间。第一周,进行开放式的“声音”探索,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以视频和现场讲解的形式在班级进行成果汇报。第二周,通过自主尝试配音游戏,初步体会声音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发声原理,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以视频和电子任务单的形式在班级进行成果汇报。第三周,以小组为单位,在科学、音乐教师的帮助下,探寻可以配乐的道具、自制小乐器;在美术教师的帮助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声音的状态,多感官感受声音的性质,体会学科融合产生的学习合力与效力。第四周,以小组为单位,用第三周准备好的道具及自制的小乐器为《小猪佩奇》及经典影视桥段进行配乐,并进行成果展示。最终在家长、教师、同伴的评价与帮助下,总结并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研究路径,为下一次的项目拓展奠定基础。
在本次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留心聆听各种声音的产生原理,学会品味音乐作品中表达的形象与情感,尝试进行自主创作,最终感知声音存在的方式,体会作品中音乐形象的艺术美,理解作品的思路和意义。
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再好的教育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与之相融。
项目式学习特色作业根据学生身处的生活环境,身心发展水平进行量身定做。内容的选择、情境的设计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熟悉、感兴趣的氛围中更容易唤醒内在的自主意识,愿意主动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往往在一瞬间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它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冲撞。例如,两种不同的驱动问题,“什么是音乐中的节奏?”和“假如音乐没有了节奏?”显然,第二种问法更贴近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驱动性问题的强力鼓动下,学生加速对答案进行探寻,对自然生活奥秘进行追求。项目式特色作业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不仅是解答疑惑的过程,更是一次对生活的回归,与生活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在项目式特色作业的实践中,学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对一个有价值的核心概念进行穿针引线式地自主探寻,不断研究、攀登最终形成的。而教师则从旁引导,围绕核心点一步步帮助学生产出新知与技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面对课堂上时间有限的情况,特色作业能够帮助学生高质量利用课余时间,对课上的核心概念进行延伸和拓展。学生与教师就一份特色作业的任务分配达成共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的实践研究活动,面对驱动性问题,学生用类似学科专家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进行实践,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自主性、知识的储备量、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父母等更像是一位助产师,确保学生不偏离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激发他们不断向前,并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当下的研究中,学生心中求知的种子一点一点地积蓄着向外破土的力量,而教师的每一次助推都是一滴营养的甘露,催生种子加速生长。
著名的开放式创新网站创始人阿尔菲斯·宾翰曾表示:“当你面临的难题处于学科的交叉地带,而你的学识足以保证理解难题,但并不精通领域内所有细节时,最容易获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创新常常发生在学科的边缘,项目式音乐特色作业重视学科综合,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融合,以一个核心概念为出发点向周围发散思维,借助学科合力塑造着一个更加丰富、完满的知识体系。学生进行项目式特色作业的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启动内在力量编织丰富的知识网、构建缜密的思维框架的过程。学科的边界越是去绝对化,知识体系间越是能形成一个融通的大循环,以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开放性的、创造性的状态直面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感召下,实现“五育并举”,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需要学科融合,在各学科的熏陶以及教师合力引领下,每一位学生必将向身心和谐、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一份自由与自主,只有感知自由,形成一种能够灵活处理各类事物矛盾问题的能力,独立人格才得以成形。
自我把控聚焦艺术课程标准中四大核心素养而设计的项目式音乐特色作业,每位学生在探究式的作业中能力将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他们参与项目全过程,从选题、入项、收集材料、填写任务单、动脑思考、辩论、动手制作、合作、展示、评价等步骤全是学生自主完成,只要有过成功的体验,学生便敢于自主自信地踏上另一个项目的研究之路,先慢后快,越来越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最终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与探究,学生在脑海里都能够构建出对于它的学习思路,渐渐成为一种能力,这种探究式的学习知识的能力会运用到各种事物的学习上,也就完成了能力的迁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表面上受到约束,但内在心智是自由的,他们有选择的机会、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能为自己所选择的事情负责任。这样的环境创造出的一定是独立、成熟、负责、有自信的学生。
在漫漫的教学之路上,每位教师都在探索着教育的智慧与真谛,与项目式学习的相遇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教学理念的改变。以此次项目式音乐特色作业为起点,在素养教育的感召下,如何从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探索更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在更深、更广、更均衡的素养中迈向未来世界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