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视角的作业设计探索

2023-05-31 09:32管晓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汉字情境作业

管晓成

一、趣味挑战:基础型作业任务有料

1.创设趣味情境。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业是最常规的作业。一般来说,布置的方式是抄写词语或句子若干遍,学生都比较抵触这样枯燥无趣的作业。教学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时,我们可以设计趣味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火眼金睛。找到《海滨小城》一文中学到的新词语,按照课文写的“海上”“沙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方面归类。可以用上计时器,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任务二:心有灵犀。从课文中摘抄一句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句子,看看有多少同学跟你写的一样;再写一句你认为有很多同学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大家都喜欢。

不难看出,同样是阅读、抄写作业,考虑到儿童喜欢比赛、喜欢做游戏、喜欢交朋友的特点,通过两个具有趣味的情境,將原本两道不相关的题目整合在一个任务系统里,强化了学生的作业意识,提供了完成作业的动力,激发了写作业的热情。

2.设计层层挑战。我们不妨将一个个生字作为“种子”,播种下去,使其不断生长、开花、结果,在持续的积累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汉字文化百宝箱”。以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文化,将静态的生字动态化,以增强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呢?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汉字挑战任务。

任务一:汉字记忆小能手。画出课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合上书,在作业本上写下生字组成的词语,尽可能多写几个。

任务二:汉字运用小达人。用上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两个有难度的尝试口头造句,有困难的可以求助伙伴。

任务三:汉字文化小标兵。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汉字文化生长链,形成个性化“汉字文化百宝箱”。可以从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等几方面来积累。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成以上三个作业任务,更不是每个生字都要按以上步骤面面俱到,该作业任务提供的只是一个探索的维度。教师在布置的时候也不要局限于一定是学生独自完成,可以采用分层、精选、小组合作、书面与口头结合等多种方式自主选择进行。学生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作业任务中,充分积累汉字、运用汉字,潜移默化地感受汉语言的文化魅力。

二、去粗取精:发展型作业任务

发展型学习任务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三类任务目标侧重对不同语篇类型文本的阅读理解、审美体验、方法习得。发展型作业任务的设计,即指向这三类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作业时,教师要紧扣“发展”,重视“实践”,以“情境”为载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业设计之建支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业设计应紧扣“实用性”特点,密切结合学生平时生活的真实情境。以说明性文本为例,作业设计一般指向对学生习得说明方法的运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们在教学《松鼠》一文之后,会布置作业“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我们可以将此项作业设计成“搭建有效支架,细化习作指导”的作业任务。教师可以提炼《松鼠》一文中结构化的写作方法,呼应本单元其他课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设计有层次的习作活动。

任务一:列提纲。交流《松鼠》一文的内容板块,弄清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对照自己想写的一种动物与松鼠之间存在哪些差异,罗列出自己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所选动物,列出简要提纲。

任务二:明方法。明晰《松鼠》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本单元《太阳》一课,思考后者有哪些说明方法没有运用。适合介绍自己所选动物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写在提纲的对应位置。

任务三:读材料。搜集所选动物的相关材料,全面地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所选动物相同的学生可以组合成习作小组,进一步交流,选取和完善材料,并根据确定的材料进一步优化提纲和说明方法。

任务四:写与评。完成“写一种动物”的说明文后,在小组内交流与评价。在听取小组建议后,学生进行修改,重点关注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以上四个任务组合成“用说明文写一种动物”的习作任务。不难看出,这样的一组任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习作困难和单元语文要素。可视化的习作支架和明晰的步骤策略,形成了该篇习作的有效指导。学习任务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运用意识、交流意识、修改意识,悄然无声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业设计之重感受。新课标指出:“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作业设计要“重感受”。首先,需要有主题情境,增强任务情境带给学生的真实感;其次,要唤醒学生对于作品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获得审美体验;最后,要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审美创造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何实现以上三点目标?以故事性文本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身临其境法,让学生作为故事情节的参与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关联,推动情节发展。这种方法可以让创设的任务情境更加真实,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更加真切。二是情节强化法,聚焦一波三折的文本情节,放大印象深刻的重点画面,让学生的感受更加强烈。三是项目融合法,以丰富多元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将文本阅读的体验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并能够创造性表达出来。

任务一:我在现场。假设你就生活在这个山村,黎明时一声巨响,山洪暴发,醒来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老汉是怎样救人的?你可以作为目击者,向大家讲述你眼前的场景。

任务二:定格画面。听了目击者的讲述,你对哪个画面印象最为深刻?定格其中的一幅,说说印象深刻的理由。选择同一幅画面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学习小组,共同讨论。

任务三:写人物颁奖词。分别采访村民代表、小伙子、老汉,明确采访主题——“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最想说的话?”综合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为他撰写颁奖词。

任务四:寻访身边的共产党员。学完本篇课文,共产党员的形象一定深深触动了你。你的身边有让你敬佩的共产党员吗?了解他(她)的事迹,在班级“寻访身边的共产党员”事迹分享会上交流。

聚焦该作业设计,任务一采用身临其境法,让学生置身故事情境,成为当事人;任务二运用情节强化法,聚焦重点画面,突出新课标要求的“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任务三和任务四是项目融合法,创设丰富多元的实践情境,书本连接现实,文学回归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3.思辨性閱读与表达作业设计之育理性。新课标提出:“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抛出具有“思辨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究、讨论、辩论。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我们读过的很多神话故事都是以‘成功结尾的,女娲把天补好了,大禹把洪水治理好了,愚公把山移走了。可是《精卫填海》却没有写精卫填平大海,那么,你认为精卫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围绕这项作业,我们可以设计思辨性作业任务。

任务一:阅读神话,捕捉信息。阅读多篇上古神话故事,以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发现异同之处。

任务二:搜集资料,确定观点。搜集有关神话与远古人类生活之间关联的材料。思考“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创造神话故事”,然后确定观点,选择有说服力的资料。

任务三:开展辩论,阐明观点。论证“精卫是(不是)一个失败者”,需要列举相关例子并用理性话语支撑的表达,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证据。

任务四:深度推进,升华观点。教师进行思辨性追问:“你对成功和失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思辨性作业的设计,往往把阅读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以链接群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形成鲜明观点。在理性辩论中,学生的观点得以碰撞、汇聚、整合、提炼、升华,学生得以触摸思维深度,提升思辨高度。整个学习过程始于质疑,终于反思,学生的思辨水平也获得了质的飞跃。

三、综合协同:拓展型作业任务

跨学科学习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这是基于当今世界的开放性、生活的广延性、学科间的协同性,以及个人成长的多元性而提出的重要学习策略。跨学科学习需要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拓展型作业,“综合”是关键。我们以五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寻找文本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以综合协同的策略,设计跨学科作业。

任务一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出发,以“美的选择和组合”为研究主题进行探索;任务二从信息学科的角度出发,鼓励大胆猜想,激发科技创意;任务三从音乐角度出发,为文本定制适合的音乐;任务四从话剧艺术出发,设计表演场景和角色台词。四个任务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拓展型作业设计,既关联整合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又突出了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各学科知识的链接、转换和再创造。这种体现综合性、协同性的跨学科作业设计使学科之间形成了融合,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任务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作业,探索以作业任务为样态的语文作业设计路径。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彰显出语文作业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练在其中,持续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猜你喜欢
汉字情境作业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