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艳 陈玲
摘要:3-6岁是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在疫情大背景下,我们通过课题研究,运用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家园互动,引导家长改变幼小衔接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探究信息化家园互动方法,共同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家园互动幼小衔接生活准备
为了贯彻落实幼小衔接工作要求,探索科学衔接途径,宿松县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幼儿园、小学、家庭及社区等优质资源,扎实开展衔接工作。2021年,宿松县教育局联合松兹幼儿园等6所試点园,成功申报了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幼小衔接中信息化家园互动指导策略研究”。该课题研究旨在疫情防控常态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科学、直观、有效的家园共育指导策略,探索幼儿入学生活准备方式和途径,拓宽幼小衔接方式,拉动家园双向互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一、深入调研,做到精准定位
(一)背景分析
《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协同共育,无缝对接。针对不少家长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认知偏差现状,该题将探究线上家园互动方法与幼儿入学生活准备有机融合,搭建线上家园互动平台,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生活准备”这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方面,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等多方面的入学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课题立足幼儿生活实际,遵循幼儿生活兴趣,开展“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线上家园互动指导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究幼小衔接家园互动新模式。
(二)深入调研
为了给研究工作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与内容,课题组深入调研,分别从入学“生活准备”“家园沟通线上模式”两方面,用“问卷星”对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900多份有效问卷。问卷结果表明,一年级小学生在“时间安排、整理收纳、自我服务与保护、参与劳动”等方面准备不足,家长“重知识、轻能力”的意识强烈,认为孩子只要提前学习一定知识,就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课题组与一年级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活动,反馈得知,生活准备不足的幼儿进入一年级后往往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进一步明确了仅仅是“知识准备、学习准备”远远不够,而应从身心、社会、生活层面进行全面引导,形成合力,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实施准备
2021年12月16日,课题成功开题,标志着课题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开题后,课题组立刻建立公众号、视频号、博客,打通家园联系通道,搭建幼小衔接课题研究网络家园互通的交流平台。课题组开展了多次、多类的培训,能力的提升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融合,建立幼小衔接学习共同体,增强课题成员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课题组成员每月集中召开研讨会,总结与反思,为下一步研究做合理规划,在行思结合下,研究思路逐渐清晰,方向越发明朗。
二、注重实践,力求研究实效
(一)生活习惯的养成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
1.线上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为了帮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改变重知识灌输的小学化倾向的错误做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身心等多方面的准备,我们通过“钉钉会议”的形式,与大班150多名家长“相约云端”,共同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结合幼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把握衔接重点,引导家长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共同为衔接工作助力。一位家长激动地说:“孩子快上一年级了,我一直很困惑和焦虑,总急着让孩子多识几个字、多做几道题,通过这次线上家长会,我了解到生活准备的重要性,衔接的科学性,我会与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2.拍摄小视频——搭建家园互动桥梁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于一日生活常规中,课题组立足幼儿日常生活细节,用相机捕捉幼儿一日生活的精彩瞬间,制作成生活习惯小视频,在幼儿园和家长群里广泛宣传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故事伴成长——享受亲子阅读时光
经典故事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题组成员发现并收集幼儿生活习惯的共性问题,精心挑选相适宜的“生活习惯”绘本小故事,开展“聆听小故事,播种好行为”线上睡前故事活动,一个个习惯小故事,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家长和孩子越来越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
4.打卡好习惯——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寒假期间是幼儿居家生活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段,课题组与家长联合,开展“21天生活好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家园双向互动,陪伴、鼓励和引导幼儿每天打卡,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整个打卡活动,掀起了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热潮,家长参与幼儿打卡的全过程,见证幼儿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感受幼儿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许多家长用文字记录下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写下心得,课题组选取优秀家长心得案例推送公众号发表。
(二)生活能力的培养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与生活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1.微信群互动——建立家园共育平台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为了让在家里“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幼儿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用他们喜欢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首先利用微信打卡,让家长记录孩子在家自己穿衣服、刷牙、吃饭、早睡早起等环节,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在班级评选“打卡之星”,帮助幼儿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其次开展“看谁红星多”活动,在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扫地、整理桌椅、叠毛巾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周评选“看谁红星多”,通过微信群发给家长看,老师和家长共同见证着孩子们的转变与成长。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自信、主动、乐观的良好品质。
2.故事分享会——增进亲子亲密关系
为了让大班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服务他人,幼儿园利用公众号开辟专栏,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绘本故事分享活动,从绘本故事的挑选、讲述,到录制、制作,全部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妈妈的口袋太乱了》《我会穿衣服啦》《玩具要回家》等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诠释着深刻的道理,孩子们在讲述、倾听中逐步形成了生活自理的意识,争着做一名生活自理小能手。五岁的思潮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小袋鼠阿力可会帮妈妈收拾东西了,它还会分类整理呢,我也要像阿力一样能干!
3.我有小妙招——引领幼儿提升技能
为了激发家长引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热情,幼儿园开展“生活自理,我有小妙招”视频征集活动。家长根据幼儿的兴趣,用形式多样的小妙招,帮助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诀窍;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同时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极大地增进了亲子关系。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幼儿园与家长共同策划,利用抖音、剪映等网络手段,把幼儿一天的生活自理精彩环节制作成微电影,在全园教师、家长中推广,起到示范促进作用。
4.网络直播会——共同感受成果喜悦
让老师和家长欣喜地是,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逐步提升。一天,霁川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说:“老师,今天午睡起床,我们玩了‘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的比赛游戏啦,我穿衣服最快,叠被子最整齐,我赢了!”顺应孩子的兴趣,幼儿园决定为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策划了生活自理能力直播竞赛活动,家长们扫码进群,实时观看孩子的比赛。直播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沉浸在比赛过程中,享受着竞赛的乐趣,家长隔着屏幕为幼儿加油呐喊。
(三)安全防护的措施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
1.家园联系栏——搭建安全防护路径
由于疫情的原因,家园联系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对孩子的安全防护做得不到位,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引导大班家长下载家园联系栏APP,家园共同利用线上家园联系栏的渠道,搭建孩子安全防护平台,开通“每天安全小提示”“每周安全知識宣传”“亲子安全互动”等专栏,真正起到相互联系沟通的作用。同时,我们将安全常识和细节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之中,让幼儿知道一些安全防护和求救知识。整个过程中,虽然家长、老师很少见面,但联系栏里却每天联系,异常活跃,家长会在联系栏留言、评论,谈一些个人看法,发一些孩子在家与安全有关的图片和视频。
2.安全宣传我参与——亲身体验记心间
“安全参与”是最好的引导方法,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安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开展“我是小小安全宣传员”视频录制活动。视频录制了“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暴力玩具不能玩”“防拐骗安全教育”“安全用电,你我同行”等主题活动,幼儿园再把“小小安全宣传员”的视频发送到班级群,让教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同观看。在家园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家长表示,孩子的安全防护能力增强后,能让孩子适应小学独立的生活和学习,我们更放心了。为了提升课题组乃至全县幼儿园的安全防护管理,课题组组织启动“安全绘本大家读”、“安全绘本我来演”活动。课题组成员陶若雪老师录制了一节安全常识绘本阅读活动《不让怪兽抓小孩》的视频,将活动实录发送至课题公众号。家长看了感叹道:这本绘本真的太有意思了,陶老师引导得更好,孩子们在看绘本中,轻松诙谐地增长了知识!元旦期间,幼儿园通过实时连线家长,采取直播的形式,开展安全绘本剧展演,如《过马路》《狐狸来敲门》等,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表演演绎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家长从屏幕中,同样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与孩子共同体会到绘本所展示的安全哲理。
在疫情背景下,我县各幼儿园在促进幼小衔接家园互动方面有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课题研究让试点园(校)教师主动研究,积极反思,形成幼小衔接中可供借鉴的资源,丰富了幼小衔接“生活准备”主题课程的探究路径。同时,网络化家园互动打造了一群参与型的家长群体,让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家园携手共育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自信、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
课题研究仍在继续,后期课题组将结合前期研究经验,整合幼小衔接中的身心、社会和学习准备要求,拓宽领域,丰富形式,创新思路,继续优化家园互动措施,打造专业化家长团队,提炼线上家园互动策略。“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课题组将借助我县幼教协作区、城乡联合体活动,以点带片,将研究经验与做法向全县幼儿园推广,构建全县幼小科学衔接共同体,共同帮助孩子面对入学中的各种挑战,主动去发现、探究和体验小学生活学习的美好,自信地迈入小学大门,开启更精彩的人生之旅!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5nztzl/xueqianjiaoyu/yaowen/202104/W020210820338905908083.pdf.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525137.html.
[3]虞永平.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导向和举措[J].文教资料,2022,16:39-42.
[4]腊国庆,王玥.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