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在我国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的首个春天,全国大中小学校在新学期“重启”线下教学模式。为应对新学期新形势的变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疫情防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预案,紧密部署,从校园管理与课程调整方面入手,逐步指引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平稳状态。
与此同时,受“开学综合症”的影响,一些年龄较小、适应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出现了疲累、腹痛、食欲不振、厌学、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并且随着新冠病毒不断的交叉变异,大部分青少年学生都出现过感染症状,对高烧、咳嗽等相关症状产生惧怕心理,加之春季气温变化大,季节性的流感、腹泻不断发生,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疫情的反复。对于一些尚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学生,家校在提醒学生做好日常防护的前提下,需给予学生勇气,教育学生坦然面对病毒,切勿心神慌乱,对未知的情况产生恐惧心理。此外,部分学生会因开学后的成绩测评结果不理想而产生心理压力,尤其是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教师与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与言行举止的异常,尤其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近些年,伴随心理问题学生数量的激增,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而学校在识别与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时,没有充分参考社会、家庭以及相关教师的信息反馈,因而在未能充分調动有利资源的前提下,错失了及时、准确研判学生心理问题的时机,直接造成学校心理危机预警能力的部分缺失。但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无小事”,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树立完整人格的基础,是确保校园稳定、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因势因时地准确研判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排查与干预工作;紧抓重点盲点区域,在确保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等安全措施有序落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严格开设落实心理健康课程,扩大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并根据问题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为其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与辅导措施。
面对新形势,我们应以人文管理为基石,以“双减”为抓手,以家校联动为纽带,完善心理预警防控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和精神激励,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缓解精神压力,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和发展追求。同时,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引下,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