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一 应霄燕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持续奋斗创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模式,是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的最新体现,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的坚实基础,是促进人民民主政治文明进步发展的创新举措。在新时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解决领导干部观念淡薄、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民主运行机制缺乏完善等三重现实挑战。为此,应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观念培养和制度建设,加强法治规范和技术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起强大合力。
[关键词]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实挑战;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3-0039-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持续奋斗创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民主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念中国化的创新突破。新时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加强党对人民民主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积累了大量人民民主实践发展经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发展,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促进人民民主建设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价值。
(一)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的最新体现
民主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但是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2]54,公共权力成了阶级压迫的工具,民主从来没有真正为人民所享有,人民主权也从未落到实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主权,只有无产阶级打破资产阶级统治的枷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实现自身的经济解放时,才能使民主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2]39,“让群众自下而上地直接参加全部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3],实现无产阶级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带领中国人民对人民民主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并大力推动。在实践层面,党中央不断推动人民民主制度程序和参与流程的完整性,确保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三者有机统一,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在理论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建设,创造性地将人民民主运行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的生动体现和现实运用。
(二)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也必然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將政治中的各个主体广泛纳入到政治参与之中,将政治制度嵌入到整个政治过程之中,构建起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体系。这样不仅健全了民主制度,丰富了民主形式,也推动国家治理模式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进一步向融合社会各方力量的网格化治理转变。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一是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的参与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在国家治理中充分激发人民政治参与热情,形成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政治整体,进而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高效治理能力。二是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人民性和科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从人民需求出发,通过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在决策制定前为治理主体提供智力支持,在治理过程中及时反馈各方面运行情况,在成果落实后评估具体成果和经验教训,契合现代治理的实践目标和价值追求,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权的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话语霸权始终占据着民主话语的制高点,将西方价值观念包装成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凭借大众传媒、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发挥着广泛而巨大的话语影响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念,肆意把自己所谓民主模式强加给别过,给相关国家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和痛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的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国的快速发展无疑会让一些西方政客心生忌惮,在零和博弈的思维惯性之下,西方国家试图使用意识形态“软实力”打断、延缓和阻止中国发展。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应当坚持和发展“时代所趋、发展所需、国情所符、民心所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此,中国既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机制,充分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也必须打造具有新时代旗帜的民主话语体系,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涵,对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促进人类民主政治文明进步发展的创新实践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良政善治的民主是世界各国人民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但是近年来,西方选举式民主制度的弊端不断展现。政党纷争和派系缠斗相互交织,金钱政治与寡头政治相互交错,成为西方社会不可忽视的顽疾。同时,西方国家引以为傲的选举民主制度导致“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4]。如何避免民主化产生的挫折和危机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同时批判性借鉴了西方选举式民主的理论资源和经验教训,致力于寻求和探索人类民主真谛、提升民主治理效能的实践探索。“民主同样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5]。用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来评价迥然相异的政治制度,用唯我独尊的一家之言对其他政治文明进行主观臆断,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民主的核心内涵,是确凿无疑的反民主行径。
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历程和运转效果充分证明,真正的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外部模式复制的,只有发展中国家立足于本国国情,遵循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才能探索出一种能适合本国发展的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集中展现,更是人类追求民主理想的最新成果结晶,为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参考案例。
二、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挑战
新时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面临认知不足、动能匮乏、硬件缺失三重现实挑战,具体体现在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民主观念淡薄、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和程度较低、民主的实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良好发展。
(一)认知不足:部分党政领导的民主观念淡薄
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带头人与引领者,其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对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参照与指引作用。当前,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存在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全过程认识不足”“党和民主之间关系困惑”“落实民主实践情况不到位”等三个方面。
首先,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没有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对“全过程”的理解不到位。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民主仅运用在民主选举层面,忽视民主协商和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导致民主实践出现断层,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片面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假借“民主”之名,行破坏组织原则之实。这种事事追求“民主”,背离民主集中制的“集中”要求的行为,严重影响党政工作的开展,甚至阻碍中央有关重要决策的落地见效。
其次,有些党政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系。有些领导干部将“党的领导”简单理解为党可以代表或者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另外一种情况是,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推广人民民主会导致党的领导受到削弱和挑战,所以将人民的民主权利视为“洪水猛兽”,处处“严防死守”,不敢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发展。除此之外,一些干部由于自身领导水平与管理能力有限,沒有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出现了党组织在民主运行中的“缺位”,对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和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还有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没有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落到实处,出现“两张皮”和变通扭曲情况。有些领导干部表态多调门高,但是行动少、落实差,通过连续开大会、做宣讲,搞材料政绩,造成了不重实效重包装的现实问题。同时,少数分管具体工作的干部怕出事、怕问责,将麻烦问题一股脑儿移交人民民主进行解决,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广积民智、汇集民力的内涵“偷梁换柱”,成为避责卸责、推诿扯皮的“避风港”,拒不履行应尽的领导责任,严重制约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二)动能匮乏: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
人民群众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主体,是人民民主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参与者和监督者。人民群众是否具有主体参与意识,是关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否长期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人民群众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主体参与水平整体较低,主要存在“参与意识不强”“参政议政能力欠缺”“参与渠道不畅通”三个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导致全过程人民民主难以有效开展。受传统政治观念影响,一部分人民群众认为政治活动与自身关联度不大,缺乏公共事务参与意识,没有主动参与民主实践的动力。还有一部分人民群众虽然拥有政治参与热情,但这种热情既难以持久也难以规范。同时,工作生活使得人们难以参与相对复杂的政治议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全过程人民民主难以产生预期效果。
其次,一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欠缺,导致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质量效果不佳,进而使得人民群众参与意愿进一步降低。受到现代社会分工影响,政治事务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受教育程度差异巨大,导致许多群众无法直接理解过于深奥专业的政策文件。还有一部分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了民主实践,但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难以提出有水平有深度的真知灼见,非常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
最后,一些地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渠道不畅通,主要体现在流程不清和技术困境两个方面。部分党政机关没有公布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及方式,造成民主参与途径难题。人民群众获取不到必要的信息资料,难以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许多地方的电子政务系统和线上民主沟通程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新缓慢,系统错误频发。党政干部则出现“既不会使、也不想用,还不打算学”的情况,导致人民群众在系统上的提议和评价无人问津,原本为民主实践提供技术支持的系统成了摆设,进一步导致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愿望降低。
(三)硬件缺失:民主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制度机制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的特征,民主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是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配套法治建设不完善”“形式主义和可操作性难题”“民主实践成果转化困难”等三个方面。
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只有在法律框架内才能实现有效运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微观执行层面法律欠缺。虽然《宪法》中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但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还缺乏“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运行的规范性文件,各地方也没有因地制宜出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规章和细则,难以将静态权利转化为具体的法律保障,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发展造成了比较显著的影响。
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面”,但目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可操作性难题对民主的运行效能产生了较强阻力。一些党政机关没有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全过程之中,将民主流程形式化,用情况说明、张贴公示等方式代替人民群众的民主实践。其次,很多地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遭遇“可操作性难题”。由于当前具体可操作方案较少,需要地方党政干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化建设。但是地方部分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迟迟不进行实践探索,进而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难以发挥出自身的政治优势。
民主成果的有效转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当前,一些党政机关存在民主成果落实拖延、分工不清晰、缺乏及时反馈意见等现象。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内部监督反馈机制,造成了民主成果难以及时发挥作用和效能。同时,民主成果转化落实的质量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部分党政机关对民主成果重口号轻落实,承办单位领导看重完成数量,不重视工作实际效果,导致民主成果落实效果与预期差异巨大。长此以往,将成为制约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发展,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理念培育和民主制度建设,加强法治规范和技术创新,从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构建井然有序的长效运行机制,以此营造风清气正的民主运行环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历史维度来看,从提出人民民主理论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双重飞跃,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的充分体现。从实践维度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必须拥有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能够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力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全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即在民主决策、民主执行和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均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切实解决人民问题、及时回应人民呼声。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其中不仅要通过组织支持,而且要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为党治国理政凝聚人民智慧和力量。具体来说,各级党组织应当发挥各级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在民主执行过程中,應该充分运用组织优势,按照人民的意愿切实履行好公共职责。在民主监督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应当强化对民主运行过程的监督,同时也加强对民主成果落实的监督,最大限度防止公权力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
(二)促进人民民主观念培养,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定位
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观念培养,帮助党政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并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自身政治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值得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6]。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从认知观念、理论内涵和意义目的等方面强化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首先,应当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贯彻实施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其次,需要领导干部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把人民民主融入政治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彻底改变“替民做主”的传统观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形成“天下为公,官为民仆”的良好形象。最后,领导干部需要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目的,立足于新时代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在工作中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核心成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政治主体。为此,要在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在线上层面,充分发挥各类官方主流媒体的资源优势,用信息化技术扩大民主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政策信息的可及性与可知性。在线下层面,通过基层自治组织针对群众密切关心的政策难点进行精准解答。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充分调动人民民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7]。
(三)推进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构建井然有序的长效运行机制
在新时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当遵循制度化建设原则,建立“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8],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出来。为此,应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同时发力,共同促进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纵向层面,应当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各层级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9]。因此,需要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多层次制度化体系,确保各层级民主制度能够承接相对应的公共事务。具体来说,应当激活各层级民主制度的政治功能,进一步促进上下各级制度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彼此联动的政治制度网络,确保宏观制度的整体性,中层制度的传递性,基层制度的可操作性,打造纵向层面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体系。
其次,在纵向层面,应当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10]。因此,应当将民主运行的各环节纳入制度化建设范围之中,确保政治系统能够维持良好的输入输出供给,形成民主制度闭环。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样、畅通的民主沟通渠道,最终形成各环节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紧密制度实体,营造出横向层面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联动体系,与纵向层面的运行体系一道建立起井然有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长效运行机制。
(四)加强法治规范与技术创新,营造风清气正的民主运行环境
新时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加强法治规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1]。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力度,用崭新技术赋能民主治理现代化、科技化,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法治是民主实践的必要前提和规范保障,民主原则和民主价值的实现,绝对离不开相对应的法治体系。一是加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立法工作。运用法律的方式对民主运行程序加以规范,将静态权利和抽象规定转化为具体的保障法规。二是推动成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验转化为法律意志。将行之有效、运转良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创新制度用法律固定下来。三是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法律责任的有效落实。在反馈过程中,深入研究分析并推动解决阻碍人民民主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夯实实现人民民主现代化的法治基础。
科学技术是新时代发展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应当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一个信息大国的技术优势,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推动民主进一步发展。宏观角度来看,通过技术方式能够及时掌握社会民意动态,既能优化民主决策过程,也可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微观角度来看,能够大幅扩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既能提升民主运行效率,又能够降低民主参与成本,对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智能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推动公务执行智能化,更可以助力政治责任落实,划分清晰权责关系,营造良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生态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理论总结和实践概括,对于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当切实回应认知不足、动能匮乏和硬件缺失三重现实挑战,为此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民主观念培育和制度建设、加快法治规范和技术创新,将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民主理念与民主实践紧密结合,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2.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26.
[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講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7]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36.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9.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7.
[10]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N].人民日报,2021-10-15(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3.
责任编辑: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