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在正定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30 10:48王会静杨青葛旭晖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

王会静 杨青 葛旭晖

[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是每一个城市都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工作实践及特征,重点对石家庄市人才工作的背景和现状、问题与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要在创新政策措施,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加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发力的政策建议,以加快建设人才强市赋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正定;人才工作;高质量;人才强市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3-0009-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作出部署,强调人才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人才工作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其实,早年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并进行了先行的探索和实践,将人才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大念“人才经”,主持制定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以下简称《人才九条》),把人才开发、招贤纳士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来抓,使正定人才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同志早期在正定关于人才工作的做法实践,对于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石家庄市新时代人才工作,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正定实践及特征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无论是在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在人才的选用、开发和管理上,都遵循人才规律,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践行选人用人观,有力体现了其鲜明的战略性、视角的开放性、丰富的辩证性、突出的实践性。

(一)重视人才:强调人才问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鲜明的战略性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就深刻认识到了人才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正定县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鲜明指出了“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2]45-46,反复强调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是一项具有特殊地位的战略任务,关系四化成败,关系国家兴衰”[2]154。习近平同志在1984年5月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讲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治者在教化。古往今来,人们无不把人才之治作为富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2]154。习近平总书记列举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唐太宗重用马周等众多例子,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总结英、美、日发展经验,联系正定实际,多场合、多维度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深刻指出“人才兴,国家兴”[2]155。

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将开发人才作为一项具有特殊地位的战略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深刻阐述了人才的战略意义。这主要体现了他坚持整体观系统观,坚持从高站位、远眼光来看待人才问题的鲜明战略性思想特征。

(二)选用人才:倡导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不拘一格”创造性选拔人才,择其长而用之——视角的开放性

习近平同志在1983年3月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2]54,认为在选人时既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又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应该“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2]46-47。习近平同志认为“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2]449,对人才的缺点不能过于苛求,否则就会埋没他的长处,“既要看小节,更要看大节,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2]48,反复强调只要确有真才实学,能为正定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要千方百计争取来,为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人各有志,士各有爱。要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决不能让学园艺的开机器,学化工的收废品,必须择其长而用之。”[3]

习近平同志在阐述自己秉承的人才选用观时,很好地展现了视角的开放性:强调在筛选进班子对象时,眼界要开阔一些,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界限,不拘一格,唯“德才”是举;在发布“人才九条”的政策面向上,不局限于本地,而是面向全省、全国,在更大范围为正定招贤引智;在人才的使用上,不勉强和限制人才,而是择其长而用之。这种宽视野、广角度、多层次的人才选用措施主要体现了其视角的开放性特征。

(三)开发人才:总结“十二字方针”,采取科学措施多渠道开发使用人才——丰富的辩证性

正定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才是财富,开发靠门路”[2]156,要求放开眼界,从更广大的范围内选拔人才。习近平总结了人才开发的十二字方针,“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广揽贤才。“人才九条”政策出台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当年就为正定县引进各类人才46人。仅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好项目在正定安家落户。一是“外招”。习近平同志亲自到无锡请回了懂经营、善管理的邱斌昌,带来了柴油发电机项目,让亏损的油泵油嘴厂扭亏为盈。二是“上请”。聘请了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在内的53名专家、教授及知名人士,组建正定顾问团,为正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帮助。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和“人才服务处”,与全国32所学校、21家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创办了131家乡镇企业,扩大村民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内用”。习近平同志提出“招贤既包括外地人才,也包括本地的人才”,“我们根本的希望所在,还是本县的人才”[2]49。在他的倡导下,正定县先后进行了3次知识分子大普查,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并将各类人才“对号入座”,合理安排、大胆使用,才得其所。习近平到任正定后,拜“正定通”贾大山为师,利用闲暇时间,常去他家拜访长谈。在他的提议下,德才兼备的作家贾大山被任命为县文化局局长,打破了党外人士不任正职的常规,很快打开了文化工作新局面。四是“下挖”。一批在商品生产中崭露头角的新素质分子被发现和使用,他们在一村、一乡、一县的示范领路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五是“近补、远育”。通过职短训、业余教育、脱产轮训、跌送代陪等方式,使干部职工的理论、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多向、深层、科学的人才开发措施,人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习近平同志总结的广揽人才的“十二字”方针,内容全面具体,又富有针对性,不仅强调用好现有知识分子,还从县外招揽各方面人才;不仅聘请专家学者当顾问,还抓先进分子的致富示范和基层班子调整;不仅注重提高在职干部职工文化工作,还重视智力投资、抓好教育,搞好人才培养。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人才工作上具有丰富的辩证性。

(四)管理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突出的实践性

正定时期,习近平同志认为,“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2]46是聚集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关键。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正定县下发了“放宽政策、博揽群才”的“人才九条”政策,提出了一些吸引激励人才的独到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使得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思想观念和政策束缚被突破,正定的人才机制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一是强化分配激励,对贡献突出者给以较高待遇,利润按比例分成,给予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奖励。二是为了使调入者能够更加专心于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县里提供全方位服务,为贡献突出者配备助手、车辆,做到搬煤到屋、送粮到户,优先让农村家属转吃商品粮,并给其家属和子女安排适当工作,兴建“人才楼”“招贤馆”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三是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对引进人才可调可聘、来去自由,手续先来后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四是建立宽容失败机制,不但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而且工资报酬、往返车费还照付[2]55。热衷发明创造的赵振东,设计了一种无梭式缝纫机,研制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长时间没有进展,但正定县仍继续提供场地、人员、经费支持,一年后取得了成果。

可见,习近平同志在解决人才问题时,非常尊重人才规律,特别务实重行。无论是多次调研走访、亲自主持编制,几易其稿形成的“人才九条”政策,还是推出的具有创新性的政策,都体现了其鲜明的实践向度与现实逻辑。马克思指出,历史过程中“每一代人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4]。习近平同志在解决人才问题时,既有“继续从事先辈活动”的常规实践;又有“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改变旧的条件”的创新实践。可见,突出的实践性是其人才观的明显特征。

追本溯源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一系列人才观与其在正定时期关于人才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密不可分,很多理论都能在当时找到雏形。我们研究其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实践基础等方面,分析其人才观的多维特征,对做好当前石家庄市的人才工作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二、石家庄市人才工作的背景及现状

(一)“人才大战”1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充分意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人才政策,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国各地兴起了“抢人大战”。此次“人才大战”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很快在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之间蔓延并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到2018年间,西安、武汉、天津、郑州、上海等共计10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关于人才的最新政策,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截止到2019年12月,已超过16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新政。“人才大战”一时成为全国各地“广栽梧桐,争引凤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0年以来,城市“抢人大战”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抢人”热潮在部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率先降温,杭州、深圳、东莞等少数城市逐步收紧以往宽松的人才落户政策,对引进人才结构进行了调整。各地人才政策前期主要以创新和引进为主体,总体呈现出全面放宽落户限制、以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导定位、海外抢人等特征,同时也存在人才政策简单化、同质化倾向,侧重“塔尖”而轻视“塔基”人才、重海外引才而轻本土培养、政策精細度与体系完备性不够等现象。

(二)石家庄人才工作现状

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市较早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重视人才,大念“人才经”的宝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自2017年开始,为来石家庄发展的各类人才发放人才绿卡,并提供免费公交地铁、租购房补贴,以及包括医疗保健、工商税务、科研服务、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等15个大类的便利化服务;2018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将每年的11月6日定为“石家庄人才日”;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先后出台了包括主导产业创新平台支撑政策(包括企业和人才奖励补助政策)、柔性引才政策、海外引才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政策、人才公寓政策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石家庄人才聚集态势正在加速形成。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全市共引进海外人才2157人,共引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世界排名前500高校毕业生10560人。石家庄积极构建“引、用、育、留”全过程人才工作体系优化人才生态,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截止到2022年10月,共培养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及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的高层次人才共314人,办理各类人才绿卡6万多张(其中市级人才绿卡A卡997张、B卡12591张)。人才汇聚对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截止到“十三五”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4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56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5家。根据石家庄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石家庄市GDP实现3511亿元,同比增长7.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增速4.4、5.3个百分点,在全国42个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人才及科技是其背后重要的支撑力量,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人才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三、石家庄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制定及安排特色凸显不足,人才与城市发展优势不能充分结合

石家庄的人才政策开始实施时间较早,只是门槛颇高,力度也不大,出台的引人政策多局限于物质待遇层面,无法在众多城市中跳脱出来,缺少竞争优势。细观具体人才政策,从自动流程、零门槛,到提供租房、购房优惠等各类补贴,虽然让人才名利双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措施大多还停留在物质待遇上,对人才全方位的待遇、环境、服务、感受等因素考量不足。在人才政策制定及安排上,与石家庄市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相结合不充分,没有突出从发展定位与目标出发,在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趋势上未充分实现差别化协调、阶段化安排,为传统及新业态发展做好人才资源储备。比如,可以适当参考上海市引进网红、主播,广州引进技能型人才等诸多吸引多样化人才的做法,这必将对城市的经济、就业、文化发展等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二)后续的管理服务和配套政策不完善,人才流失或得而复失现象严重

人才的大力引进固然是一方面,但是不应只停留在短期效应上,如何留人的长期模式迫切需要探索转化。与一些一线城市相比较,石家庄市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法治环境、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上还有差距,存在人才管理服务效率低,数据信息化屏障,办事流程及审核环节繁杂,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缺乏滞后等现象和问题,势必会让人才对城市的印象大打折扣。

(三)人才发展环境不优,内在基础性条件吸引力不足

近年来,石家庄经济发展放缓,在全国省会城市中GDP的排名一再下滑,2022年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跌到第16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城市经济发展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阵痛、创新领域产业支撑不足,营商环境欠佳、消费疲软等诸多困境。城市发展活力不足,生存资源与发展机遇短缺,导致虽然人才政策频频出台,但城市对人才吸引力却一再下降。

四、石家庄人才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等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各城市之间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石家庄市要想增强未来的竞争力,就必须抢抓机遇,增强战略思维、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前瞻性的眼光加强人才工作,通过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充分发挥人才智慧和潜力,为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擎注入强大动力。

(一)创新政策措施,做到“人才尽其用”

一种政策所释放的信号能够为城市带来多大程度的效益,在很大层面取决于人才政策的制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只有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政策,才能为招揽人才保驾护航。

1.在人才政策制定上,要加强充分调研,根据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各行业需求来确定人才引进标准,科学制定人才引进的门槛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城市的人才政策中显示出自身优势,找到适合本市人才发展的最优方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高精尖人才量身定制,施行一人一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宽松的政策,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人才政策,放宽人才落地标准,留住城市真正需要的人。

2.在人才判断标准上,不能单以学历论人才,要学历和能力兼顾,让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受尊重,有更好的待遇,避免出现唯学历、轻能力、轻技能的现象。要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判断政策,比如,石家庄政府同意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调整,就是创新突破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突出实践性,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使政策真正引来城市所需要的人才。

3.在人才政策的细化和延伸上,要制定分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计划,梳理和整合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形成“政策包”,加强宣传。在后续的人才配套政策上,要更加注重制定长期的可持续性的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如统筹考虑住房、医疗、养老、环境、服务等综合因素,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注重将短期效应转化为长期模式,从抢人阶段尽快进入留人阶段,使人才既来之,则安之。同时,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及时回应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实际问题,让人才安心享受服务。

4.在人才政策的落实执行上,一定要做到不打任何折扣,说到做到,避免人才政策“烂尾”,提高政府公信力,扩大人才集聚效应,始终坚持比真金更要比真心,人和城市的结合才能相互尊重,相互合拍,相互成全。

(二)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营造人才宜业宜居良好环境

如果说吸引人靠的更多的是真金白银,但是留住人靠的就是城市的公共服务。落户的青年人才会面临租房买房、组建家庭、结婚生子、教育医疗、晋升流动等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后续的配套措施和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很容易导致引进的人才外流。石家庄应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力求让人才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应积极探索高效率匹配、便捷化申报、一键式兑换等服务,以贴心的服务赢得人才的心。完善和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综合性问题,比如在租房和购房上推动“租购同权”,保持调控宽严口径的相对稳定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年轻人先租房再买房,使房地产需求呈现出梯度层级,防止当地房价快速上涨。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不断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人才才能舒展成长,舒心生活,城市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并具备可持续性。

(三)加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产业经济的优化或转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从而左右着城市发展的进度与质量。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要努力部署项目、建设平台、搭建体系,让广大科研人员创新有平台、出彩有舞台。在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方面,聚焦主导优势产业和优势学科,部署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建设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工程,为科研人员攀登科学高峰、服务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不断加速要素集聚集,有力促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依托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石家庄市建成的全省唯一、全国第20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其“集聚产业、拓展业态、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等功能,使企业在探寻、配置人才上更加快速、精准。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有效发挥诺贝尔奖专家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作用,加大创新要素的聚合浓度,共同破解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

(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人才全方位好生态

体制机制是影响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依赖好的制度供给,才能建立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近平在正定时就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他在正定实施了一个人才培育计划,一手抓在职干部的文化补习,一手抓人民群众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还亲力亲为抓好下一代教育。这就提示我们,必须要在改革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上下大功夫,解决困扰多年、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推进人才管理使用体制,积极为人才松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加快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将职称评审等自主权更多下放到民营企业;加快推进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政策上扩大范围、提高规模,取消户籍、档案等限制,让管理岗位职员看到希望,获得感更强;加快推进人才收益分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知识、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办法。要坚持以用为本,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的理念,拓宽人才使用渠道。推进校企合作,根据企业所需,靶向培养技能人才,借鉴合肥市与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等高校合作模式,突出省会石家庄人才与产业的衔接性,不断营造人才好生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3]本书编写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13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高质量
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高质量发展
关于高质量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立法的思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咸阳何以“一路向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央企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