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萍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以相关话题为抓手、以学科知识为骨架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议题式教学主要是一种活动性的教学,旨在实现课程内容的活动化,打造一个开放性、系列性、思辨性和指向性的课堂。这一特征与政治学科有着很强的契合点,能够在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达成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目的,促进学生的综合、有效、全面发展。文章基于此对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与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及优化路径
一、精选议题:拓宽选择渠道
(一)聚焦社会热点,让议题具有时代性
政治本就是与社会各种时事相关,所以说,社会上的各种热点也是政治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时,就可以选择一些与时政相关的社会热点,比如人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新闻报道等,以这些社会热点为基准,创设一些经典性议题、时事性议题、创想性议题等,这样便能够让整个议题更加具有时代性。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就可以引入一个时事性的话题——征收房产税。这其实就能够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而教师借助这一时政热点来确定议题,让学生串联所学的政治知识,既能够回顾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也能够紧扣自身的实际生活展开分析与探究,使得整个议题更加凸显学科特色,展现其紧密的逻辑性,让学生去进行思考、辨析、交流及探寻,树立正确的三观,凸显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和效力。
(二)贴近学生实际,让议题具有趣味性
教师在对议题的选择过程中,应该着重凸显生活性,要让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议题,展开一系列的议题式活动。而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为:社会生活议题、学校生活议题以及家庭生活议题,从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媒介着手,能够让议题更加真实,更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讓他们在议题式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建构知识,凸显其趣味性。
依旧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为例,在选择议题时,教师可以以“网购”为例,去探寻网购的支付手段、所涉及的安全性、诚实性及消费者权益。这些其实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议题教学,能够与市场机制的优点和局限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进行有机渗透与融合,使得整个议题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能够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能够探索生活的奥秘,最终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挖掘重难点,让议题更具有学科性
高中的政治知识内容有着很强的哲学性、复杂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时会出现各种困难。因此,在选择议题时,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去挖掘重难点,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议题,这样才能够让整个议题更加具有学科性特色。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应让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精神,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重难点来确定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引导学生去展开探索,使得他们能够在探索过程中了解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能够紧扣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成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以这种方式所展开的议题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理解或者技能掌握的瓶颈,实现更为高效的教学。
二、呈现议题:完善呈现方式
在确定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以更为合理的方式来呈现整个议题,议题的呈现能够确定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课堂活动中来。
首先教师可以问题为中心导入议题,因为学生的思维具有差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来达成议题的呈现。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时,就可以设置议题思辨问题“元宵节到底该不该放假?”,以此让学生展开辩论探究活动,层层递进,然后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探讨呈现辩论结果,这样便能够让课堂的思辨氛围变得更强,而由问题所呈现的议题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然后在这种冲突中思考、辨别并选择,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与建构。这样便能达成他们对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应用。
其次,教师可以情景为依托来呈现议题。情景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能够让他们的理论知识在渲染中得以柔化,悄无声息地内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完成他们对知识的有效建构与创造。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情景为依托来展示议题,让他们在情境中自觉地领悟课堂的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与“矛盾”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确定议题“赏重庆美食美景,析矛盾的基本属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片段,以此来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影片中感受到重庆的美景,进而引导他们对比分析重庆美景的高与低、动与静、传统与现代,自觉地归纳出矛盾的基本概念。
在引导学生对重庆美景有了基本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重庆的特色火锅这一元素,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析出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以这种图片、视频、音乐引导的方式,能够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进而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悟真知.
最后,教师还可以以案例为载体切入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充分地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能够产生角色意识,进而让他们在议题活动中产生感悟和思考。在讲授“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时,教师可以引入“李宁公司亮相纽约时装周”这一案例,确定议题“李宁公司为什么沉寂多年之后能够涅槃重生?这背后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通过案例剖析李林公司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经营成败得失、盈亏的起起落落等等。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并归纳出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双方会朝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并且转化还是有条件的。以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既能够凸显整个教学的重点又能够突破难点,让整个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生成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讨论议题:把控研讨节奏
学生对议题的讨论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在讨论议题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把控研讨的节奏。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思明理。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抢答、撰写调查报告等,让他们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达成对议题内容的重点理解与突破,共同实践、共同合作,凸显思维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内容时,可以借助一个问题“三原色的认识来源是什么?”,让学生树立起“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意识和理念,通过合作做实验的方式进行积极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通过什么来检验认知的正确与否,让学生总结出“实践是检验认知的唯一标准”。接着再组织学生调查三原色的应用情况,然后根据調查思考人们对三原色的认知最终回归于哪里?总结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层层递进,能够加深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基于三原色原理的彩电、手机等所形成的彩色屏幕对我们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探讨引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知识点,这样便能够完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实现思想碰撞、价值引领。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所以当教师抛出一个议题时,他们可以在一种较为激烈的议题讨论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矛盾与冲突中深化自身的理解,进而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而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学生对价值观有更为全面的认知,逐渐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实现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就可以切入一个议题“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新词”,然后以辩论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观点如下:
正方,网络新词是新时代爆发的人类语言创新的典范,应该推崇;
反方,大量使用网络新词实则是对中华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应该推崇。
让学生持正反两个观点进行辩论,让他们多角度地比较网络新词的利弊,能够充分挖掘大量的社会生活实例来进行观点的阐述与证明,实现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求同存异,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让他们在进行多轮的思想较量之后,正确地看待网络新词,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明晰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中华汉字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践行议题:确保深化实效
前面的三个环节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内化,而践行议题才是学生将知识与素养外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借助议题的实践来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进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实践的探究性,提升综合效率,达成深化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教师应该迁移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由此,教师就可以将“举一反三”当作议题教学的目标。借助一个知识来拓展并延伸其他的相关知识内容,达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和完善。例如教师在教学“矛盾双方的相互转换”时,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矛盾的含义以及矛盾的基本属性,让学生快速搭建起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为她们后续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又比如在探究“李宁公司经营成果的得失、盈亏的起起落落”时,在归纳并总结出矛盾的相互转化这一道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呢?让学生快速反应自身所学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而这样一来,他们的自我迁移能力便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入实践,增强探究性。高中政治的知识更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弥补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家乡传统文化情况的调查。让他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路径。为了让学生的实践过程更加具有效力和针对性,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区域着手,然后进行调查,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在全班共享,共同甄选出哪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哪些是值得继承和弘扬的,而哪些传统文化是需要革故鼎新的等,让学生将自身的实践探究结果进行分享与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与他人一同协作的能力、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而他们在社会调查参与过程中也能够提升精神文化素养及公共参与意识,能够让他们对优秀的文化有所认同、传承、创新,增强制度文化认同,提升政治认同素养,达成综合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渗透议题式教学。这一模式的提出,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所以教师就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精选议题、呈现议题、讨论议题及实践议题,环环相扣,逐层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课堂学习实践,增强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延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实现让他们在活动型的课堂中达成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灵. 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下的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2]王秋雨. 议题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伊犁:伊犁师范大学,2020.
[3]谢美鑫.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应用研究[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2.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