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医”路向前

2023-05-30 10:13李咏生
家庭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哈佛课题组科室

李咏生

2009年,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博士课题后,本可以研究生标兵身份优先留校被聘为副教授,但那时我收到了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研究的邀请函,为了继续追求科研真理,以后能更好地報效祖国,我接受了邀请函,赴美国进行了5年的博士后研究,师承著名免疫学家Jean-Pierre Kinet教授和Charles Serhan教授。留学期间我勤学钻研,孜孜不倦地向哈佛的大师们学习请教,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因此获得了留在哈佛工作的机会。众所周知,作为全球顶尖学府之一,哈佛的科研条件和人才团队也都是最顶级的。心动吗?肯定是心动的,但我却并没有丝毫犹豫,祖国的进步和强大,是我毕生事业的雄心所在。身在海外的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爱国之心、故乡之情,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以毕生所学报效祖国。

回国前一段时间,我陆续收到国内众多高校和医疗机构的邀请,最后之所以选择重庆,是因为她是英雄之城,她的热情、真诚、包容,以及重庆各级领导对人才的重视吸引了我。于是,我于2020年“七一”党的生日那天,加入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个温暖的集体,担任肿瘤内科主任和I期病房主任。在医院的支持下,我筹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带领课题组围绕“脂代谢与肿瘤免疫”方向展开研究。在脂质组学检测方面,我结合在国外学习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探索,带着课题组建立了国际领先的脂质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将检测的精度和广度提升了10倍,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实验室的合作申请;我主动承担多门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教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树立理想与自信,无论晚上还是周末,亲自带学生做实验,与学生一起营造出了创新、团结、务实、高效的课题组氛围。我指导的学生也获批了一系列课题与奖项,每届研究生均以年级第一综合成绩毕业。

科研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而开展的,我带着临床思维做科研,与团队共同攻克了很多难题,收获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也获得重庆市杰出青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首批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

我一直的观点是,医生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万能的,但却是病人的希望。为了不愧对那一双双信赖的目光,我们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虽然我31岁回国已是教授、博导,但如果要从医,就必须到一线亲自历练。因此我于2016年重新参加了执业医师考试,并申请规培,跟着各科室住院医师轮转学习。记得那两年我有3次高烧40℃还在熬夜写病历,好几次半夜亲自背着病人去做检查,联系会诊。通过临床一线的历练,我掌握了扎实的临床技能,并收获了更多的友谊,为我后来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在“公、信、博、爱”的科室文化和“同舟共济”小家建设下,我利用科研思维管理科室,牵头创建了癌痛、骨髓抑制、肿瘤代谢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不断提升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目前,科室医、教、研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各项业务指标走在全院前列,临床试验数量和质量全国领先。同时,我积极参与到“一网一链”肿瘤防治共同体建设中,将肿瘤规范化诊疗和适宜技术推广覆盖到全市38个区县医院,帮扶提升区域临床和科研能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个时代也都有每一个时代前进的动力与坐标。我们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站在新时代的复兴征程上,唯有拼尽全力多学本领,在科研上勇当开路先锋,在临床上争当事业闯将,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竭尽全力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才能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新青年!

猜你喜欢
哈佛课题组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