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胜
【摘 要】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它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提升教师能力,最后实现智慧课堂和教学相长的总体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化抽象为形象、化繁琐为简单、化讲解为引领、化知识为素养等几个方面,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087-02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传统教育形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有效改变数学知识发现、创生、获取与应用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再造和重构,使所有学生在具有现代化、智能化要素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都能高效地参与,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中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性、研究性学习,自主数学建构,锤炼和发展思维,提高数学学习力,有效推动教学向智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化抽象为形象,深化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不仅抽象,而且难以理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数学概念的抽象性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畏惧心理,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不少教师在实施概念教学时又缺乏变革思想,往往采用概念讲解的方式,导致概念教学效果不显著。微课具有主题集中、直观形象等优势,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起来,在形象化、动态化和场景化的演绎中引领学生抵近概念,深化数学概念教学[2]。
如在教学数学概念“垂线”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垂线概念,课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动态微课,借助微课展示两条直线相交的动态变化图。为了增强学生识别感,将两条直线标注为红绿两种颜色。教师一边展示一边显示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的度数。学生则一边观察一边根据教材概念在符合垂线概念时喊“停”。在直线相交的四角为90°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叫“停”。此时,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抽象,给垂线下一个定义。最后,抓住“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关键点,引领学生理解概念。
这样,借助微课直观、形象的优势,对两条直线进行异色处理,使教材中静态的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两条直线的相交关系。两条直线的相交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着相交关系的转变角度也发生变化。学生在动态化过程中抓住两条直线的相交关系这一关键点,直击概念建构的要点。这样就使得抽象概念建构变得直观、形象起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形成,深化概念学习。
化繁琐为简单,引领思维进阶
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点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只有能够抓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学知识才能进行有机的关联,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然而,较多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又容易给学生造成繁琐的感觉,常常抓不住要点,难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自然进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见微知著”的优势,化繁琐为简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统计图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将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化建构是引领学生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法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笔者围绕“统计图”大概念设计了一个主题微课“玩转统计图”。微课从引入三种统计图入手,一边展示一边组织学生开展竞猜活动。教师通过竞猜活动调动学生对统计图的学习积累;进而将三种统计图进行比较展示,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组成要素、统计优势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三种统计图分别由哪些要素组成,在统计数据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势。
微课的运用将相对复杂的大概念变得简单起来,先借助直观的统计图图例引导学生进行辨识,将统计图进行拆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优势,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得以调动起来,对三种统计图建立直观体验。进而采用比较呈现的方式,从分到合,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比较活动。通过比较活动,引领学生从构成要素、统计优势等不同角度进行建构。学生思维从形象走向抽象,在比较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思维自然进阶。
化讲解为引领,提高操作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和操作是深化数学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数学实验和操作活动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这种形式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性操作,既增加了课堂时间消耗,又不利于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观察和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优势,化讲解为引领,提高数学课堂实验教学和操作活动实效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体验,确保数学实验和操作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如教学“三角形”时,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建构起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为强化学生直观体验,笔者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先借助微课展示三角形和其他不同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在三角形和其他图形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可以活动的三角形,延伸活动三角形的制作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微课自主设计一个可以活动的三角形模型,一边操作一边标识不同的变化,并将变化的轨迹绘制下来。
微课的运用既促进了三角形知识和其他图形知识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建构,同时,又将教师从讲解和示范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借助制作的可变化模型进行操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变化的几种类型。通过亲身操作,学生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刻。
化知识为素养,促进问题解决
数学教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引领学生凭借知识发展素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从知识教学转向培养素养,与新课标理念保持同向而行[3]。素养的发展需要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借助生活化场景提供解决问题的场景,促进问题解决。微课是还原生活场景的一种有效措施,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直观性优势给学生解决问题搭建场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笔者借助微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和爸爸去超市购物,超市里一共有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四种类型,蔬菜则有白菜、卷心菜、西蓝花、萝卜、韭菜五种,他们想要买一种肉和一种蔬菜,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借助搭建的场景,再借助思维导图采用分层方法引导学生解決问题。微课的运用既给学生解决问题搭建了场景,又给学生提供了方法引领,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分层法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盲目性[4]。
总之,微课具有“见微知著”的优势。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微课优化数学教学,让微课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的有效手段。微课运用应将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确保微课对数学课堂的辅助作用,不能偏离数学课堂教学方向,以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1]徐益峰.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0): 69-71.
[2]黄艳霞. 浅析导入型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教育界: 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8). 75-78.
[3]何三元. 微课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中学数学(初中),2021(4): 84-85.
[4]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 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7): 112-114.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