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蒙 朱文辉
[作者简介]冀蒙(198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通信作者]朱文辉(1985—),男,河南駐马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摘要]翻转课堂因改变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在教学实践领域备受“青睐”。然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翻转课堂却显现出了技术化的倾向,主要表征为:在物质层面上的技术依赖;在程序层面上的跟风效仿;在理念层面上的形具神离。在结构主义看来,翻转课堂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分。翻转课堂之所以出现技术化的倾向,与一些教学实践只注重翻转课堂形式上的创新,而缺少对其精神实质的洞察是分不开的。翻转课堂技术化的矫正,需要以问题教学作为支撑课堂翻转新的理论基础;正确发挥教师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习借鉴他人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时既要形似更要神具。
[关键词]翻转课堂;技术化;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3)01-0048-06
自从2011年我国重庆市聚奎中学就翻转课堂进行了初次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后,不少省市都先后掀起“翻转课堂”的实践浪潮。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翻转课堂因其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被广泛采用。然而,认真审视目前一些“翻转课堂”的实践形式,其间似乎总游荡着诸如过于追求按固定、精确的流程展开教学过程,或是将教学过程视作为达成特定目标的技术手段等“技术化”的幽灵。诚然,“技术”层面的探索对于翻转课堂的推广是有所助益的。但是教学作为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实践活动,倘若一味地追求“技术层面”的改进,而忽视了深层理念的探讨,就难免有失偏颇甚至走向技术化之路。
1翻转课堂技术化的三重表征
在现代社会,“技术”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经成为左右现代生活的主导性力量。一般而言,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涉及到技术的应用,那么尚且不能称之为“技术化”。但是,当技术支配翻转课堂实施全过程甚至成为翻转课堂实施主导性因素的时候,翻转课堂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技术化的漩涡。从哲学方面讲,“技术化”孕育于“普遍主义”的母体,追求标准化、程式化、可操作化的“普世之效[1]”。依照技术哲学理论,可以将翻转课堂的技术化分为物质表征、程序表征和理念表征3个层面。3个层面逐级深入、彼此渗透、紧密相关,共同构成翻转课堂技术化的整体面貌。
1.1技术依赖:翻转课堂技术化的物质表征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一定物质层面,例如技术设备的支持,主要包括制作微视频所使用的计算机、学生观看微课的平板电脑等数字化平台,以及通过这些数字化平台传播、分享的网络课程等。物质层面的技术支持给翻转课堂的课前导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使用,一方面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繁琐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声音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生动、丰富起来,从而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微视频具有永久性、可多次使用等优点,学生在自学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根据学习需要和自身能力来选择暂停或反复观看。由此可见,物质层面的技术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视频等技术载体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可缺少的中介力量。但是,翻转课堂如果过度依赖物质层面的技术,甚至脱离物质层面技术的支撑就寸步难行,那么它就面临着偏离教学初衷而走向技术化的歧途。这样一来,翻转课堂中的技术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和学生,反而成为奴役教师和学生的压迫性力量。
翻转课堂物质层面的技术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技术,特别是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依赖。“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是翻转课堂模式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课前学习还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2]在一些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微视频的依赖性过强,已然达到一旦脱离微视频课堂就无法开展的程度。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微视频无疑是实现课堂翻转的高效手段之一。但同时更应该警惕将微视频看作翻转课堂实施的唯一条件这种“唯技术论”的倾向。需要明确的是,微视频作为一种工具,其本身无涉价值观念,它只是一种中性的存在,既可以用来为善也可以用来作恶,只有实施者才能赐予技术以伦理意义。因此,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物质层面的技术只是促进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其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或褒或贬的直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妥善地操作与使用。这就意味着,如若教师只是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不顾具体的教学情境,那么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自身置于物质层面技术的奴役之下。反观当下的一些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物质层面技术的引进仅仅是改变了灌输的时间和场所而已,实质上仍是传统授受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追求技术本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因为技术的成熟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某个领域的发展程度与专业水平的高低。但是,教师在提倡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视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主动使之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科课程的特征及教学目标相适应。可见,物质层面的技术作为实施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技术性因素,是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时代创新,也是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催化剂,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必不可缺的因素,如若将其视为翻转课堂的核心要素,实为本末倒置的短浅行为。
1.2跟风效仿:翻转课堂技术化的程序表征
程序层面是沟通物质层面与理念层面的中介,翻转课堂的程序层面主要指翻转课堂运作的整体流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是翻转课堂顺利铺开所必要的步骤和环节。按照现有理论,翻转课堂可以被分解为课前微视频的设计、课中指导学生开展反馈、合作与探究活动与课后布置作业加以巩固3个阶段。由于翻转课堂在一些学校的实行卓有成效,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想借由课堂的翻转实现教学形态的提升。然而,隐藏在“翻转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一表象之下的是,在一些翻转课堂的实践中,由于其盲目移植或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经验,导致翻转课堂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盲目移植或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翻转”经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翻转课堂程序层面上的技术化倾向。翻转课堂程序层面的技术化具体表现在:实施者普遍视翻转课堂为一种固定化、程式化、普适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以一种“拿来主义”的心态盲目地引进其他学校的翻转课堂模式,并且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地改造,“忠实”地甚至原封不动地采用别人做好的“微课”。这种脱离了现实的土壤、忽视自己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效仿的翻转课堂,难以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所谓万能法则的指导下行事,会导致人思考能力的丧失进而导致人们成为普遍平庸的存在。站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就不能将翻转课堂看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流程,不可以一味照搬成功学校的经验。正如农作物的丰收需要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以及农民的悉心照料。同样的道理,要想让翻转课堂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挥成效,也必须具备适宜的、动态生成的教学生态环境。不可否认,目前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将翻转课堂看作超越、改变传统授受式教学的积极探索,但也同样隐藏着把翻转课堂的构成要素简单地看作是推行和实施的必要程序甚至是唯一路径,从而忽视翻转课堂实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风险。因此,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推广,必须充分结合每个课堂自身特点、外部环境、学生的经验特点,扬长避短、动态生成、不断调整,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形具神离:翻转课堂技术化的理念表征
翻转课堂的理念层面指的是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时所秉持的教学观念与指导思想,这是决定翻转课堂教学形态最关键的层面,具体体现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现代教学精神在翻转课堂中的自觉融入和全面渗透。在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学生自行观看微视频能够基本掌握和了解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课中阶段,学生在教师的规划指引下通过合作互动来妥善解决一系列疑惑,这又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性和“探究”性。检验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否落实,关键在于实施翻转课堂一系列环节是否“形神一致”。如若只有翻转之形,而无翻转之实,那么就很容易演变为理念层面的技术化倾向。
翻转课堂理念层面的技术化与物质层面、程序层面的实施情况密不可分,指的是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只抓住翻转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翻转课堂的实质。理念层面的技术化体现在翻转课堂的整个实践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微视频制作中,一些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泰勒目标模式为指导,在设计教学时遵循“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评价教学结果”这4个传统维度来安排课堂流程,由此导致课堂互动中的“虚假合作”等技术化问题的出现。同时,许多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也表明,翻转课堂并没有解决由传统授课方式带来的弊端,反而走向了“从之前教师直接灌输到现在教师運用微视频来灌输,从之前教师在课中灌输到现在教师在课前灌输”[3]的歧途。传统理念驱使下的微视频往往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又一次嫁接,是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行为。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指的是表面上是利用了新兴的教学手段——微视频进行导学,但在录制和使用微视频的过程中,实质上仍然是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课套路[4]。这样一来,翻转课堂超越于传统的课堂的特殊性就被消解,其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甚至由于缺乏外在的监督和及时的互动,出现大面积的学生厌学、逃学的情况。
2翻转课堂技术化的问题根源
解决翻转课堂技术化的问题就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继而“药到病除”。翻转课堂之所以出现技术化的倾向,与一些教师只注重对翻转课堂形式上的创新而缺少对其精神实质的洞察是分不开的。
2.1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翻转课堂的双层结构
作为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结构主义理论(structuralism)对现代社会只注重局部而不讲整体的“原子论”“还原论”“二元对立”的倾向感到强烈不满,渴望从大的系统方面和整体的结构来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个体可以用感觉器官感触到的“形”和真实形象;而深层结构恰恰与表层结构相反,是不可察觉、不可言表,只能意会的“实”。表层结构是深层结构的外在表现形态,对深层结构起到影响作用,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内在依据,对表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制约性。虽然事物的表层结构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起决定作用的深层结构却是稳定的。
翻转课堂作为技术融入教学中的创新,也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分。翻转课堂的表层结构体现为可观察、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课前阶段,教师制作、发布微视频,学生观看微视频并进行自学;在课中阶段,教师需要学生及时对课前知识的学习进行反馈,并妥善地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式讨论。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则是支配、影响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内在理念和方法论,是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本质。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指的是“学生自主”“教师引导”与“合作探究”这样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的表层结构是深层结构形式上的外延和表现,它能够满足翻转课堂在程序上改变的要求,却不能保证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和彻底性。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是其内涵与本质,对翻转课堂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作用,决定着翻转课堂实施的质量和深度。虽然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支配着翻转课堂的表层结构,但却没有固定、统一的外在表现形式。深层结构为“一”,表层结构为“万”,只有紧紧抓住深层结构,才能“立万”。只要抓住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就可以进行扬弃;但是如若只抓表层结构而不顾深层结构,翻转课堂就容易陷入到技术化的泥潭之中。
2.2囿于表层而忽略深层:翻转课堂技术化的根源翻转课堂的技术化倾向实际上是囿于表层结构、无视深层结构的结果。受翻转课堂“表层结构”的禁锢,一些教师只看到一系列外显的、物化的、可操作化的程序,忘却了翻转课堂的本质理念,从而导致翻转课堂过度依赖技术而有形无实。已有学者通过调查证明“师生互动是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5],然而一些课堂过于强调微视频在翻转课堂中发挥导学作用的唯一性,忽视了师生互动的关键性,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就是录制微课,只要有了微课就是翻转课堂”。“没有技术设备支持,就实施不了翻转课堂”,这恰恰就是过度关注翻转课堂之“形”的典型体现。还有一些教师盲目引进他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视翻转课堂为一种固定化、程式化、普适化的教学模式,甚至不加改造、生搬硬套,这也正是有翻转之“形”,而无翻转之“实”的最好注脚。
一些教学实践虽然也强调了翻转课堂应具备顺畅有序的流程,但教师仍然是视频内和课堂中的讲授者甚至是独白者,反馈、合作等环节形同虚设。在这些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存在着双重错位:一方面,一些教师仍然固守着授受者的角色,他们“舍不得”放手,还是习惯于一股脑把知识“灌”给学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也没有让渡过多的空间来妥善处理学生在预习环节产生的一系列疑问。这样,学生虽然在课前通过微视频对新的内容进行了预习,但在课上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彰显。另一方面,“有些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了,教师讲得少了,学生也积极地展示、合作讨论,呈现了非常活跃的状态,却无法妥善的处理好预期计划中所设定的一系列具体的任务”[6]。究其原因则在于这样的课堂仍然是披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衣而进行的伪合作和真灌输的传统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变成了视频联播,教师则当起了‘甩手掌柜,实践证明,用微课代替教师授课,代替充满活力的教与学的对话,无异于舍本逐末” [7]。
3翻转课堂技术化的矫正策略
如果说囿于“表层”结构、忽略“深层结构”是翻转课堂出现技术化的根源,那么把握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扬弃翻轉课堂的表层结构就是治理翻转课堂技术化倾向的一剂“良药”。要想超越翻转课堂的技术化,就必须从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入手,深刻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本质,并在实践中正确地对待教学技术,灵活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3.1以问题教学作为支撑课堂翻转新的理论基础微视频只是实行翻转课堂的手段和辅助工具,任何能够起到此种作用的“器”都可以为我所用。把有无“微视频”作为衡量是否为翻转课堂的标准,显然是不妥当的。教师应该看到技术虽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优越性,但却不可被技术所“俘虏”而成为技术的附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器”的准备固然重要,但也应该认识到“器”并非是唯一、固定不变的。只要能够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流程,能够让学生先学、自学,都可以充当“器”这一角色。如此一来,能承担“器”这一职能的除了微视频,它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导学材料,例如导学案、资源包等。在很多教学效果很好的翻转课堂中,学生并没有在课前预习中使用微视频而是利用习题册、导学案、思维导图等课前导学资源,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比使用微视频的效果差。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将包含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指南的任务单和习题册以及导学案等提前发放给学生,同样可以发挥如同微视频的作用。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当支持某一理念推广所需要的技术未能具备时,就需要充分吸收、灵活运用核心理念,这样看似穷途末路的教学改革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8]因此,必须深抓翻转课堂深层结构的理念和意义,理性对待微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效用,克服技术决定论的单一思维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9]微视频存在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作为杜威思维五步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可以成为翻转课堂新的理论基础,成为助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武器。何谓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主动性、独立性与自控性。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独立性体现为我能学,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态度和端正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自控性体现为坚持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力体现。在三者之中,学生的主动性是第一性,独立性与自控性因主动性的存在而更有意义。主动性是一种渴求获取知识的内部状态,是个体对学习活动的一种主动的认知和情绪体验,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添加动力。因此,教学微视频必须与学生心理状态相吻合,起到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其存在的第一要义就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正是基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注,苏联教育学家马赫姆托夫在杜威思维五步法的基础上创建了“问题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在‘以问启思的活动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以问题教学理论关照翻转课堂,微视频的制作就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即在微视频录制中以“抛砖引玉”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题问题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经验。以“问题教学”作为翻转课堂特别是微视频制作的理论基础,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还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2正确发挥教师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动学习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和了解。自主探究式学习指的是按照特定的问题,以相关文本信息为基础,在教师所给予的一系列指导和提示的情况下,主动探究以及主动寻求最终答案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能够通过教学指导和技术工具进行自我组织的探究性学习。”[11]这一界定清晰地表明自主探究学习具有鲜明的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问题性表征自主探究的难度,也就是需要使所探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开放性,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能够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质疑现象、实践和观点;过程性则强调获取结论所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包括对问题的自由性探索和观察实验的自主性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所碰撞和冲突。尽管探究教学一般由提出或生成问题——提出猜想、推测——收集、整理证据后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这几个环节组成,但是在翻转课堂的自主探究环节中切忌呆板地按这几个环节设计探究学习、规划探究路线,然后机械“命令”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探究过程的每一步,直至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取得的学习结果。恰恰相反,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索有智慧性的启发和实时性的引导,使其能够感受到探究知识整个阶段的生成性与趣味性。
与自主探究学习相比,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系列的沟通、互动、讨论以及探究过程,对学习过程当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协作商讨与合理解决是合作互动学习的目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12]因此,可以通过合作互动学习达到对知识认知的相对一致,同时促进学生认知与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成为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就是要充分发挥其组织能力,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除了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外,教师在合作互动学习中引导作用的发挥应做到如下4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和引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态度,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协作氛围,提出或生成合理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任务;其次,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点拨,给予学生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一系列疑问的帮助和启发;再次,要确保团队成员当中的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发表自身的看法,由此使得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良好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当中;最后,要支持小组团队阐述自身独到的看法,并对其给予一定的鼓励,最好能够将独立个体或小组的创新性看法转化为集体的智慧。
3.3学习借鉴他人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时既要形似更要神具一场教学改革的推行是否成功,除了对改革本身的可行性有要求外,更多地取决于实施者是否能够透彻地理解改革的理念,并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翻转课堂的推行也不例外,它不仅需要实施者了解翻转课堂的表层结构,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即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推行翻转课堂不仅需要在确保其形式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還有确保掌握其自身的精髓要领,由此使得二者能够相互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若不具备基本的表面形式,精髓就没有了载体,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继而导致翻转课堂的环节设置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若是不具备后者,前者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由此会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较为空泛,而不具有“翻转”应有的本质内涵。翻转课堂技术化倾向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思想层面内化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本质,造成翻转课堂空有翻转的形式,却无翻转的实质,甚至把技术当成实施翻转课堂的必不可少之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导着人们的实际行为。因此,超越翻转课堂的技术化倾向必须从转变观念特别是转变翻转课堂实施者的观念入手。
由于翻转课堂的直接实施者——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其实施过程与效果,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改变“视翻转课堂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的惯习。在有必要借鉴他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时,应该要对翻转课堂的深层结构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不仅能够灵活地把握翻转课堂的流程设置,同时更能够紧密联系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必要的调整,使他人的教学经验真正内化于心,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理念,转而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主导者向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合理组织课堂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巧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对话。同时,教师要能够对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反应,灵活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案解决学生突发情况,提升教育教学机智和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参考文献
[1] 张华.反思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倾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4-69.
[2] 纪德奎,郭炎华.翻转课堂“四问”——兼论没有微课也能实现课堂翻转[J].课程·教材·教法,2017(6):32-37.
[3] 朱文辉.翻转课堂过度技术化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20(6):59-65.
[4] 于振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33):115-117.
[5] 高巍,周嘉腾,曹雪.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研究,2021(5):58-65.
[6] 韩盼盼.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错位及其矫正[J].教育探索,2016(9):128-131.
[7] 曹培杰.教育需警惕过度“技术化”风险[J].人民教育,2017(11):60-63.
[8] 朱文辉.中国教学改革亟待实现从理念推广到技术提升的转向吗——兼与周序博士商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109-113.
[9]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10] 冯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问题教学”新探[J].教学研究,2017(4):58-62.
[1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12] 高筱卉,赵炬明.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原理、方法与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22(5):87-96.
AbstractThe flipping classroom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pattern characterized by "teacher said,students listen to",which is "favore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practice.However,some schools have shown the tendency of technicaliz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overturning the classroom.The technicaliz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level of the utensils,the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the intelligent level,and the technology of each level has different performance.The technicaliz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 gradually deviated from the essence of the flipped class and mad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lienation".Tangible non reality is the root of the technical tendency in the flipping class.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ism,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deep structure of flipped classroom,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sping the deep structure of flipped classroom,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 strategies.
Keywordsflipped classroom;technology;surface structure;deep structure
[责任编辑孙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