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伦理视角下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23-05-30 10:48张蕊
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蕊(1996—),女,四川遂宁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摘要]在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中,经验型教师面临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和思维惯性等阻碍因素的内部困境,以及同伴指导缺乏和学校支持不足等外部困境,导致其专业发展极易进入高原期。以诺丁斯为代表人物的关心伦理为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心伦理视角下,经验型教师应当关心自己身心健康,提升自身反思能力;其他主体,如同伴、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国家,应当为经验型教师提供关心和支持,帮助其突破困境,从而使更多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关心伦理;经验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3)01-0041-07

0引言

从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来看,教师一般会经过准教师、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阶段,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循,且逐层递进。准教师是指希望并且准备成为教师的人群,但还没有正式成为教师或还没有正式参与教学的教师。新手教师是指达到教师准入标准,取得教师资格,正式进入教师专业岗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经验型教师经过3年以上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累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对教育教学尚未形成个人独特、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专家型教师系统熟练地掌握了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广博的可利用的知识组织起来运用在教学中。教育家型教师是指具有坚定的国家教育情怀与信念、独特的本土教育实践模式和理论,并能示范和服务区域与国家教育发展的领导型教师[1]。

一般来说,准教师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完成一定的培训、达到教师准入标准才能成为新手教师;而新手教师一般需要3~5年才能顺利过渡到经验型教师,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至少需要20年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可以看出,在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中,经验型教师处于居中地带。在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3~5年后,新手教师一般都可以成功地转变为经验型教师。然而,经验型教师虽然有3年以上的教龄,不再过度依赖教辅等辅助材料,开始独立并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学科知识较为精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和技能,但是在10年后成功转为专家型教师却没有那么容易,更别提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可以说,经验型教师处于中间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甚至也许终其一生都只是经验型教师。此外,学校中占比很高的也恰恰是经验型教师。因此,如何推动经验型教师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1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在论述如何推动经验型教师发展之前,需要了解究竟是什么问题阻碍了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此方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下将从内外两个维度剖析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从而为其突破困境找到着力点。

1.1職业倦怠等心理问题突出,身心疲惫,缺乏动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后,经验型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失去热情,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专业发展难以实现突破。相较新手教师的迅速进步,经验型教师很难察觉到自己的快速成长,因此进取动力不足、内部动机不高、专业发展自主性不强;哪怕投入更多的努力,教学效果也无法显著提高,对教学的热情有所冷却,职业兴趣和情感投入下降;工作内容和范围基本固定,习惯教师生活,偶尔有新尝试但没有明显效果。除此之外,经验型教师控制和调节情绪能力不高,其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从教学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降低,幸福感不高,教师的角色信念可能产生动摇和分化的趋势。相较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中其他类型的教师,经验型教师更多地感到压力、疲倦、无助、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情绪耗竭问题时有发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一个教师群体。

此外,大多数经验型教师已有家庭,受到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往往进入人生的重负期——孩子需要抚养、老人需要赡养,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由于压力大、负荷重,再加上长期的伏案教学,肩颈问题在教师行业中十分常见。教师们的身体状况也堪忧。家庭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导致经验型教师身心俱疲,体力、心理都会感到力不从心,缺少专业成长的动力,这也是其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且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增多,单一重复的教学工作也使其感到厌烦疲倦,加上家庭的羁绊,容易不满足于现有的待遇,感觉理想在现实中经常破灭,期望在工作中落空,使其失败感上升,希望对现状有所改变又由于条件的限制无能为力,更加深其忧虑。经验型教师阶段是教师成长过程中苦恼迷茫的阶段,主观幸福感和教学动机较低,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2]。

1.2思维惯性等阻碍因素频现,依赖经验,缺乏创新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验型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但是容易形成思维惯性或思维定势,教学的内容、设计、手段等方面形成的“惯性”使其对于持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注不够。对经验型教师而言,经验比理论更能帮助教师迅速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经验支配其日常教学行为,逐渐导致行为固化、思维僵化,产生依赖经验、轻视理论的倾向。此外,课程与教学观对经验型教师束缚较大,其课程理解、教学观、职业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动摇,既无法做到像新手教师一样充满热情与期待,又无法做到像更高阶段的教师一样平和与机智,知识更新、创新能力的不足,致使经验型教师陷入专业发展停滞的泥沼中。

经验的丰富程度与专业发展程度不是永远成正比的。经验具有两面性,诚然,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地解决重复性教学问题,熟练实施日常性教学工作,然而,它也会带来许多潜在的不利,阻碍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3]。第一,经验型教师难以摆脱定势思维和程序化教学的依赖,而教学工作某些方面的重复性又反过来强化经验,导致其习惯用经验面对问题,从而纵容惰性,消解反思,阻碍创新,缺少个性化空间和创造性机会。第二,经验的常识性使得理论的提升愈发艰难,经验型教师总会感觉无论怎么总结提炼备课经验,依然在常识的层面徘徊,缺乏相应的理论修养,导致反思力、批判力不够,反而越发依赖自己的经验。第三,经验的单调重复无法给教师带来幸福,被经验束缚、缺乏创造性的教学生活使其职业幸福感大大降低,容易进入职业衰退期和专业发展停滞期。

1.3缺乏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专业发展困难

经验型教师的学习更大程度上是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缺乏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这使其很难从固定的经验和技巧中解脱出来,难以实现对自身教育教学多视角多层面的丰富认知、专业学习和批判性反思,因而难以做到深度学习。这些因素造成经验型教师专业学习之桎梏,也是其专业成长出现困境的原因之一。经验型教师与同行、教育研究者之间缺乏多渠道交流的契机,缺乏对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的多视角映照,使教师难以进行涉及深层教育理念的双路径学习,因而无法从固有心智模式中解套,突破专业成长瓶颈[4]。

在我国,师徒结对比较常见,老教师带领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型教师会有所收获,但却很有限。而类似的促进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对关系却很少,致使其缺乏引领和支持,从同伴那里学不到更多更专门的东西。此外,教师的关系能动性并不强,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帮助其他教师发展没有被囊括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对于别人的帮助和教师的合作只是一种手段,而没有被当作是专业发展的内容和标准来进行规定。总的来说,经验型教师主要通过个体的积累进行专业学习,通过看书、搜索资料或偶尔与同事讨论来解决问题,缺少全面系统的在职培训,缺乏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团体的智慧,使其专业发展的方式相对单一和封闭,从而难以进行深入深刻的专业成长。

1.4学校要求多,社会期待高,支持力度却不足

在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中,作为新鲜血液的新手教师,学校一般给予很多关注;专家型教师在学校一般占比较小,教育家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学校也比较重视;而学校中占据大部分比例的经验型教师则往往被忽略。与其他教师相比,经验型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其实更多,但受到的关注和得到的专业支持却远远不够[5],这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经验型教师的处境。此外,经验型教师除了需要进行教学、备课、上课等工作外,还必须按照学校的种种要求去应付多类流程性任务、重复性事件、形式化工作,以及各类杂事、各种检查材料,不利于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也不利于专业成长和发展。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非常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却对教师生活中遇到的身心困难少有关注,更忽视其付出的努力,教学被分数绑架,失去了关心的情感和生命的温度,使经验型教师很难在此种教学中获得意义感和认同感。

社会高压力和高期待也是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出现高原期的外部因素之一。当教育的重要性被冠以“基础和根本”的时候,教师在承担着众多压力的同时却往往倍受指责,社会形成了关心教育却不关心教师的奇怪现象,对教师期待无比而又将之置于基本没有话语权的尴尬境地。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主体对教师指手画脚的现象并不鲜见。然而,高投入和高付出却很难得到平等的高收入和高回报,尤其对于家庭压力大的经验型教师来说,物质生活水平难以得到保障,这样的落差易使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质疑。尽管教育部以前就提出“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水平”,2020年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督导,以使教師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然而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当下教师的薪酬水平是不太理想的。此外,社会各界对教师拥有高期待,却缺乏情感的支持和理解,使经验型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越来越觉得疲惫,教学意义感匮乏,缺少持续的专业成长动力和支持。

2关心伦理——助力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关心伦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美国,并与女权主义运动浪潮息息相关。它的产生在学术界受到高度关注,并具有国际影响。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批判了柯尔伯格的公正伦理,强调关心与责任,是关心伦理的奠基人。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丰富了关心伦理体系,是关心伦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本研究的关心伦理主要采用的是诺丁斯的观点。

2.1关心伦理的内涵

诺丁斯认为,关心是一种观点和态度,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使各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而关心伦理是一种关系性伦理,它将关心双方置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情境中,在关系的范畴内理解双方应有的责任,从而做出关心行动的过程[6]。关心源自人与人相互依存关系的体认,关心的本质是关心方与被关心方的关系,这种强调以关系为中心的理论构成了诺丁斯关心伦理的鲜明特色[7]。关心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有赖于关心者的努力维系,另一方面也需要被关心者的态度和感受力。也就是说,关心需要关心者的全心投入,也需要被关心者对关心的接纳承认。在关心的环节中,关心者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了解对方的需求,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发出关心行为;被关心者在接受关心者的关心后,要承认其关心行为,并对其做出回应,以反馈关心的效果,这种回应可以是表扬、感谢,也可以是一些建议等。此外,关心是考虑效果的,即被关心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若关心者错误地领悟对方的需求,从而发出错误的关心行为,这种关心就成为了一种单方面的“伪关心”,使得被关心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达不到关心的目的和效果,甚至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对被关心者造成一种负担。

诺丁斯认为,从最本质因素上讲,关心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并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关心关系,而关心伦理的本质就是要建立一种人与人相互关心的文化[8]。关心充满情感色彩,人首先要学会自我关心,关心自己的身体、精神生活、职业生活以及娱乐生活,这是关心的起点,同时,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等。

2.2关心伦理与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

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困境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困境有一个共同的缘由:缺乏关心。从内部困境来说,经验型教师缺少对自我的审视和关心,既无法清楚了解自身困境产生的原因,也不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去解决职业倦怠以及依赖经验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其难以实现进一步的专业成长。从外部困境来说,学校、社会等主体对经验型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远远不够,经验型教师任务繁重,除了需要履行教师的职责之外,还要带领新手教师、应付其他琐事杂事等,且缺乏提升自身的系统指导、专业引领与情感关怀。由此看来,加强对经验型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其更好地面对和解决专业发展中的困境:一方面,经验型教师意识到关心的重要性,并加大对自己的关心力度,积极面对专业发展中的挑战,逐渐突破依赖经验、职业倦怠等问题,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推动自身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为经验型教师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其专业发展,比如,专门针对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可以成为加速其进步,激励其成长的动力等。

由此,关心伦理为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关心的起点是学会自我关心,经验型教师进行自我关心,就能够审视自身情况,明了自己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缘由,从而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寻找到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不是理所当然地得过且过,毕竟教师成长的关键与核心还是在于教师自身。除此之外,经验型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也能对他人的关心进行适切的反馈,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其次,“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为了帮助更多的经验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需要建立关心型学校。学校积极有为,营造温馨的环境,清楚经验型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恰当的关心与帮助,并根据经验型教师的反馈不断完善关心的方式,方能加速经验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最后,社会营造关心氛围,减轻经验型教师教学以外的负担,提高其待遇与地位,关心其所需,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改善,也能促进经验型教师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关心是考虑效果的,也就是说,关心应该确保有效性,对经验型教师的关心更是如此,如此方能更有效率地解决经验型教师面临的问题。

在“学会关心”的教育思潮下,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关心他人,可对教师的关心却鲜少提及。在教育领域中,关心伦理主要用来阐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行为。但是,关心具有交互性,如果教师本人感受不到关心,又何来的动力关心学生以及教会学生关心呢?人们对经验型教师的认知更使其总是处于付出和关心别人的角色中,其身心却得不到别人的关注。除专业学习之外,经验型教师也需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得到来自各个主体的情感支持与生活关心。就像诺丁斯提出的,“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9]加大对经验型教师群体的关心,是助力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武器和保障。关心是非常有力量的,有的时候,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微笑,都能给予人极大的温暖、慰藉与勇气。很多时候,当经验型教师面临发展的困境时,其所需要的也许就是那一份被看见、被在意和被关怀。若其感受到了关心,就拥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若没有,其付出的努力都被当作理所当然,甚至被忽略,其内心自然就会大受挫折,失去了前行的动力。

因此,本研究从经验型教师的困境出发,采取关心伦理这一视角为其专业成长提供参考建议,希望引发对经验型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从而推动更多的经验型教师突破专业成长困境,转变为专家型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关心并不是万能药,无法解决经验型教师所有的问题,也不可能推动所有经验型教师的顺利成长,但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和方法,能够助力其发展。此外,若能为经验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充满关心的环境,这也是一大进步。

3关心伦理视角下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突破面对着职业生涯的高原期,经验型教师如果成功突破困境,可以化茧成蝶,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就会进入专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期,有些甚至可能就此选择退出教师行业。针对其困境,如何实现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本研究尝试在关心伦理的视角下提出一些有利于经验型教师突破困境的方法。

3.1关心自己身心健康,直面专业发展挑战

事物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个人内在的因素,往往具有决定性或者关键性意义。也就是说,经验型教师成长的关键与核心归根结底还是在个体层面。外界的关心,最终都要回归于经验型教师自身,方能突破困境,推动专业成长与发展。

首先,经验型教师需要学会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尽力平衡工作与家庭、个人志趣与职业理想之间的冲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锻炼和审视自己的心理状况,是十分有帮助的。可能有些教师会认为,工作压力太大,事情太多,压根没有多余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教师真心认为这些很重要,自觉愿意关心自己,就一定能做到,并将之养成习惯,这对缓解职业倦怠也非常有益。发觉自己的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就一定要警惕,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经验型教师只有学会关心自我,方能更加了解自身困境,积极采取措施突破困境,也能更好地回馈他人的帮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了解,认知决定情绪,情绪产生意志行为。也就是说,人会对生活中遇到的事产生不同的情绪,而左右情绪的就是每个人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差,决定了对待事情的不同态度和做法,也就自然地带来了不一样的情绪。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因此,管理自己的情绪,就要从源头出发,改变自己的认知。经验型教师可以采用认知重建方法,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比如,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高原期,有些会觉得无能为力,而有些会觉得这是一种挑战,希望且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可以看出,同一样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带来不一样的认知,而这又会导致不同的情绪,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经验型教师可以转变角度,从更加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职业倦怠,哪怕失败成千上万次,也照样能直面挑戰。面对职业倦怠,经验型教师也要“不忘初心”,回顾当初自己选择教师行业的初衷,寻找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层层推导、步步深入、不断询问的方式,合理地接纳或宣泄自己的情绪,进而一步一步调整改变,优化情绪管理、形成积极心态;或者发现压力的来源,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能够改变的点滴做起等,积极努力去尝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3.2提升自身反思能力,打破对经验的依赖性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性地给自己设限,反而限制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跳出自身的舒适圈,迎接更高层次的挑战也是关心与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乍听到“经验型教师”,人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类教师非常依赖经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经验型教师更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反思自身的经验,打破依赖性,转变固有的常态思维,创生性地构建新方法,从而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经验,而不是被经验所掌控与操纵。经验型教师要成为引领经验发展与创新的人,而不能陷入经验的泥沼中阻碍自身的专业进步。

因此,经验型教师应不断反思经验、反思工作、反思生活,这也是一种关照自身的有效方式,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型教师有了实践的经验,更需要反思,方能实现专业成长[10]。因此,经验型教师要系统地提高反思的广度、深度、准确度和集中程度,学会聚焦并深入,可以采取日记等方式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不要想当然,要打破思维定势,将内容通过反思与领会等过程逐渐内化,在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升华。此外,有意义的反思需要深厚的教学理论知识,因此经验型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注重自主学习与发展,丰富理论知识,了解自己与专家型教师的差距,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转变固化的课程与教学观,真正理解教学的意义,启迪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智慧。日常学习与终身学习是成为专家的重要路径,而反思是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解构与重建整合的过程,反思本身不是目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好的成长。

3.3加强同伴指导,提供专业支持与情感关怀

依据关心伦理,同伴指导首先需要切实了解经验型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支持与关心,避免“伪关心”;其次,经验型教师接受关心后,需要及时进行回应,从而不断完善关心的方式,推动关心行为的延续与完善。

经验型教師需要关爱和扶持新手教师,同样的,也应该有相应的同伴群体关心经验型教师,拓宽其专业学习之路。在经验型教师发展阶段中,应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同伴合作与支持的教师成长文化,重视提高经验型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控能力,加深其对教师职业的情感认同,形成职业的自尊和自信,促使其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完善,尽快获得新的发展[11]。此外,需要提供更多的渠道与契机促进经验型教师与同伴以及教育研究者等群体的专业与情感交流。通过交流,经验型教师可以倾听不同类型教师的心得,倾诉自身的问题,聆听其他教师的建议,获得关心与温暖,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育教学的情境中开展对话、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经验型教师可以取长补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密切关注、检讨自身,重新构想工作的可能性。经验型教师可以和已经顺利走出高原期的教师多交流,从其成长中吸取经验,促进自身顺利成长。教育反馈以及新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与他人的对话和交往,因而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教师成长非常有益,也是经验型教师成长的重要保障。

3.4学校营造关心氛围,社会加大支持力度

诺丁斯强调,关心是学校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包括对学生的关怀,在最普遍意义上看也是对生活和工作在学校环境中的广大教师的关怀[12]。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氛围是生机勃勃还是死气沉沉,是充满温暖还是压抑无趣。学校应营造有利于经验型教师成长的学校文化氛围和环境,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理解,对其付出给予激励与肯定,使其感知到被关心,从而心情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情感氛围能为其积聚能量,引发其自我生长的积极力量。此外,学校应当探寻影响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关注其需求,切实地帮助经验型教师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为其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比如,学校可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部门,为解决经验型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系统长期的援助,还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其心理健康状况,帮助经验型教师形成健康的心理调试方法。不同生涯阶段的教师需求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必然对外部支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根据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建立起系统的支持体系,如组织观摩专家型教师的课程等,并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项目,为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学校需结合发展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对经验型教师作出符合实际、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不是仅仅以成绩论高低;为其设定合理的目标,通过多次目标实现的成功体验,使经验型教师能够感知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实现教学效能感和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13]。另外,学校要尽可能为经验型教师减负,减少层出不穷的杂事以及不必要的检查制度,如和教学无关的表格与材料等,避免形式主义。而得到学校的关心后,经验型教师需要进行反馈,使得学校能够改善不当的关心形式,提供更有效的关心,推动关心型学校的建立。

上升至社会和国家层面,社会对教师应持合理的角色期待,不要将教师过分神圣化,因为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社会应营造关心氛围,因为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关心。对于经验型教师,社会应多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社会不仅应充分尊重其社会地位,让其感受到从事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加其认同感和幸福感,还应切实将教师这一职业专业化,避免“教师”这一称呼的泛化,并将教育决策的权利更多地下放给教师。此外,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收入,国家应该落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举措,切实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提升教师物质待遇,避免经验型教师为家庭生计担忧。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认可,在这种认可的氛围下,教师会更加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心无旁骛地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教学之中。国家还应积极推动关心型学校的建立,采取措施切实促进经验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和国家的支持会成为经验型教师坚实的后盾,有助于其走出高原期,实现专业发展。

4结束语

诺丁斯认为,关心从最本质因素上讲,是一种关系,关心伦理也是以关系为中心的。在本文的最后,就从“关系”视角来审视和强调对经验型教师的“关心”,助力其专业发展。

第一,经验型教师与自己的关系。关心的起点是学会自我关心。面对专业发展的困境,经验型教师需要关心自己的身体、精神生活、职业生活,反思困境的原因,并提高自身发展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主动寻找方法与寻求帮助,从而努力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第二,与同伴的关系。关心是相互的,经验型教师与同伴之间应做到互相关怀。经验型教师有问题时,同伴可以根据其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支持与情感关怀,经验型教师接受关心后,需要及时回应,从而推动关心行为的持续发生。第三,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天然地作为关心者,而学生是被关心者。但要明了,关心行为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有的时候甚至是需要做出牺牲的,学生对教师关心的承认与积极回应是关心关系中不可缺少的,能使教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督促其积极进行下一次关心活动,如此关心行为才能具有连续性。如果付出得不到回报,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学生接受教师的关心,应该进行反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回报教师的关心,关注教师状况,尽力减轻其压力。第四,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需要面对一群学生,家长应该形成这样的意识:不能把所有关于教育的责任都推给教师,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任意地指手画脚,相反,家长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第五,与家人的关系。众所周知,家庭的压力也是经验型教师成长困境的一大因素,然而,反过来思考,其实家人同样也可以成为其专业成长的动力,如果家庭关系处理得当,如果父母、伴侣、孩子对其处境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心,则可以将阻碍的因素转换为前进的动力。第六,与学校的关系。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其氛围直接关系着教师以及学生的成长。学校应当营造关心氛围,注重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了解经验型教师的困难,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帮助,而教师的发展也会助推学校的前进。第七,与国家的关系。国家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等,真正做到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助力经验型教师专业发展,反过来,教师也会推动国家的进步,从而实现双赢。

总的来说,面对职业生涯的高原期,经验型教师应当学会自我关心,并积极寻找能维系一生的動力,提升自己的职业信念。除自身之外,对经验型教师的情感关心还与同伴、家人、学生、学生家长等主体息息相关,这些群体的关心也为其成长提供了巨大能量,是其突破困境的重要动力。

最后,由经验型教师迈向专家型教师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自身不懈的努力与外界有利的条件下,期待更多的经验型教师能够突破高原期的困境,成为专家型教师,甚至教育家型教师,促进我国教育向好发展。虽然不可能所有经验型教师都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但是至少应使其在充满关心的环境中进行专业发展,这对教育来说也是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 靳伟,廖伟.论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9(4):53-59.

[2] 李亚真,潘贤权,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主观幸福感与教学动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3):704-707.

[3] 杨世伟,周海赟.教师经验的价值、局限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18(1):38-41.

[4] 董江华.从熟练到卓越: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意象比较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6(2):90-97.

[5] 徐文娟.成熟型教师“斯格模德曲线”的规划与实现[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55-59.

[6] 诺丁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M].汪菊,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4-17.

[7] 陈桂香.诺丁斯关心理论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8(6):56-57.

[8] 王攀峰.关心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35-37.

[9] 诺丁斯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0] 赵桂霞.“二次成长”才是教师真正的成长[J].人民教育,2018(Z2):81-84.

[11] 连榕.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心理历程[J].教育研究,2008(2):15-20.

[12] 高聪聪,李臣之.关怀伦理视野下教师身份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36-39.

[13] 郝丽.教学效能感视角下教师专业阶段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38-41.

AbstractAt the stage of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proficient teachers face internal dilemmas such a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cluding job burnout and hindering factors like inertial thinking,as well as external dilemmas such as poor peer guidance and insufficient school support.All these dilemmas mak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asily enter the plateau period.Caring ethics represented by Nel Nodding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profici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ing ethics,proficient teachers should care about their ow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nd improve their reflective ability;other subjects,such as peers,students,students′ parents,schools,society and country,should provide care and support for proficient teachers to help them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s so that more proficient teachers can grow into expert teachers.

Keywordscaring ethics;proficient teachers;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孙菊]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