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鸣 罗亚莉
摘 要: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既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线上思政课并力求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然而,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平台应用效果不佳、教学内容设计不精、教学模式建构不强、教学监督实施不力等问题,降低了大学生线上思政课的获得感。为了突破这些困境,高校需要优化教学平台以增加课堂体验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认同感,丰富教学模式以增强课堂满足感,健全监督体系以提高学生参与感,从而使得思政课真正成为让学生收获知识、人生觀与世界观的指导性学科,增强大学生线上思政课的获得感。
关键词:线上思政课;获得感;价值意蕴;提升路径
在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思政课是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大任时代新人、守牢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重要课程。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及在一定时间内的常态化趋势,使得线上思政课教学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迅速的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思政课获得感作为衡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也应当在线上思政课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提高。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也成为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内涵及价值意蕴
(一)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
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了《20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此后,“思政课获得感”逐渐成为评价该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新时代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创新线上思政课教学,打一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台阶。
获得感提出后,国内各个学者围绕获得感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品认为,获得感是一个复合词,由“获得”和“感”两个词构成。“获得”是指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感”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感,只有在有所收获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获得满足感,因此,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1]杨志平、沈震对“获得感”持有类似看法,“获得感起始于主体的客观获得,落脚点于主体的情感意志体验。”[2]在思政课教学领域,黄冬霞、吴满意从心理、思想和行为层面关注思政课获得感的构成并将思政课获得感定义为:“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3]此外,魏晓波在对思政课获得感研究中从主观认同角度出发,强调“认同”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作用,并将思政课获得感定义为:“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因收获知识、价值观和方法论等而产生的影响深远的、充满正能量的主观感受。”[4]
梳理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发现,目前学者对于思政课获得感研究主要集中于线下思政课,对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期较长一段时间内疫情发展的常态化趋势,线上教学成为大势所趋。因而,高校思政课也应当顺势而为,努力搭建线上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并注重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提高。基于不同学者对获得感及思政课获得感的认识,研究认为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接受线上思政课教学时因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过程中不断获得的积极感受,包括课堂参与感、教学内容认同感、课堂活动体验感及由此带来的满足感。
(二)提升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获得感的提升既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尤其是近期较长一段时间内疫情发展的常态化趋势,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以迅速地发展并极大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与活力,为高校构建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基础。因此,在思政课堂中,提升学生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1.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教学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基于该课程所产生的获得感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需求,进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才能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地落实。在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可以促使思政课教学由侧重教学目标到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转变,充分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各高校在开展线上思政课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主体出发,满足学生主体需要,提升学生的获得感,积极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
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要求。”[5]目前,在线上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学取得重大突破,各高校教学理念得以重塑、教学评价方式得以创新、教师素养也得以提升。这些方面的改变都极大提升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对线上思政课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评价。因而,借力线上思政课教学大发展这一契机,以学生获得感作为衡量思政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提升线上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各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也应当注重学生获得感的提升,使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使思政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以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来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3.高校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的现实基础
“通过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线上思政课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变为深受学生喜爱且终身受益的课程。”[6]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线上思政课教学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掌握思政课教学特点,突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从而极大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师生在适应线上教学模式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实际应用与及时反馈,探索出满足高校线上思政课教学要求的最佳模式,从而为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基础。
二、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困境
与传统思政课教学相比,线上思政课教学展现了一些突出的特点与优势,一方面课堂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获取更加多元化,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共享的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地保持持续学习状态,不断扩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在线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线上教学并没有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也还有一些问题待解决。如何立足现实,发现、分析并解决线上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大程度发挥线上思政课教学的优势,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是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效果不佳的教学平台应用降低学生体验感
1.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程度
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各网络教学平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如案例庫、精品课程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但案例库和一些开放性的精品课程分属于不同的教学平台,难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需要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平台应用的切换,这降低了在线教学整个过程的流畅度与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还存在着资料重复、格式不统一、分配不合理、检索不方便等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平台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降低了学生使用平台的频率和体验感。
2.教学平台的使用与熟练程度
传统思政课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思政课教师在教室开展教学,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成为线下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标配,而线上思政课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大家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教室当中,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变成了处于不同空间的教与学。因此开展线上教学对于相关设备和平台的熟练程度也成为了影响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线上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线上教学的教学设备,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大网络直播教学平台的应用,利用音频、视频会议等构建师生的互动,这对于部分思政课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如很多教师初次接触线上平台,使用设备熟练程度不够,再加上网络教学经验不足,一些教学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这既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降低了线上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对线上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非精准的教学内容设计降低学生认同感
1.线上思政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削弱思政课教学精准性
“所谓精准思政,是指在结合时代背景前提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群体及独立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具体现实问题,加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精准识别、分析、追踪和解决,从而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7]把握时代性是实现精准思政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教材,还要充分将时事政治融入到教材体系当中,充分把握教材与时政的天然联系。然而,在线上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仍旧存在“众口一词”“陈旧过时”的现象,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和忽视对时代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的分析和研究, 讲课内容陈旧、枯燥、乏味、缺乏时代气息。这使得学生积极性难以真正地调动起来,也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与满足,从而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2.线上思政教学内容针对性不高,降低学生上课积极性
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一直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问题在于思政课教学供给与学生诉求之间尚未达到协调的状态,其契合度、匹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8]在线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备课授课,在课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并能在课堂上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与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相比较而言,线上教学无法将书本内容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利用慕课或者其他录播课的形式搭建在线教学课程,采取的做法是在相关平台直接搜索思政课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其学习资源也存在理论知识未更新的问题,教学内容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和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另外录播课的形式也使学生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降低了学生对线上思政课的积极性与满足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三)不丰富的教学模式构建降低学生满足感
线下思政课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之外,研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模式法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应用,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切换,带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在开展线上思政课教学时,由于平台与设备的限制,大多数都形成了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即便有教师在课堂中预留出给学生提问、反馈的时间,或者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但由于网络传输和网络空间的分散性等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些教学方式方法的效果在线上课堂中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差。这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相关度、对思政课的认同度不高,进而降低学生对认知需求的满足感。
(四)不健全的教学监督机制降低学生参与感
在传统的教室线下授课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上课环境和限定的教学场所。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上课的学习状态,并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面对上课不在状态的学生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达到有效提醒与监督。这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认同。而在线上教学中,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分散性,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同的空间,难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和效果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即便教师可以根据网络平台设置课堂签到,但是对于学生在线学习的实效性却无法考究,也无法对学生在线学习时的种种行为实时监督和管理,由此加大了管理难度。在线教学的困境使得一些学生并没有实际投入到课堂中来,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甚微,这极大降低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参与感,导致其教学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
提升思政课获得感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对于线上思政课而言,应当注重从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督几个方面入手,以不断增强学生对于线上思政课的体验感、认同感、满足感与参与感。
(一)优化教学平台,提升课堂体验感
1.优化学校现有教学平台与资源,保障线上教学品质
在组织线上教学过程中,学校相关技术部门应当对教师线上教学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积极促进与各大教学平台的合作与管理,探索出适合学校线上实際教学的个性化的教学平台。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线上教学设施设备,要实现学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避免线上教学网络连接中断或者卡顿等问题。二是要丰富学校现有教学平台的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整理与归类,建立适合思政课程的学习资源库,减少平台转换程度,保障线上教学完整性与学生网络平台体验感,从而有效地保障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线上思政课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渠道。
2.增强教师平台操作熟练程度,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线上教学既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学的相关设备并精心做好课前设计,也需要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在教学环节中下足功夫,这一系列的操作与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在平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将教学中遇到的软件使用和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此外,对于线上教学设备的熟练应用也是保障线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首要前提,因此针对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应当及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以帮助教师更快熟练应用教学设备,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线上思政课直播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平台使用的体验感。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认同感
1.应用时政资源,把握思政课与时政的天然联系
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因素。思政课线上教学要想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内容设计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学习,不仅要吃透教材上面的内容,还应当了解到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与社会时事政治、国际热点联系紧密。[9]针对此,思政课教学应当审时度势,将国家与社会重大问题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时事解读提供活的教材,提升学生参与国家大事讨论的积极性。针对慕课、录播课与时政要闻之间的脱节问题,相关资源平台应当定期更新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另外,思政课教师也应对从时政要闻的角度,增加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联系相关理论分析、解读时政要闻等,以此作为线上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进而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国家与社会建设的实际当中,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提升学生对线上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感。
2.树立问题意识,探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契合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当树立问题意识,着眼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敏锐的思想意识捕捉信息,探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国家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研讨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这样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并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对国家社会时事政治的关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认同感。
(三)丰富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满足感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增强线上思政课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首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决定了思政课的建设高度,发挥着价值引领的根本作用,直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一方面,从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来看,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代替。另一方面,从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来看,其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意味着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导,这些方面都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一是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做到将思政课的价值性融入知识性体系,以价值性引领知识性。此外,思政课教育也不能一味强调价值性而忽略思政课的科学性,要注重以知识性支撑价值性,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二是要构建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得到自我提升与满足。因此,在开展线上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创设一个恰当而科学的问题情境,做到这个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信心,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与满意度。
2.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提高线上思政课的互动性
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是实践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将合作学习融入线上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课堂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学习。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 成员之间可以对历史和现实政治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探析,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性是思政课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互动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自主参与,全面思考,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思政课讲练背的学习方式,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以讨论式、合作式的方式开展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增强思政课的互动性。
3.情境式的教学模式提升线上思政课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关于育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紧紧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线上思政课,情感氛围是影响思政课效果和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利用情境式、情感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推动课堂氛围从积极学习到情怀认知转变。在思政课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并借助线上的相关平台进行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提升学生对国家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四)健全监督体系,提高学生参与感
1.完善课堂实时监督,掌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
由于线上网络直播教学的虚拟性与空间的分散性,教师不能实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上课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签到,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并及时提醒未上课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之中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并辅之随机点名提问,随时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并纳入学业考核制度当中。此外,教师也应当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及时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提交,认真批阅并对学生的作业给与反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此,教师通过多种举措对学生的听课及学习状态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促使线上教学顺利开展,进而提升他们的线上思政课获得感。
2.组织线上教学评价,保障线上教学取得实效
“各高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理念,并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制定质量评价指标,从多个维度对线上教学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主要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特别是将线上教学资源推送、师生互动、在线掌控等薄弱环节纳入督导评价范围加以督促引导。[10]另外,学校也应当积极开展线上思政课堂的满意度调查,从学生层面了解教师的在线授课情况,让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师在线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
总之,增强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开展线上教学,必须优化思政课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来增强学生对于线上思政课的体验感与满足感。另一方面,不断增强线上思政课的亲和力与互动性,以此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思政课真正成为让学生收获知识、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指导性学科,增强大学生线上思政课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张品.“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4):402-407.
[2]杨志平,沈震.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8(20):39-41.
[3]黄冬霞,吴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28-32.
[4]魏晓波.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考量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7):34-36.
[5]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政课工作方案: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7-05-12(12) .
[6]张国启,王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会议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8(07):142-143.
[7]王毅,陈淑丽.精准思政: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8):15-20.
[8]操菊华,卫杰.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46-48.
[9]谌雷元,左婷.突发疫情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22(01):61-65.
[10]黄文祥,李亚东,张喜生.我国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的质量状况、评价及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20(08):21-24.
[11]李红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55-57.
[12]田训龙.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32-34.
[13]侯典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6):63-64.
责任编辑 宋 猛
作者简介:张桂鸣,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羅亚莉,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大学生在线思政课获得感测评建模及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JDSZK069);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项目“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网上思政课获得感测评建模及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GX-26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2020社会组织项目“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测评建模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Z2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