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路径

2023-05-30 01:24曾娴平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生

摘  要: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主线,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序列化问题的活动过程中主动性地建构知识体系并涵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要实现议题式教学与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融合共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议题的思辨性和层次性,提高学生政治认知;二是加强情境的真实性和深度性,增强学生政治情感;三是加强活动的多元化和价值性,激发学生政治参与。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

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倡导议题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治认同是“拔节孕穗期”青少年的重要课题,政治认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首,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新课标提出议题式教学契合了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需要,而运用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确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和与育人价值的统一。

一、议题式教学下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议题式教学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新”意味着未知,许多教育者还未完全熟练掌握议题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掩盖。具体而言,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由于议题设计缺层次性、情境创设缺深度性及活动构建形式化分别导致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三位一体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陷入困境。

(一)议题设计缺层次性,政治认知获得感低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教师选定总议题下设子议题,使课堂教学活动围绕中心议题来层层深入探究,逐级驱动学生思维发展。各议题选定与设计的根本意图不在于让学生解决议题,而在于使学生能在探究和辨析议题过程中获得理性的政治认知,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政治认同素养更加成熟,因此教师的议题设计尤为重要。

在议题式教学引领下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首先,教师设计的子议题与总议题紧密性不高。由于子议题与总议题间缺乏紧密性,课时教学设计思路的逻辑性以及重难点、疑点等知识传递的条理性混乱,子议题的探究方向不明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刻体验思维及推理的过程,直接影响学生政治认知体系建构。其次,部分教师设计的议题未能触碰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子议题之间缺乏层次性和渐进性,无法推动学生思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更高阶段发展。最后,部分教师缺乏对议题的深入研究,将“议题”与“问题”混为一谈,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层次性,课堂由议题的探析演变为单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解决主要注重于传播政治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而议题的探析更注重于从多角度、多层级探究相关政治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思辨性思维。例如在讲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时,部分教师止步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知层面,而忽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辨析,客观地分析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正确认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考虑一下政治性)。教师的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使学生政治认知流于表面,其获得感偏低。

(二)情境创设缺深度性,学生政治情感难以升华

情境创设的本意是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生动灵活,缩短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感受。学生在情境中,基于政治认知基础生成对政治体系真实、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表达出来,促进其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落实。

在议题式教学引领下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创设缺乏深度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情境与议题不能较好地深度融合。议题式教学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的原则,情境的创设要与议题的设计相对应,即情境的探究结构与议题的逻辑结构保持一致性。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部分教师并不能随着议题的层次性而由浅入深地增加情境的深度性,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低于议题所需的氛围感,则议题与情境间存在不匹配性,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思辨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难以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阶段发展,学生政治情感无法坦然地表露出来。二是情境与学生的审美需求不能较好地深度融合。教材中的政治知识本身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以情境为依托[3]。而在议题式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情境素材单一,以零散、碎片的图片或视频借以烘托议题。于学生而言,情境更像是用來与知识点互相对应,教师创设某个情境的意图能快速被领悟,因此知识仍然以静态、理论化的形式停留在学生面前,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审美需求,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对于学生政治情感的培养效果不显著。三是情境素材与学生实际不能较好地深度融合。在议题式课堂中,教师为追求新颖、独特的情境,采用争议性较强的素材来创设情境,即情境所涉及的问题远远超出课堂学科知识要求的范围,忽视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学生不能从已有的情境中探究和感知政治学科的价值,其政治情感的升华无从谈起。

(三)活动构建偏形式化,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不足

新课标指出,要将高中思想政治课打造成活动型课程。活动是议题式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将学生内隐的思想活动与外在的行为活动统一起来,加深学生的政治认知,升华政治情感,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教师开展序列化的活动,为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搭建活动框架。需要明确的是,评定议题式教学下构建的活动是否具有意义和成效,不是以活动的数量为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以及主动参与程度为依据。

在议题式教学引领下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解读新课标要求下“活动型课程”内涵,为将思想政治课打造成活动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活动来充实课堂教学,过多的活动挤压了教学时间,因此教师缺乏重难点、疑点的讲解,各子议题的深层探析及课堂总结评价等。这导致活动形式与政治认同有关知识内容不能充分融合,最终活动价值无从体现。例如角色模拟,仅为表演而不为实际意义,或是围绕一个议题不断拓展而无总结评价,忽视了活动构建的本意,学生在活动中思维不能真正活跃起来。即便丰富的活动使得课堂变得热闹,出现“满堂动”的现象,但是活动仅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热情也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教师为了突出活动型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的活动性和趣味性,将课堂的主动权全部交还给学生,忽视教师自身在课堂活动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缺乏教师的引导,对活动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课堂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或是成为少数学生的辩论赛,或是学生偏离议题开始随意聊天,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学生们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议题式教学活动中来,其政治参与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政治行为也无法得到深刻的锻炼。

二、议题式教学下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内在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中生政治认同形成是心理活动的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统一协调过程,从政治认知到政治情感,再到政治参与的过程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内在逻辑。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以思辨性的议题、真实性的情境和多元化的活动推动着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

(一)以议题为基石,丰富学生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认知能够促使个体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个体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左右着个体的政治情感[4]。从内容上看,政治认知是指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认同所涉及的政治道路、理论、制度等知识。面对新时代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尤其是西方反华势力掀起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教师更应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高中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丰富他们政治认知,引领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以议题为主线,通过设置序列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感悟知识、追求真理。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选定议题。教师通过选定具有思辨性、两难性与困惑性的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政治理论知识的探究、质疑和辨析,通过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引导学生以思想碰撞推动观点认知、以质疑纠正政治判断、以反思实现价值引领,使学生真正地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帮助其获得理性的政治认知,促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以情境为载体,激发学生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在政治认知过程中所产生并表现出对政治体系的好恶感、爱憎感和亲疏感等内心体验或情感态度,是发展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助力器”。正如当代西方伦理学家玛莎·纳斯鲍姆所言:“情感作为价值判断,能把抽象的政治原则具体化,从而激发人们认同政治原则[5]。”培养高中学生深厚的政治情感,能够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使得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引导其将政治认知转化为行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其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渗透于议题探究的全过程,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依托,弥补了课本知识的静态抽象和枯燥乏味的缺点,将思想政治学科中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立体鲜明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即情境的创设是直接服务于议题,遵循贴近学科知识、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原则,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静态的文字、图片转换为动态的视频或影像、室内模拟、室外参观游览等活动,使抽象的知识点置于具体、真实情境之中,缩短思政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学生们沉浸在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情境中,通过切身体验感受我国政治体系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激发高中学生政治情感的生成和升华,促进其政治认同更加坚定且更有力量。议题式教学下情境的创设正是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境激趣,使学生内心能够真正信服政治理论,坚定政治自信,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三)以活动为方法,激发学生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政治主体遵循一定的政治原则、通过合法的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的实际行动,是政治认同的外部显现和最终目标,也是作为评价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程度的重要依据。高中生在政治参与活动中通过检验和发展已有的政治认知,将内心的政治情感推向更高阶段,使政治认知转化为政治参与,促成政治认同素养成熟,达到知行合一的培养要求。

新课标指出,要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標[6]。在课堂中,教师构建多元化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研、校园民主管理等,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验证和发展已有的政治知识,并且运用习得的政治认知去参与政治实践活动,更加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切身体验到我国政治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优越性,并且通过活动习练政治行为。这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而且促进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深化。因此,议题式教学下构建多元化的活动契合了培养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需要,以多元化的活动引导高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实践,以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培育其正确的政治行为。

三、议题式教学下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提升路径

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以思辨性的议题、真实性的情境和多元化的活动推动着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探析议题式教学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关键是要把握好议题式教学的议题、情境及活动三要素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目标之间关系,实现两者的融合共生。因此,不仅要在合理范围内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又要确保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根本目,从而达成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三位一体的政治认同素养目标。

(一)加强议题的紧密性和层次性,提高学生政治认知

议题的设定切忌抽象化,综合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等因素的联系。坚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总议题与各子议题以及各子议题之间的逻辑性、紧密性和层次性,从而为学生政治认知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要加强总议题与子议题的紧密性和结构性。总议题是起核心作用的,子议题是总议题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对总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政治认同的元素,利用与政治认同相关的素材,针对总议题层层递进探究子议题,使学生能够始终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其保持正确的政治学习方向。二是要加强各子议题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形成遵循由低到高的螺旋式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子议题要具有梯度性,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探究、质疑、辨析、认知,推动学生思维向更高阶段发展,分步达成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目标。三是教师要设定科学合理、恰当的子议题,明确“议题”与“问题”二者关系。议题的选定不可过浅,否则失去探究的意义;也不可过难,否则学生无从谈起。教学设计要围绕重点、难点、疑点设计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做到内容议题化、议题思维化。同时,要善于不断追问学生,将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帮助学生在解决议题过程中超越议题本身,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真正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明晰判断,实现“最近发展区”新的突破。

(二)加强情境的真实性和深度性,增强学生政治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将本领传授给学生并非教学的艺术,教学艺术主要是激励、唤醒和鼓舞[7]。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具有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特征,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为主的方式,其弊端在于难以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议题式教学下,教师要坚持以情境为载体,加强情境的真实性和深度性,找准议题情境与政治认同核心素养间的联系点,让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教师应改变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打造趣味性、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政治情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选取具有政治情感的情境素材,可以从现实社会中挖掘与政治认同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坚持党的领导”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当地红色革命资源,为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辛历程,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认同感;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精选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政治制度和国家意志的鲜活案例或情境素材,促进学生情感共鸣。二是教师根据议题的“议之深度”,创设具有梯度性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通过模拟实验、趣味游戏、图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欣赏等形式,教师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推动学生进行持续、深入探究,激发学生关注政策与形势、关注政治的意识,实现情感内化与升华,达到“知理”境界。

(三)加强活动的多元性和价值性,激发学生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促进政治认同素养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议题式教学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形式。议题的设置,或引发学生深思,或引领学生实践。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渗透政治认同,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生成知识,完成政治认同“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8]。教师的引导需要注重实践运用,深化政治认知与学生实践的践行点,在融合实践中增进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潜移默化中增强高中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同。为此,教师活动设计应紧扣议题,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整合与议题相关的政治认同内容和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一是教师在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强化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一体化地协同推进,如课前可以开展问卷调查、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等活动;课中可以开展辨析、探究、展示等活动;课后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撰写报告等活动[9]。二是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不单单局限于课堂内,可拓宽校内、校外两种途径。在校内,教师可以营造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联合社团组织开展辩论、模拟法庭等各项活动,或者通过举办人大代表讲座、爱国主义类主题讲座,激发学生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的意愿。在校外,教师可以大胆采用“走出去”的方法,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中,丰富校外活动,如走访革命英雄、参观红色基地及传统文化博物馆等,将思政课堂中的议题延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更为深入及快速地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四、结语

议题式教学是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掌握知识学习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把学科知识与议题深度融合,既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议题式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要把握议题、情境、活动三要素有机统一,把握好议题的思辨性和层次性、情境的真实性和深度性以及活动的多元化和价值性,找准议题式教学与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联系点,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实现高中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实现对党、对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最终转化为政治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2-43.

[2][9]高中建,黄语馨.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过程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1(09):79-85.

[3]蒋兴春.思想政治课精准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三个基点[J].教学与管理,2021(10):54-56.

[4](德)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22.

[5]邓凯文.情感何以影响社会稳定——玛莎·纳斯鲍姆政治情感论[J].理论与现代化,2016(06):90-94.

[7]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7.

[8]孔佳燕.“议-境-动-评”助力政治認同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1):54-55.

责任编辑  苗存龙

作者简介:曾娴平,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