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创新未来

2023-05-30 10:48穆欣欣
粤海风 2023年1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粤港澳大湾区

穆欣欣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澳门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也为澳门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澳门文化具有显著的多元气质,其特征是多元文化融合共存,表现在与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相互促进、双向互动,以及不同民族混居一地而友好相处、不同语言文字并用而互相尊重、不同风格建筑并存而珠联璧合、不同风俗盛行而兼容并蓄之上。澳门文化资源丰厚,澳门城区、“汉文文书”档案及其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是其主要的文化名片。面对时代机遇,整合资源、科技赋能、加强传播成为创新澳门文化未来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澳门 以文化人

2019年2月18日正式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澳门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澳门在文化发展上的战略定位——“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是对澳门历史文化的深刻归结,是对澳门在过往发挥其独特的中西文化交流枢纽作用的肯定,更是新时代为澳门确立的新使命: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继续彰显澳门作为文化枢纽的作用,既需要有厚重的历史感,又需要有符合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的未来感。

一、多元气质:澳门“以文化人”的显著优势

文化是一种令人产生共鸣的重要影响力,它无处不在。文化的最终指向,于个人而言是生命质量的提升;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有助于增加自信心和凝聚力。文化在民众认同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中文语境中,“文化”一语可溯源至《易经·贲卦·彖传》,是跟“天文”相对应提出来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主体是人,是人类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是人文。人文的特征是“文明以止”,而关乎人文的“化成天下”,是相对于天文的“以察时变”,有润物无声的作用。这也是对文化为何被称为“软实力”的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人文湾区的“人文”,就是以开放、包容、尊重、共享、发展的理念,以“文”化人,为湾区居民和游客带来幸福感。一如许渊冲说的:“文化之好,是使人热爱,使人幸福。”

在人文湾区的建设中,澳门作为“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中华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体现了从互相尊重到互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澳门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带有天然的中国文化印记。它地处岭南最南端,以岭南文化为底色,也得天独厚地吸收西方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中西文化融合与共存。在岭南文化和澳门文化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发展过程中,澳门还不断吸收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如归侨文化等,不断丰富其多元色彩,形成今天开放、包容的格局。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典籍等由西方来华传教士经澳门传到欧洲,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澳门文化的多元气质还体现在不同族群混居一地而友好相处,不同语言文字(三文四语)并用而互相尊重,不同风格建筑并存而珠联璧合,不同风俗盛行而兼容并蓄之上。澳门人口中有95%为中国人,虽然历史上的澳门被葡萄牙统治长达112年,但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儿女一直努力传承中华文明,葆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文化在澳门没有出现过断层。长期受中华文化滋养的澳门,民风淳朴善良,守望相助、爱国爱澳等情怀代代传承,贯穿于每一个时代的澳门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它显然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最具多元特色的一个,在“中华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寻找到相对应的、最切合的关系,这是澳门以文化定位的优势。将此优势具象化为文化资源,则是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澳门城区、作为世界记忆名录之一的“汉文文书”档案,以及其多元汇聚、中西交融、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二、三张文化名片:澳门“以文化人”的具象文化资源

2005年7月15日,澳门获得第一张世界文化名片——澳门历史城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由8个广场前地和22处建筑物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如同一串美丽的项链,镶嵌在澳门半岛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有如下评价:“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历史造就了澳门独特多元的文化,澳门历史城区的完好存护,充分证明澳门是长期成功实践文明多样性的地方。成为世界遗产后的澳门历史城区,并不是被孤立地保护起来,而是与此地的特色生活方式、地貌形态、自然和环境结合,以及与昔日的城市布局、周边建筑艺术的完整性等相互映照,彼此呼应。

澳门历史城区是澳门向世界讲述的精彩故事。自16世纪初,圣老楞佐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圣安多尼堂等教堂陆续在澳门兴建,它们与澳门的妈阁庙、莲峰庙、普济禅院三大古刹安然共存。西方宗教在澳门播种之时,也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日。今天的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禄大教堂遗址)通往位于大炮台的澳门博物馆一侧,立有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的雕像。当年利玛窦被西方宗教在澳门的奠基人范礼安指定为“中国传教团主管”来到澳门,“操汉语,着华服”,以西洋科学知识和天文仪器等作为传教手段,让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开启中西文化交流,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中国。澳门历史城区的价值在于其整体性,这里有东方和西方、历史和当下,彼此顾盼,相互关联,这也正是澳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一无二之处。一整片的澳门历史城区,凝聚了历史的厚度、澳门人情感的温度和生命的鲜活度,它让现实之光照进历史,并映照出明亮的未来,用实例阐释人文湾区中的精神内核。

除分布于城市、历经风雨岁月的历史文物建筑之外,澳门其实还有不少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汉文文书”档案于201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是澳门获得的第二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汉文文书”档案是指“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由一千五百多件中文文书原件、五册澳葡议事会葡文译本和发文底稿,以及四小包零散文件,合共三千六百份档案文书组成。显而易见,档案的主体是清代中国官员在管治澳门过程中,和澳葡当局的文书往来而形成的档案,体现了中国对澳门拥有领土和统治主权,对澳葡当局管治范围的规定和限制:如葡人不得扩大租地,在租居范围内亦不得随便增建房屋;在租居地内的葡萄牙籍及其他国籍者,也有谕示文书规定要作出详细登记申报。这批“汉文文书”档案形成后辗转流至葡萄牙,至19世纪末被移交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当时葡萄牙人并不知道这些档案记录了什么,只知道非常珍贵,档案一直被保存在档案馆馆长室内。直至1952年,研究中西交通史的我国台湾学者方豪教授,在东波塔档案馆發现了这批档案,如获至宝,并将之介绍给国内学术界。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多位中葡学者对这批档案进行编目、抄录、整理和研究。1989年,澳门历史档案馆(今澳门档案馆)从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以缩微胶卷形式复制“汉文文书”档案,并开始进行编目工作。2017年10月30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会议通过,由澳门档案馆和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联合申报的“汉文文书”档案[“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被加载《世界记忆名录》。这批珍贵的档案对于澳门之于世界的记忆,以及建设人文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的“美食之都”称号,其意义超越美食和旅游领域的层面。论古,她对接了16世纪葡萄牙人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从那时起,地球“隐藏的一半”被揭示出来,葡萄牙人越走越远,绕过非洲好望角,终于抵达印度、抵达澳门。这次范围广泛的史诗式远航,为人类文化艺术、食物、历史、语言等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更直接形成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特质和历史印迹。澳门的城市建设本就体现了当年葡萄牙人对故里的遥望,可谓处处乡愁。到底是澳门像葡萄牙,还是葡萄牙像澳门?这其实是我们一直想追寻的答案。当我们在里斯本贝伦塔附近的咖啡屋品尝葡挞、望向葡萄牙人当年启航的海岸时,总能想到一些属于这个国家和澳门,以及和葡语系国家从海上出发、在澳门交汇的故事。

今天,美食之都独特的内涵和美食文化,蕴含着诸多创意,凭借这些创意,可开启澳门中西文化交融新的发展模式、打造新的城市魅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因为,不止于美食,更是美食背后的价值观:澳门海纳百川,融多元文化于一城。在今天的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澳门美食非土生菜莫属。这显然得益于16世纪葡萄牙人的远航,他们途经印度、马六甲等地,在和当地人通婚之余,也带来了香料、蔬果、烹调方法和家传菜谱。土生菜香味浓郁,定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又在原有食谱基础上加入了本地食材,随着岁月流转,口味和菜式也不断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变化出新的成果。由此可见,土生菜并不是葡萄牙菜,土生菜中的家常菜也并非都能在餐厅中品尝得到。这是由于那时的女人多留在家中,花尽心思探索厨艺,因而每一个土生家庭从菜谱到菜式都不尽相同;又由于烹调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被称为“肥茶”的聚会(下午茶活动)通常由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晚餐时间,这是充分展示家中女主人厨艺的机会。或在烹饪的流程,或在配料之中,体现了每个家庭的不同。据说这些小秘密只在家人间分享,随着时间流逝,有些秘密也消失了。土生菜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特质,因此,保存和保护土生菜菜谱,是目前从土生葡人群体到澳门特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工作,包括建立土生菜数据库(网上专页)、出版土生菜食谱、澳门档案馆收藏土生葡人家庭捐献的菜谱手稿等举措。

三、创新未来:活化澳门文化的具体举措

澳门固然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不可取代的诸多优势,但能否在世界互联互通的今天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时代赋予澳门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然要在这份时代考卷上书写令人满意的答案,知优势更要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创新未来。

1. 梳理脉络,深度整合资源

众所周知,巴西的嘉年华活动历史悠久、品牌效应显著,堪为文旅融合的佳例。而澳门从来不缺乏欧洲风情的熏陶,早在三十多年前已开办的澳门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对培育澳门的城市艺文氛围、开拓居民眼界、引领审美及吸引游客都起了一定作用。内地城市举办艺术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多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今天的澳门,粗略统计,具有一定规模及品牌效应的城市节庆活动约有10个:澳门城市艺穗节、澳门艺术节、HUSH沙滩音乐会(近年因疫情原因改为HUSH音乐节)、相约澳门——澳门中葡文化艺术节、濠江月明夜(中秋舞蹈)、澳门国际音乐节、葡韵嘉年华、国庆晚会(杂技剧)、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除夕倒数演唱会,等等。其中,澳门国际音乐节以歌剧开幕、世界重量级交响乐团音乐会为闭幕节目的惯例,一直吸引港台乐迷前来观赏,相信这也会成为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前来的文化项目。而中葡文化艺术节尤其是来自葡语系国家的表演项目,也十分吸引眼球;葡韵嘉年华中,居澳葡侨社群和土生葡人群体从食物、游戏到歌舞等项目,更是澳门市民消遣的选择,也是让游客耳目一新的体验。

目前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上共70个项目,除去国家级及澳门(地区)项目之外,葡萄牙的栗子节、土生葡人食品牛油糕、葡式瓷砖画制作工艺、嫁喜礼饼制作技艺、杏仁饼制作技艺、龙须糖制作技艺等都是大湾区非遗文化的独特资源内容,带给民众鲜明的印象。利用澳门别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场地结合非物质文化项目,达到活化利用文物空间的目的之余,这些项目的展示、传承甚至将之轉化成文化产品,都是大有可为的文旅融合项目。

此外,历史上的澳门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如吴历、林则徐、沈志亮、孙中山、叶挺,传教士利玛窦、马礼逊,画家钱纳利、史密罗夫、博尔杰乃至音乐家冼星海、柯麟等,用名人的事迹和足迹串联起澳门故事和风景路线,是文旅融合得天独厚的资源,更是文学、戏剧创作的宝贵素材,应该成为广泛流传的澳门故事。澳门在回归祖国后修复开放的叶挺将军故居、冼星海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彰显了澳门文化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是澳门多元文化中之一元,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讲述,为大湾区的青少年游学基地建设项目增加了内容,有助青少年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未来

数字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日常生活注入了新的内容,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文化产业和创新科技成为澳门特区政府订定的新兴产业。而文化与科技的共通之处在于“创新”,更是新时代的精神谱系。科技的介入是文化发展道路上的新趋势,科技与网络技术为文化带来新的合作与实践方式,丰富了文化活动的形式。科技手段的介入使观众与艺术的关系更加紧密,将艺术与生命、生活、时代状态融合,这与源自欧美产生的“参与性艺术的浪潮”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都强调实现多样关系、合作、互动和社会介入。如AR、VR等技术,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形成创作者和观众多维度的探讨与思考,丰富观众看展体验和感受。这改变了展出什么观众就要接受什么的单一被动关系,以更开放的文化理念,让这些文化活动成为共享互动的传播平台,更广泛地让公众参与和交流。事实证明,有科技内容的文化展示项目更受公众喜爱,不但有助于提升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关注,拓展湾区青少年科技游学项目,更为面向未来,加深科技和人文的融合,推进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培养跨界人才建立了基础。

3. 加强澳门文化传播力

系统梳理、深度整合从文化盛事、节庆文化、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足迹故事乃至红色文化等澳门文化内容,继而加强推广,提高文化传播力,是澳门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使命。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是故事和价值观得到认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澳门鱼行醉龙节为例,从单一行业(鱼行)的传承发展到澳门民众的广泛参与——舞醉龙的巡游及派发龙船头饭,于2019年获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多年来这个行业不断思考如何扩大影响,顺应时代变迁,勇于走入祖国内地、东南亚、法国等地交流,不但促进文化旅游的传播,开拓文旅融合的思路,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获得传承创新的新动力。让澳门文化“活”在当下,需要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澳门的地理优势、澳门中西文化汇聚的多元优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葡商贸服务平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广泛传播含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的澳门文化内容,借助多媒体数字技术及短视频等拓展传播渠道,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以文传声,沟通世界,提升澳门文化的传播力。我们深信,文化的创新活力和传播力是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作者单位:澳门科学馆)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粤港澳大湾区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文化新论四题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