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点对接中解码中职美术课堂教学

2023-05-30 10:48金雨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中职

金雨新

[摘 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章论述了解码中职美术课堂的三个途径:从语言导学、媒体导思角度出发,丰富美术导学切入点;借助细致观察、有效剖析,追寻美术探学融合点;依托对接拓展、整体评价,发掘美术研学创新点。多重对接点的呈现给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美术感知视角,有利于提高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美术课堂;多点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3-0096-03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美术教学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位置,部分学生美术素养缺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育与个体生命状态、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它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美术课程是美育的载体,要提升学生美育素质,必须从美术课程中寻找突破。中职美术教学独具特色,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发挥学科优势,必须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束缚,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感知渠道,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进步。

一、丰富美术导学切入点

(一)语言导学,营造多重感知氛围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环节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走势。顺利实施导入,能够有效铺垫课堂教学,为后续深度探研奠定坚实基础。抓住了导入这一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导入方法众多,语言导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导入法看似简单,效果却很好。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能够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起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表明立场的作用。生动描述、故事讲述、背景介绍、引经据典等,都能将语言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营造出浓郁的感知氛围,将学生引入不一样的情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作用,在吸收其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职美术学科属性,选择契合性更强的语言导学法,让学生在听觉的冲击下,对美术知识有更全面、深刻的感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好的开端能够为课堂做好铺垫。语言描述能够营造出轻松自如的活动氛围,促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气氛。在学习魏晋壁画砖《射猎图》中的《射虎图》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借助故事讲述的形式,展开针对性引导:“一虎越山跃谷,猛扑猎骑,猎人逼于山林峡谷,回旋无地……”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学生兴致大增,好奇心被激活。

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语言。在教学导入中,美的语言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如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再加上精彩的故事,激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就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媒体导思,挖掘美术趣味因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兴趣作为强大助推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产生的助力作用日益凸显。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静态的抽象画面转变为动态化的直观呈现,为学生带来视听盛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视觉冲击是美术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与美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关联。教师可以从学科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成为中职美术教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利用多媒体将美术作品呈现,能增强学生的感知意识,让他们主动去感知美术教材中蕴含的趣味因子,更好地理解美术。

以学习中职美术“中国美术赏析——绘画(1)”为例,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视频,让学生在观赏中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展示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朝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五代黄荃的《湖岸寒禽图》等画作,丰富多彩的山水画激活了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感到异常兴奋,学习热情被迅速点燃。多媒体的声光影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是高效的导学手段。这些山水画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本来不愿意主动欣赏,但在视频材料的助推下,学生的认知发生改变。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导学变得趣味无穷。

美术本身就是视觉艺术。多媒体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触动,以多媒体为手段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吸引学生眼球,给出学习指引。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情感被激活,感知美的渠道得到拓展。

二、追寻美术探学融合点

(一)细致观察,切准学生探学起点

要想实现教学突破,促使学生内化知识,探学过程是最关键的步骤。在探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深刻的感知体验。对于中职美术探学,部分教师认知相对固化,认为学生美術基础较差,不能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美术作品展开赏析,难以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知。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正因如此,教师才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观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获得精准的信息资源,为探索知识打下基础。美术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呈现的,这些具体事物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如果不能对作品进行细致观察就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因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出发,观察作品构造特点,明晰作者创作的思路、作品的特点,切准美术探学起点。

观察力是美术教学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观察力的高低和观察的细致程度直接影响赏析作品细腻度。

观察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基本的艺术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艺术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引。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它文化韵味丰富,是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虽然学生从小接触汉字,对汉字有深厚的情感,但不一定能够真正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为此,在教学“中国美术赏析——书法(1)”时,教师从书体的演变历史出发展开导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时教师展示几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进入感知、思索状态。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依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感知,只能从整体视角展开分析。

美术作品在创作时融入了作者大量的心血。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知识,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有清晰的认识,将学习感知、深度探索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观察中探寻作品思维、审美落脚点以及作品呈现出来的情感倾向。

(二)有效剖析,助力发散思维构建

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作为教学的主体部分,探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主动参与探学,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才会被逐渐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向着纵深方向拓展延伸。如果细致观察是从宏观视角出发,对相关知识展开梳理、研究,那么有效剖析就是从具体化、专业化的视角,完成对知识的精细化处理。二者所针对的层级体系是不同的。作品有效剖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比如内容主题、技巧方法、审美取向等。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综合多种因素,尤其是学习重难点,给学生以鲜明的指引,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感知过程中,实现认知层级的跨越,构建发散思维。

“构成基础——色彩构成”这节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为了让知识更加鲜活灵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没有直接讲解学习内容,而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改变教学策略,从图画赏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论知识的讲解本身枯燥乏味,但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结合具体图画帮助学生完成了色彩物理理论、色彩与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性质等内容的学习,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震撼。

课堂教学进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科学教法作支撑。在学习探索理论知识时,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点、身心发展规律等诸多要素,创设学习任务,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效剖析。

三、发掘美术研学创新点

(一)对接拓展,彰显个体独特认知

课堂教学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训练活动亦是如此。好的训练一定是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展开的。美术课涉及的主题较多,实践内容丰富,这就为实践训练提供了多种选择。中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形式,个性特征显著。对中职学生采取千篇一律的训练形式显然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也不利于凸显学生的审美个性。在中职美术教学训练中,教师要解放思想,用现代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开放的态度开展训练活动,在多重对接中拓展知识层级,彰显学生个体独特认知。

对课堂训练进行大胆改革,整合多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切的学习环境,这对训练品质提升有极大帮助。以“中国美术赏析——雕塑”为例,教师在讲解中国雕塑发展概况时结合名作让学生欣赏。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了给学生设置更精确的学习任务,教师用橡皮泥引导学生进行雕塑模仿。趣味化的训练形式引发了学生濃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模仿是最快速的学习方式。在模仿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雕塑技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适时融入个性化认知,彰显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和灵动性。

美术训练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训练时,要体现分层意识,给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设置多重训练内容,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整体评价,营造美术乐学空间

艺术课程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完成艺术感知,让学生生成正确的审美判断,同时在创意表达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实践性是美术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相关概念,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多种形式创造作品,涵养人文精神。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开展实践训练是夯实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渠道。学生沉浸于创作中,审美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个性认知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凸显出来。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认知视角更加丰富。在对中职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进行综合考量,在整体评价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

以学习“设计表现——材质与肌理”为例,课前教师借助实验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材料的认知,让学生对不同的材料特性有基本了解。在教师组织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很快掌握了本课的基本内容。教师布置训练任务,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材质制作一双独具特色的鞋子。学生踊跃参加,作品创意无限。在展示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地描述着自己制作的鞋子,课堂气氛热烈。教师采用不记名投票、随机抽取评价等形式,对作品展开点评分析。学生都能客观公正地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打分、评价,课堂交流氛围活跃。美术作品凝结了学生的心血,是他们思维和智慧的结晶。为做到公平公正,教师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这样呈现出来的结果更加科学,对学生产生的正向引导也更显著。

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有足够多的实践机会,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才显著。在评价作品时,教师要从整体性角度着手。整体评价是基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创作特点,将作品中的优缺点一一指出,给学生更多的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营造浓郁的美术学习氛围。

真正高效的美术课堂,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知和深层心灵触动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求教法选择、教学切入视角也必须多样化,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认知引向深处。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思维敏感度不同,教材难度系数不一,这些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站在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教法支撑,灵活调控课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从语言导学、媒体导思角度出发,丰富美术导学切入点;借助细致观察、有效剖析,追寻美术探学融合点;对接拓展、依托整体评价,发掘美术研学创新点。多重对接点的呈现给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美术感知视角,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成效才显著。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江龙.中职美术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中如何突出设计性[J].美术教育研究,2022(3):172-173.

[2]  刘依玲.中职“实用美术基础”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6):35-37.

[3]  何磊.当代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优化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25-27.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中职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