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保 刘昕
摘 要: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引领着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建成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支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方法。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1-001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9-20报告同时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30,并明确到二○三五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22。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其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尤其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2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所展开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其中也包括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实践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因此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为宏大时代背景的。换言之,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86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强化战略思维、分析战略态势、明确战略方向、制定战略规划,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对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重点部署,尤其是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清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愿景和发展图景,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重要举措。
(三)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早在1899年,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在《戊戌政变记》中提出:“今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学校不兴也。”[3]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来认识和领导教育事业发展。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385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5]35。2010年7月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理念。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6]45。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1]30,并以专条论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30-31。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战略决策,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二、建成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强国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能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1]33,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助力建成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二)教育强国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31,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32建设教育强国有利于“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1]32,推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助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推动建成健康中国。
(三)教育强国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38。建设教育强国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增强国民素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能够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切实构建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能够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推动建成文化强国、体育强国。
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7]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必须着眼于构建党对教育全面领导大格局,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8];必须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9]171,把抓好教育领域党建工作作为治教办学的基本功,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相促,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落细。
(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10]9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教育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时代使命[11]45,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31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切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情感自觉和行动自觉。这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期盼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充分了解家长、学生和社会需求,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构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教育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必须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健全教育内容体系,坚持文化知识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重,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相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靈魂,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018年9月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待,着力实现教育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跃升;必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利用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牢牢掌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坚定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必须主动承担时代使命,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五)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方法
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既要“守正”,认识、把握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也要“创新”,按照教育的本质要求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探索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实现新发展,开辟新境界。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精髓,反映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行动指南,必须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和遵循。同时,改革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等顽瘴痼疾;必须加快推进教育财政体制、办学体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大中小学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变革;必须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引入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梁启超.新民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11-2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
94381.html.
[9]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1]深入学习习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