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

2023-05-30 04:23吴从容唐斌佑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试题分析

吴从容 唐斌佑

摘要:中考化学试题是义务教育阶段作为评价初级化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为化学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更要体现化学课程标准阐述的基本理念。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较大变动的基础上,今年的安徽省中考试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透过这些新变化我们需要更好地研究新课标的内容,将新课标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核心素养作为我们教学的方向标。

关键词:中考试卷 中考化学 试题分析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考就是对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检测方式,做好中考试卷分析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命题依据,结合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命题框架,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融入真实问题情境中考查,关注学科素养,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应用,注重考查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弘扬科学精神,体现大胆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化学观念的培育,树立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的试题框架和往年保持一致,考查的题型基本不变,个别选择题的顺序出现了变化,考查的内容更注重健康、环保与低碳。选择题考查内容包含化学与健康,即人类所需基本营养物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合金等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溶液的配制和粗盐提纯实验基本操作、乳化现象、新能源氢气的使用、几个常见化学方程式、催化剂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分类、金属酸碱盐性质、溶液组成及溶解度、微观粒子分子性质等知识点。非选择题包含13题的科普短文阅读、14题的气体制取和收集、15题的工业流程图、16题的实验探究、17题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几种题型。涵盖的知识点包含了有机合成材料、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反应模型、微粒的性质、镁条燃烧、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等。

整套试卷中大量运用情境素材,素材来自生活情境、真实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最新研究成果等,依然沿用高起点、低落点的思路,考查学生初中范围内核心知识、基本观念(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变化转化观、学科价值观等)。

一、养成科学态度,体现立德树人

推进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旨在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和发展,对物质世界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大胆质疑、追求真理、反对伪科学的科学精神及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遵守科学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小题清洗餐具、鱼缸通气、花草施肥、清除水垢都是劳动课程内容,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认真学习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试卷中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充分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引导考生对化学等自然基础学科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觉悟,认识到科学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价值和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基础知识,着重素养考查

试题考查内容覆盖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五大主题,涉及化学观念、科學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试题突出课程标准和教材主干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考查。试题中大量的情景素材源于课本和课堂实验,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第15题矿泉水的生产流程就是教材中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的延伸,贴近生活,试题整体较为基础,但有些题目需要认真审题,谨慎思考才能成功答题。往年酸碱盐的内容常出现在探究大题中,今年的试题酸碱盐虽都有涉及,难度却下降不少,不以陌生情境素材或是难题怪题等形式出现。这既符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又为今后的化学教学切实关注课本和课堂本身,回归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指明了方向。

三、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

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是人类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与规律所形成的基本观念,是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提炼和升华,是解释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化学观念主要包括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如第4题的C选项、第7题的B选项、第9题等都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第3题、第4题的B选项、第8题的D选项、第15题的(1)小题都考查了元素的相关内容;第10题的A选项(物质的构成微粒判断)、第11题的D选项和第13题的(3)小题(微粒的性质特点)、第15题的(4)小题(化学符号的微观意义)以及第16题的(5)小题(微观粒子示意图的绘制)都考查了微粒的相关内容。而物质的变化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化学试卷的考查中,包括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书写、科学探究等。

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一种思路、方法与认识方式。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在解决化学问题中所运用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构建模型并推测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能力,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中形成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如第10题考查的类推方法、第15题(3)小题超滤的对象判断等。

四、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探究实践是指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学习能力,以实验为主进行推理的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探究实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是初中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实验探究的对象更贴近生活实际,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见过的、听过的甚至是亲身实践过的。如第5题溶液配制和粗盐提纯、第14题氧气的制备、第15题矿泉水生产流程、第16题的排水法收集CO2、第17题的镁条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既有课本实验的简单再现,又有基础实验的延伸探究,锻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问、问中再实践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促进教学改进,践行减负提质

中考试卷的命制要求教师依据课标、紧贴教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升课堂实效、高效设计评价方式,避免出现传统的题海战术,重复机械地让学生做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到不超标教学,该教的内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建立基础化学的学习框架、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六、构建大概念体系,促进跨学科融合

明确学习主体,精选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凝练大概念,反映核心素养在各学习主体下的特质化内容要求。每个学习主体围绕大概念选取具体学习内容,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时间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如试卷中就重点考查了大概念“水和溶液”,第2题C选项的污水处理、第10题C选项酸碱性溶液的性质、第12题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15题水的净化、第16题排水法和排食盐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等。这就要求教师整合关联单元知识,形成大概念体系,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综合掌握。

化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和生产服务,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与其他学科互相协作,综合解决问题,同时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2022年版课程标准提出要探索跨学科实践活动,试卷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跨学科融合的题目,如第1题的午餐食谱与生物学科交叉,第2题的化学与环保相关联、第7题的化学与能源、第8题的化学与生物、第11题的化学与航天、第13题的水蒸气冷凝与物理学科交叉,第3题、第16题的图表分析都是与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相交叉,既体现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创新意识。

要认识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具备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未必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技能方法,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创设情境主题,精简阅读内容

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关联性、新颖性和教育性。选取的情境能重现实验过程和生产生活实际,如第3题中的用于制造火箭、飞机外壳的硬铝,第7题中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第15题的参观矿泉水厂等。情境提供的内容部分包含了能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第9题的某自热火锅的成分标志、第15题矿泉水厂的生产流程,其选取的情境也是考生熟悉的常规情境和热点情境,第14题中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冬奥会、碳中和、天空课堂等,既能体现学科社会价值、学科育人价值,又能对教学产生正向引导作用。

整张试卷题干和题目文字数量均较少,精简阅读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将重心放在试题的思考与解答上,体现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分析试卷后,结合平时的教学和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足,有以下教学反思。

(1)关注课本,夯实基础知识。一旦学生基本概念理解错误,后期很难纠正,必须在刚开始出现错误时就要及时改正,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解。

(2)渗透宏微结合的思想,加强化学符号的教学。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纽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的教学。通过宏观、微观、符号等多重表征手段,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化学反应,配合联想、游戏等多种教学策略,突破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难点。

(3)教学中应重视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既培养学生化学兴趣,也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特别是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体验中,师生获得更真实的化学实验应用情境。平时的教学或复习课上,选择几个有意义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探究实验过程,特别是形成假设、设计方案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修正实验方案的素养。

(4)重视渗透跨学科融合。新课标在化学和社会这一主题中专门提到跨学科融合,尤其是和物理、生物相关知识点的相互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学习与科技、生活等息息相关的科普短文,拓展思維,渗透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力争活学活用,让知识活起来。

(5)强化审题,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从今年试卷难度来看,初看不难,细看很活,很多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就下笔或答题不规范,导致不少题目不容易拿到满分。日常讲评试卷时可以带领学生提取题干关键词,进行圈点勾画,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规范答题。

结语

新课标体现教育的本质属性,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未来的教学方向,新课标重心内容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而中考试题的变化是深入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提示,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为社会培养有价值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教师教学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注重落实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注重跨学科实践学习。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唐丹丹

**本文系教育部安徽教研基地研究项目“研制中考化学学科命题评估标准”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HX202226。

猜你喜欢
试题分析
初中英语试题分析和技巧总结
突出学科素养 追求真味语文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2015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聚焦热点: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试题分析
一道2015年高考生物选考题的命题策略分析
科学推理能力的构成及其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