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2023-05-30 00:45张佩媛
学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语文教学意义

张佩媛

摘 要:语文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形成阅读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教师加强进行语文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推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兴趣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意义,从创设多彩的阅读情境、开展小组式阅读活动、应用信息化思维导图、设计启发式阅读问题以及渗透多样化理解方法五个方面,论述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具体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指导;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3-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40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获得语言素材和情感体验的主要窗口,教师着力实施语文阅读指导,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表达都发挥显著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意义,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采用多元化阅读指导手段,开展丰富的阅读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科学高效的阅读技巧,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展开浅谈。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文本类型、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等路径,向学生渗透文本感知、语言赏析、词汇积累、结构划分、主题归纳等阅读方法,引领学生体验文学世界的精彩,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和阅读技能。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缺乏精细性和趣味性,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实施阅读指导的重要程度。经过学情调查和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将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意义归纳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自主阅读技能。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能力,然而目前学生这两项能力都偏弱,在自主阅读中缺乏可靠方法,拖慢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步伐。阅读指导的核心内容是方法指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进行阅读指导,最显著的意义就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自主阅读技能,如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的体裁和内容,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阅读理解、批注、摘记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巧,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能力都能更上一层楼,从而铺平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道路。

第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语文阅读属于一种思维活动,因而教学的关键点就是培植学生阅读思维品质,包括框架思维、感知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现阶段学生阅读思维存在一定的短板,如学生面对陌生文本缺少框架思维,无法理清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意图,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精读理解效率。阅读指导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思维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开展阅读指导,对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针对学生框架思维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构建文本框架,把作者的创作旨意和脉络完整地挖掘出来,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探明作者的创作思路,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框架思维。

第三,有助于扩充学生的语言材料储备。文章是向学生传输语言素材和写作章法的主要媒介,学生只有积累充裕的语言材料,才能在写作表达中含英咀华、熟练运用。目前学生语言储备比较匮乏,在表达中容易出现词穷、词不达意等问题。阅读指导以语言的赏析和积累为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实施阅读指导,对于扩充学生的语言材料储备大有助益,如教师可以针对文章重点段落,指导学生分析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其妙处和功能,同时指导学生摘记和积累好词佳句,这样学生的语言材料储备就能得到显著的增长,并养成勤于积累的阅读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创设多彩的阅读情境,点燃学生语文阅读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前提条件是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好奇和期待,更便于教师实施后续的阅读教学和方法指导。情境创设法具有良好的激趣功能,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活化课堂气氛以及调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文本和学生的兴趣喜好,创设多媒体、生活化等多彩的阅读情境,巧妙引出文本主题,点燃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从而做好阅读指导的激趣和铺垫工作,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创设多媒体阅读情境。多媒体资源富有趣味,适用于语文阅读指導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在创设时,应该在备课阶段落实文本内容分析,收集相应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用信息化软件工具编辑成多媒体课件,用于在阅读情境创设环节展示给学生。如教材文本主要描写风景,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风景图片、实拍视频等,同时发问:“同学们,大家在图片和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景物吗?”学生随即展开景物描述和讨论,讨论告一段落后,教师揭示新课文本主题,并埋下伏笔:“面对相同的景物,文章作者会如何描写景物特点呢?”这样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和设置悬念,学生就把握了文本的主要描写内容,并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探索欲[1]。

第二,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生活,且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指导必须基于生活视野创设情境。在创设时,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生活,拟设学生感兴趣、具备共同经验的生活问题、话题等,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如在记叙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就可以从文章的讲述事件、人物、地点等要素出发,向学生提出相关的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分享类似的生活经历、感悟和见解等,营造热烈、互动的阅读气氛,教师再顺势导入新课文本,同时设置悬念:“不同人对生活事物的理解是千人千面的,看到课文标题大家认为作者会记叙一件什么事?产生怎样的生活感悟?”这样在生活化阅读情境的带动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教师也落实了阅读指导的兴趣激发工作[2]。

(二)开展小组式阅读活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是语文阅读指导的第二个流程,以往教师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通常是把文章主要描写的内容直接概括性地告知学生,学生在其间缺乏自主性的阅读思维活动,对文章内容的认知不够深刻。教师在优化语文阅读指导手段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合作、自主阅读的机会,加强开展小组式阅读活动,教师通过设问等方式,指导学生讨论、概括文本的整体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度感知,平衡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之间的关系,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中开展小组式阅读活动时,应该把学生划分成4至5人一单位的小组,根据文本内容,在学生合作阅读之前预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文章。教师在其间发动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通过解答预设问题了解文本概要。如教师合理划分阅读小组后,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阅读问题:“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文中写了哪些人、事、物,分别写出人、事、物怎样的特点?”学生随即带着问题展开小组阅读,教师流动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学生每解答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把问题结论记录在阅读笔记上,待学生解答所有预设阅读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组际之间复核阅读成果,归纳概括文章的体裁、主要描写内容以及文中人、事、物的特征,这样学生就顺利掌握感知和概括文本的基本方法,同时获得合作、自主阅读技能的锻炼[3]。

(三)应用信息化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划分段落结构

前文笔者谈及,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缺乏框架思维,无法自主探知文本的谋篇布局,导致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认知非常模糊,降低学生阅读理解有效性。信息化思维导图是教师实施语文阅读指导的优质工具,适用于解构文本的谋篇布局,对学生阅读框架思维的发展也发挥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应该加强应用信息化思维导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划分文本的段落结构,分析文章每部分的内容及含义,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提升学生文本解析能力和框架思维,达到阅读指导目的,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中应用信息化思维导图时,应该根据文章的段落和结构特点,在MindNow、GitMind、Boardmix等思维导图软件中,选择适宜的思维导图模板,带领学生一边分解文本段落结构,一边协同编辑思维导图,同时向学生传授梳理文本思路、划分结构的方法,逐步树立学生的阅读框架意识和思维。如在总分式结构的文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出示树形思维导图模板,学生初读文章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认为文章的结构属于什么类型?”学生若一时答不出,教师写出几个参考范式,如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等,学生探讨、判断后回答:“总分式。”教师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课文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先开门见山地点明中心,又从不同角度漸次展开分述。”教师认同学生回答,并在思维导图模板上添加总分式的关键词,继续提问:“文章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按照总分式结构进行划分,文章可以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各写什么内容?”学生展开结构划分讨论,教师在此期间点拨学生先找出每个段落中的中心句,再根据总分式结构的特点,对大结构进行归类,学生准确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后,教师在树状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中,添加文本的总写内容、分写内容、每部分的自然段序号以及中心句等,这样思维导图就承托出文本创作思路及框架,从而培养学生解构文章谋篇布局的思维和能力[4]。

(四)设计启发式阅读问题,指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

语言赏析是语文阅读指导的关键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赏析。语言赏析指导强调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语言的妙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写作和语言特点,设计启发式阅读问题,指导学生解析文本写作技法产生的表达作用,品味语言风格和独特美感,同时鼓励学生摘记和积累点金语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赏析和审美能力,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教师通过设计启发式阅读问题,指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段,对学生提出有关于文章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得出文本语言的形象塑造或表达效用。如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较多,教师可以提出启发问题:“同学们,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式?请列举出具体的语句。”学生立即合作探讨文章的修辞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继续启发学生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如学生指出某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教师可以追问:“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描写对象哪些特征?产生了怎样的语言表达效用?”学生交流后反馈:“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将文章优质句子摘录到阅读笔记上,并从旁批注语言赏析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鉴赏和积累技能,增强语文阅读指导质量[5]。

(五)渗透多样化理解方法,指导学生挖掘文章主旨

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中渗透多样化理解方法时,应该根据文本体裁,指导学生采用中心句概括法、摘要法、联合法等,分析、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在解读记叙文主旨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看标题是否概括、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后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处,看其中是否存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暗示中心、篇末点题的句子,最后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抒情句,联系作者的情感变化,阐释作者的描写内容、观点和主旨思想。再如,在解读议论文主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摘要法和概括法,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引论、文本、结论三部分中,先划出包含论点和论据的句子,从中提炼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再指导学生分析论点的提出方式以及论证方法。论点提出方式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列举现象提出论点、归纳论点等,论证方法包括举例、道理、对比、归谬等。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判断,最后点拨学生概括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多种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开展语文阅读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自主阅读技能,也能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还能扩充学生的语言材料储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应该创设多彩的阅读情境,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展小组式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合作、自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应用信息化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建立框架思维,设计启发式阅读问题,指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同时渗透多样化理解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主题思想,从而增强阅读指导质效。

参考文献:

[1] 禄艳.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J].学周刊,2022(28):123.

[2] 杨那玛.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J].新课程,2022(30):188.

[3] 高婉宁.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J].科技资讯,2021(1):136.

[4] 焦红.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J].家长,2020(25):101.

[5] 黄海彬.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学刊,2014(12):108.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语文教学意义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