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会计准则体系下我国物流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2023-05-30 22:58徐佳琦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6期
关键词:物流企业盈余管理

徐佳琦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逐步完善,针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在我国的物流行业当中受到物流行业本身的复杂资本结构等特点影响,物流上市企业容易出现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导致投资者利益受到极大影响。文章基于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从政府、物流行业和企业三大层面着手探究,在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下如何规范物流行业的盈余管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现有会计准则;物流企业;盈余管理

现有的会计准则,最早出现在1930 年的美国,会计准则是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完善的。股份制的公司当中所采用的制度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不同的人,这意味着股份制公司当中的股东不会参与到公司的经营中。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会由股东们重新聘请专业的人员负责,这也导致了公司的股东与主要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由于几乎包揽了公司日常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对公司的情况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在信息的掌握程度上要多于公司的股东。在20世纪初,当时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制度,会计程序与报表内容提供都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时常会出现股份公司的股东利益受损的情况。在1929~1933年之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当人们在讨论造成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时,许多人都表示与当时的会计制度有着莫大关系。大家把矛头指向了会计制度,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已是必然的事情。在社会舆论压力的影响下,美国的会计师协会制定了公认会计准则。

我国从1997年开始,就高度关注会计准则的制定,在1997~2006年之间,我国的财政部共颁布了38项会计准则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的内容都与会计盈余有关,目的是制约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了营业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换收入和投资收益等收入的确认,和无形资产摊销、期间费用等各项费用的确认。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制衡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帮助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者更好地获取真实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

(一)会计准则是制约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重要遏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确保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以及帮助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公司的管理层必须及时披露公司财务的真实情况。而且,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的时候,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财务报告。由此可看出,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产生和披露的依据。

2. 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

会计准则当中,针对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披露,都给出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有效制约了上市公司当中存在的会计报表造假等事件发生。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具体包括了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与及时性等。而这些详细的标准无疑都有效加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 会计准则是审计执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事后惩戒的依据

上市公司在准备对外公布财务报表的时候,需要先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属于独立的第三方,在审核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时能够做到更加客观与公正,一定程度上规避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判断的过程中,会结合会计准则的内容展开评价与判断。

除了注册会计师会结合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内容进行评价以外,证券监管部门同样也非常重视上市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一旦在检查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过程中,发现会计信息上存在着虚报等行为时,将会对该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而会计准则是证券监管部门在惩罚这些上市企业时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会计准则当中的内容,是基于各方利益主体的需求而出现的,属于一种公共契约。这种公共契约具有不完全性的特点,不完全性特点意味着会计准则当中的内容并不能做到完全遏制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正因为会计准则中的不完全性,为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长期博弈关系

会计标准的制定实际上是国家为了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与上市公司签订的一项协议。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订单位等都是“拥护者”。但公司的管理层不一定会严格遵守这些准则。在利润的驱动下,管理层常常会在遵守和破坏协议之间作出选择。当管理人员判定破坏协议规定所获得的收益要远大于遵守协议时,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会“铤而走险”,违反会计准则规定,如操纵企业利润。对此,作为会计准则的拥护者,证券监管部门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对准则当中的内容进行调整,从而遏制企业管理当局做出有损企业股东的事情。但是,对准则的完善行为并不能真正阻止企业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行为,他们仍旧会从相对完善的准则内容中找到漏洞,并继续展开盈余管理。因此,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长期博弈的关系,制约、反制约,利用、反利用,如此循环反复。

二、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对物流行业可能产生的盈余管理范围分析

(一)我国物流行业现状

在新时期,我国物流行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单一物流到后来的多个物流,再到现在多种物流形式并存。现代物流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升级并完善,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物流行業规模小、企业规模偏小等原因,导致目前国内物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流通效率低等问题。从物流企业盈利状况来看,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盈利状况并不乐观。首先,许多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中。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采取了零成本运营策略来进行盈利操作,这会造成其自身财务状况不佳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内大型企业都纷纷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与管理理念,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手段来完善、监控和控制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管理混乱、成本高、利润低等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物流企业加大力度开展并购行为,行业整合加速。物流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导致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度较大,存在打价格战的行为,行业当中普遍欠缺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在近些年来,随着物流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越来越多,逐渐呈现物流行业集中发展趋势,不过仍没有出现具有定价权的龙头型企业。

第二,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在向着供应链两端发展。我国的部分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制造业之间有着越来越深入的合作。一方面,在供应链的上端为制造企业提供专门的原材料运输与库存管理服务;一方面,在供应链下端为制造业提供售后物流服务与物流加工服务等。

第三,物流行业当中的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逐渐呈现分化状态。近些年来,随着部分物流企业的发展加速,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之间分化的情况日益明显。物流企业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进行决定。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想要有效压缩物流成本,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就需要有更加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行业在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物流行业的规模扩大,受到越来越多证券公司、投资者的关注。根据统计,2019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额规模达到304万亿,预计到2024年将会达到434万亿,平均增速预估在7%。虽然物流产业的总额规模在不断扩大,物流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在增强。但是,物流行业本身存在复杂的资本结构,导致物流企业的盈利情况容易受到波动,带来流动性的风险。当遇到这些流动性风险,面临负债情况时,部分物流企业管理层为了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可能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刷,篡改报表内容,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对物流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物流企业盈余管理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原因,如成本、利润等;二是外部影响因素,如政府政策、外部市场环境等。对物流企业来说,成本是影响其盈余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必然会选择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方式来满足其所需。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进步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开始考虑提高服务质量而降低运输成本。这使得物流企业开始寻求更多机会来降低其盈余管理所需成本。其次,从行业角度看,物流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其主要经营模式为“一次服务、多功能”;而其他行业多为“二次服务商”。例如餐饮、零售、汽车销售等行业。在此情况下,物流企业会因为自身的服务模式和经营特点而出现盈余现象。

三、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盈余管理空间

(一)公允价值准则

公允价值,通俗来讲就是市价。买卖双方在公平的交易情况下确定价格。在新的会计标准中,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均涉及了公允价值的测量。然而,是否能够使公允价值实现真正的公平,其中夹杂了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为企业管理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新债务重组准则

在债务重组准则的条款中,原标准提及债权人的让步所取得的重整所得,在计算时不能算作公平价值,而对于差额部分则被认为是亏损。并提到了在处置全部重组所得时,应当计入资本储备。新的标准规定,可以将资产重组的收入计入当期的损益。旧会计准则规定,必须将所有的资产都计入资本公积,并且不能对利润进行确认,从某种意义上抑制公司管理层使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新的标准规定,将资产重组收入纳入当期损益,并将公平价值作为衡量资产的标准,但是否能够实现公平,尚有争议。

(三)政府补助准则

在最新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中提到有关政府补助的内容时,明确了政府补助属于是无偿行为,补助不限制资产属性。对于这些获取到的政府补助,企业应把其计入递延收益当中。但是,并非所有由政府投入的资产都要计入递延收益中。如果政府对企业进行投资时以所有权权益投入,则不能算入递延收益。

对于政府补助的规定,虽然新的会计准则中有较为详细的内容进行阐述,且明确了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但是对于政府补助的属于资产或收益的界定上并不明朗,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政府补助对企业的损益进行调整,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四、我国物流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物流型公司长期盈利能力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就需要对该公司所拥有的客户资源、自身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或规划。这就要求在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体系下需要对企业所拥有的客户资源、市场资产、自身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分配且在未来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盈余分配和结转,这就给物流型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盈利空间。这种方法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资产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从财务分析来看,目前我国物流公司一般采用应付账款等账务处理方法。在对这些资产进行账务处理时,无法充分体现物流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盈余管理状况。从会计核算层面来看,对库存商品采用以产品成本计量的方法会导致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而在存货与产品之间不存在真实的价格差异。因此企业在使用此类管理方式时,可能会出现因其资产负债表没有真實反映其经营状况和盈余管理状况而导致利润不能真实反映物流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从盈余分配来看,我国物流业目前普遍存在着盈余分配政策不合理等问题。物流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和资金投入水平,而且会影响中国物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五、规范物流行业盈余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诸多差异,物流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通过政府、市场和物流企业的协同配合,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遏制。

(一)国家监管层面

1. 改进会计准则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尤为注重会计标准的制定,并颁布了许多新的会计标准,在规范公司的财务制度、防止公司财务舞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此,财政部还需要加大力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斷地优化会计准则内容。在会计准则的体系搭建上,要向国际靠拢。一方面,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以此完善国内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在借鉴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准则的修订。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一些概念表达不清不明的现象,确保会计准则的出台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2.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首先,从现有的证券监管体系来看,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原因在于市场的变化非常快,企业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证券监管体系的优化上,逐渐出现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对此,证券监管部门一来要加强监管体系的优化,二来要加大监管力度,要落到实处。证券监管部门要重视股市上新发行的股票走价,以及严格审核证券发行,还有针对一些僵尸企业的会计处理要加大监管力度。除此之外,在日常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公司的重要交易。针对上市企业所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要建立更为严厉的惩罚机制,严肃处理公司做出有损投资者利益的相关行为。

其次,在物流行业当中,针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第三方监管物流企业的行业,要有专业的操守和高水准的职业质量,注册会计师企业要做到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能够做到严格审核企业的会计信息。同时,政府审计和财政等部门也要加强对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的监督,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机制。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社会监督职能,通过加大宣传的方式,让参与到企业投资的人员了解到举报投诉的渠道与方式,共同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管,营造更为良好的交易市场。

最后,还要加强司法监督的力量,在现阶段,我国的司法监督管理体系的搭建上,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整个司法环境相对宽松。对于上市企业的管理层而言,在宽松的司法环境下因盈余管理行为而受到的惩戒往往并不大,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一些管理人员铤而走险。由此可以看出,尽快完善司法监督体系,加大力度惩戒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司法体系的搭建犹如一把利剑,当这把执法的“剑”不够锋利时,则无法保护投资者。对此,司法部门需要加强司法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司法监督的力量。

(二)物流市场层面

1. 加强物流行业协会的搭建

从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来看,仍然处于初级的阶段,存在着物流协会多而杂的情况,在实际的物流行业发展上所起到的支持力度并不大。导致了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支撑,物流企业随时面临破产的情况,促使这部分的物流企业出现盈余管理行为,不利于物流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大力度搭建规范化的物流行业协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有一批物流行业的专家参与到协会的建设中,真正地发挥出物流行业协会的职业指导与监督管理等职能,帮助物流企业及时解决所面临的困难,有效地防止物流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2. 加大力度整合协调物流行业

现在的物流行业实行的是条块分割,这就导致了物流的管理权被划分到了不同的部门,比如在物流运输上,铁路、公路、水运归为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管理。这就造成了物流企业内部的资源分散,增加了物流的成本,使得整个物流企业的利润较低。为了能够整合物流行业目前分散的资源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我国物流业的整合和协调,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集中式的市场环境。

(三)物流企业层面

1. 改进独立董事制度

我国的许多物流公司在治理实践过程中,公司内部的董事会实际作用并不大,公司治理往往被高级别管理层所掌控,而这种治理形式不利于物流公司的发展,公司的管理层容易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需要针对物流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让独立董事获得更多的权力,平衡公司的管理,有效地发挥公司董事会的监督作用,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2. 改善股权结构

上市企业当中的股权结构并非都是合理的,存在部分上市企业中一些股东持股比例大的情况。持股比例越大就意味着在企业当中的话语权越大,当一家上市的物流企业当中出现了某一股东的持股比例过大的情况时,往往会出现直接任命某人为公司的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其他股东以及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如果要扭转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垄断状况,就必须扩大法人股的流通渠道,将集中的股权分散化。另外,物流公司还可以引入专门的机构投资者,因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有效地制约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六、结语

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上市物流企业,而在这些上市的物流企业当中,或多或少都有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上市物流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一旦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时,必然会对上市公司当中投资者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针对物流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国家层面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以及根据物流企业当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时优化和改进会计准则,从而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物流企业应改进独立董事制度,加强董事会的实际权利和改善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何碧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问题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80-83.

[2]赵立平.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和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06):147-148.

[3]夏同水,明娣.上市公司战略类型、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21(01):30-37.

[4]戚光远.物流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治理[J].税务与经济,2016(03):63-67.

[5]金炳秀.中国物流行业的盈余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07):19-22.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物流企业盈余管理
物流企业成本管控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