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智慧课堂构建探索

2023-05-30 20:55:00冉琴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课程思政中职

冉琴

关键词:中职;智慧课堂;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2-0135-03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教学效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不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这个中介来改革与创新,借助这一趋势,智慧课堂得到了发展的舞台。立德树人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旨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科学文化知识的吸收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塑造,这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学校工作质量的最好证明。而为了更好地贯彻并落实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同时充分结合当下智慧课堂的时代背景,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变革。从目前来看,有不少学者研究怎样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构建高效智慧课堂以及把课程思政与中职计算机课程结合的研究有不少,但是将两者进行结合,即研究在智慧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几乎没有。因此,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智慧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构建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智慧课堂路径

文章采用智慧课堂“8+8流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构建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智慧课堂,该模式涵盖教师讲授的8个环节和学生学习的8个环节,共同构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整课堂教学流程,从而形成了课堂质量持续不断提升的教学过程循环[1]。它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智慧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课前挖掘思政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在智慧课堂教学课前阶段,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在保证完成知识层面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智慧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设计理想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在他们原来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将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地运用和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后,教师要深入分析与二次加工教材,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资源,调整教学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文化教育双重目标的达成[2]。总而言之,课前环节正是通过对传统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组,进而达到在意识层面帮助学生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课中巧妙引入课程思政,实现紧密联系

在智慧课堂课中环节,教师要开展信息化教学,将课堂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起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易受到各類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信息化的优势,弘扬正能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然而,教师也不能秉持“为思政而思政”的理念,不能采取填鸭式、一股脑地将思政元素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增加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目标。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引入思政元素,从当下时代特征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自然地融入教育全过程,以此达到“育人”目的。选取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根据当下社会热点,选择恰当的育人观案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情况,选择符合教学对象专业实际情况的课程案例和课堂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课程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3]。在课中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以此融入团队精神的思政元素,如此便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智慧课堂在课中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3)课后精心设计作业,融入思政元素

根据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8+8流程”),教师在课后要利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系统的学习行为跟踪功能,对学生的所有信息化学习行为,比如在线资源浏览、质疑问题、作业提交测评、讨论发言等进行跟踪记录,并根据其学习行为智能地推送个性化作业,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在这一环节,教师除了布置针对课中所学知识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后思考题或任务,以此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点的知识目标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情感目标的双重目标。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计算机发展史”讲授完成后,进行个性化作业推送时,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让学生自行查找目前世界上巨型机排行榜这一任务。通过加入此任务,学生便能感受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和我国近代以来在科技上取得的伟大进步进而体会到“中国力量”,由此,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2,4]。

2 基于“8+8流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综合各因素,文章选择“超星学习通”作为本次教学案例的主要智慧平台。“超星学习通”是一款教学互动的应用软件,教师可以通过PC端或手机客户端完成资料编辑、上传与使用,并通过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实现辅助教学[5]。它还涵盖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教学交互功能,如课堂签到、课堂抢答、随机选人、测验、投票、资料推送等功能。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本文选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章节为例,根据本文提出的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构建智慧课堂的策略,按智慧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模型(“8+8流程”)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进行教学设计。在讲授本节内容时,笔者首先会在课前挖掘本节内容思政元素,再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修改素养目标。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在任务中加入让学生查询计算机领域科学家的故事,在上课时分享,带领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工匠”精神;其次,在课题导入环节告诉学生:计算机中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和我国古代的易经八卦非常相似。以此引领学生共同感悟“中国智慧”,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倍感光荣与自豪。在精讲与点评阶段引导学生分享课前了解到的计算机领域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最后,课后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上网查询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学案例详细设计如下(仅展示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环节)。

1)课前:资源发布与教学设计环节

(1)重新研读教材,挖掘“十进制转二进制的转换”这一节内容的思政元素,上网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最终确定在讲解二进制概念时加入思政元素。

(2)把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修改为:

①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協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通过引入易经的故事、北斗技术、5G技术等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发布十进制转二进制这一重点知识的微课,方便学生自学。

(4)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请同学们在课前通过课本或者学习通的微课预习第一章第二节“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P8-P10),并填写表格(表1)上传到学习通:

2)课中:课题导入与精讲与点评环节

(1)播放《什么是二进制》微视频导入课堂;

(2)引入思政元素:计算机中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和我国古代的易经八卦非常相似。把邵雍方阵中实线看作1,断线看作0,从右下到左上浏览,那么卦象实际上就是0到63的二进制。近代以来,我国已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超级计算机,我国的超算上榜数量已经超越美国名列第一,当下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和华为的5G技术都是鲜明的例子。

(3)搜集学生预习疑难点,进行精讲与点评。

(4)学生分享课前了解到的计算机领域科学家的故事。

3)课后:个性化推送环节

(1)针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题目数量稍多和稍难,并且布置自主探究“如何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任务。针对所学内容掌握得稍微欠缺的学生,题目数量少一些和难度小一些,且不布置其他预习任务。

(2)上网查询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3 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大势所趋,致力于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深度融合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学过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让教育育人的任务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使得学生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工作,教师是这项工作的主体,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待教学、课堂和课程的态度就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也是一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6-7]。因此,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率先垂范,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强化课程思政的意识。

综上所述,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贯彻到底,落到实处,就要把各思政元素要点贯穿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以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前挖掘“思政元素”资源,分析、重构教学内容,用心优化教学设计;其次,在课中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设备,巧妙地引入课程思政,建立智慧课堂和思政教育紧密联系;最后,在课后进行个性化推送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换句话说,构建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智慧课堂就是以显性灌输和隐性渗透结合的方式[8],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智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和全辐射,让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课程思政中职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17:45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