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符号学视阈下的《绿皮书》解读

2023-05-30 19:13:59胡宇晨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
关键词:绿皮书文化内涵

【摘要】2019年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以极具矛盾冲突的主角组合,巧妙的情节设置以及丰富的暗喻设计,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固有的种族问题,引发观众对于不平等现象的沉思。通过运用克里斯蒂·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绿皮书》中出现的人物符号、道具符号、场景符号等进行解码,剖析其符号意义及背后的隐喻,挖掘电影符号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帮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意义,凸显审美价值。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绿皮书》;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8-009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29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由真实事件改编,主要讲述了肤色不同的两位主角,白人司机托尼·利普与黑人钢琴家唐·雪莉南下巡演的故事。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个性迥异的主角二人在共同经历诸多事件后,关系由相互疏离变为互相尊重,最终成为挚友。除了这段跨越阶级肤色的友谊,主角二人在这场旅途中还收获了更多。除了故事本身外,导演彼得·法雷利在人物符号、道具符号以及场景符号做了诸多巧妙设计,使电影在出场人物、道具、场景等方面独具特色,兼具了叙事电影故事性与公路电影的批判性。

一、电影符号学概述

诞生于法国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在经过诸多学者的拓展与深化研究后,已经成为电影研究的重要理论,为分析电影符号及符号隐喻提供了独特研究视角。

克里斯蒂·麦兹于1964年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或语言》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其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索绪尔先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提出用“能指”和 “所指”两个概念将语言符号的两个系统进行区分,“能指”是指符号的物质方面,简单来说就是符号的物理存在,“所指”就是“能指”所指代的意义,在一部影片中,“所指”通过“能指”来呈现给观众。[1]麦茨将“能指所指”与电影符号结合,将电影符号视作兼具“能指”物质功能与“所指”意义指代功能的特殊符号,而电影则是容纳这些特殊符号的复杂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符号学主要是通过剥开表层的物质性符号,对隐藏于电影深处的意指性功能系统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揭示电影作为表意系统的内在涵蕴。

二、《绿皮书》的符号解码与意义呈现

(一)人物符号

人物符号是电影中最主要的符号系统,人物的台词、表情甚至服饰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是道具符号等其他符号产生意义的前提。电影中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层面具有一定作用,而主角以及圍绕主角发散的人物关系则是整部电影的叙事主线。电影中的人物符号至少有三层意义建构,第一层是角色自身的建构,第二层是深层隐喻的建构,第三层是人物角色本身与其他角色交际关系的外延建构。[2]

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是分析电影人物关系常用的理论,该理论是对简单二元对立模式的一种扩充,这种四元对立模式使得叙事分析的实现更为完善。这个符号矩阵主要是由四个部分组成:X、反X、非反X和非X。电影的矛盾冲突点一般根源于X和反X的对立,在矛盾演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非反X和非X这两个角色定位。非X与非反X各自与X与反X存在矛盾,在电影中起到丰富情节的功能。[3]

根据电影剧情,大致可形成以下符号矩阵。

雪莉(X)与托尼(反X)之间的矛盾是电影的叙事主线,二者之间不仅是不同社会阶级、不同文化的碰撞,还是角色所隐喻的精神碰撞。在角色本身的第一层建构上,与以往描述跨人种友谊的电影《遗愿清单》《触不可及》不同,电影在摒弃了“穷黑人富白人”套路,而是选择了非典型的“富黑人穷白人”的角色设定。

雪莉(X):年少成名的钢琴演奏家,是居住在市中心的中产阶级。与物质财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神财富的匮乏,他几乎没有朋友,与唯一的家人也断绝联系,有一段失败的婚姻。这种精神世界的空洞状态导致他处在理想与现实的分离状态,一方面是中产的社会地位,这是雪莉理想状态的生活,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肤色和种族,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了维护理想的生活状态,雪莉以无可指摘的生活方式约束自己,对人礼貌疏离,与自己的族群划清界限,向白人文化靠拢。雪莉这个角色在电影中隐喻着尊严,电影中雪莉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哪怕面对其他白人的刁难,既不妥协也不抗争,以一种近乎委曲求全的方式来维护尊严。

托尼·利普(反X):居住在黑人聚居区的底层白人,同为底层的他对黑人抱有严重的刻板印象和抵触心理。他会丢掉黑人修理工使用过的水杯,会以恶毒的称呼代表黑人。身处底层的托尼也有许多闪光点,心思活络又有道德底线,心系家庭热爱生活。电影中的托尼隐喻着勇气,他有勇气去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不逃避也不怨天尤人。

雪莉(X)与托尼(反X)的矛盾关系经历了由对立到统一的动态过程,二者关系的转折点也是剧情的冲突点。在一开始,二者是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由各自的社会地位决定。在电影中,雪莉以俯视的角度面对托尼,而托尼是以仰视的角度面对雪莉。这一组镜头将二人地位、学识以及其他的差异用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来,更暗示着这一对钢琴家与夜店打手的组合将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此时二者处在雇主与雇员的契约关系下的疏离状态中。二者关系的转折发生在巡演第二站,托尼为了施坦威钢琴对巡演员工举起拳头。此时的托尼已经开始欣赏雪莉的演奏,也逐渐开始理解这个孤独的演奏家。在经历了诸多事件后,二者的关系从疏离走向统一,最终在圣诞节家宴的镜头中达到了高潮。

雪莉(X)与其他白人(非X),托尼(反X)与其他黑人(非反X)各自存在着矛盾,主要起着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变化的作用。雪莉从一开始主动靠近白人文化,疏远黑人族群。但是白人只是把他当作娱乐消遣,即是他再怎么委曲求全,也不可能融入白人族群。在巡演的最后一站,雪莉第一次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选择正面与不公正待遇冲突,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拼命融入白人使自己像个白人,而是与自己的肤色和解。托尼从一开始对黑人抱有抵触心理,到最后在橘鸟酒吧中与众多黑人一起欣赏音乐,他已经把善意从雪莉扩展到整个族群。

(二)道具符号

电影中的道具是物质化的符号体系,能够通过表象传达深层意涵。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道具符号往往与人物符号密切链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透过表象反映着人物符号的变化。

钢琴是电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道具符号,贯穿了主角二人相识相交相惜的全过程,而符号本身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在二人的相识阶段,借由钢琴创造出了南下巡演的情景,将身份地位迥异的主角二人相连。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能指即意符,是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想象。所指即意指,是所指代事物的意义。[4]在相识期的钢琴符号是借助施坦威钢琴这一外衣来指代的,昂贵的品牌钢琴即是能指,雪莉通过昂贵的钢琴维护自身地位,是自己像个白人的努力即是背后的意指。

施坦威钢琴是昂贵的钢琴品牌,采用这一外衣,一方面是从侧面凸显主角二人的天差地别,另一方面是为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埋下伏笔。在二人的相识阶段,施坦威钢琴起到了突显差距的作用,雪莉只用施坦威钢琴来演奏音乐,而托尼连雪莉专辑的封面都看不懂,二人的矛盾冲突也暗含在这种极大的差异之中。在二人的相交阶段,面对巡演工作人员因为轻视黑人,用一架堆满垃圾的破钢琴打发雪莉的行为,托尼用武力手段解决,并在音乐厅中欣赏了雪莉的演奏。这里正是上面埋下的伏笔,既侧面刻画了托尼遵守契约精神,按照雪莉的要求完成工作的一面,又与轻视黑人的巡演工作人员形成了对比。托尼没有选择用破钢琴打发雪莉,也没有选择在外面赌博打发自己,此时的托尼已经从心中改变了对雪莉的看法,不再因为他的肤色而选择无差别轻视。在二人相惜的阶段,钢琴这一道具符号脱下了施坦威的外衣,转变成了橘鸟酒吧中的破旧钢琴。在电影中,雪莉第一次有勇气对不公正待遇进行反击,没有选择忍受偏见歧视演奏施坦威钢琴,而托尼也放弃使用武力,而是采用主动离场的方式捍卫尊严。

主角二人在相互的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对方也改变了自己。雪莉从一开始疏离自己的族群,到在橘鸟酒吧中与其他黑人肆意演奏,纵情欢歌。托尼从一开始对黑人抱有敌意轻视的态度,到对雪莉的真诚维护,在黑人酒吧中与雪莉一起享受轻松时光。此时的雪莉已经不再刻意融入白人族群,也与自己的肤色和解。除了固守的尊严,还获得了敢于维护尊严的勇气。此时的托尼放下了刻板印象,与雪莉真诚相惜,更明白了尊严的意义。钢琴是二人从相识到相惜的见证者,也是记录者。

(三)场景符号

电影场景与诸多符号一起建构了电影整体意义,作为信息含量最大的一类符号,电影场景随着情节的推进不断变化,不同的场景也提示着深层意涵。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场景是驾驶汽车与演奏音乐的场景,这两个场景符号代表着南下与巡演这两条叙事线,同时也是在这两个场景中展现雪莉与托尼的矛盾對立的。

1.驾驶场景

在电影中,近一半的镜头是主角二人驾车南下的旅途,许多重要情节也发生此过程中,可以说驾驶场景贯穿了整部电影,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景符号。以公路为电影基本背景的《绿皮书》在叙事属性之外,也具有公路电影独特的批判属性。公路电影绕不开的基本元素是公路及其隐喻。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斯认为在语言符号中,一个符号会因为与另一个符号相似而被代替。从电影符号角度来看,公路在电影中不仅是具体的空间物体与基础设施,更是其他符号的深层隐喻,这也构成了公路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以公路作为叙事主体的载体,通过旅途来隐喻暗示深层意涵。[5]

《绿皮书》通过公路旅途表达的批判属性则是通过主角二人的矛盾冲突表达的。二人一开始的对立关系是暗喻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而烈日下工作的其他黑人凝视坐在车中的雪莉的镜头,既突显了雪莉与自己族群的分离状态,又深化了对黑人种族歧视的批判。在旅途中,主角二人由于一块捡到的石头发生冲突,是不同阶层的碰撞,更是雪莉代表的尊严对托尼的一次冲击,法无禁止并不是事事可为的。捡起一块掉落在外的石头,也给了别人指摘的理由。这里的托尼虽极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雪莉的要求,二者的关系也出现了和缓的趋势。

电影的高潮发生在雪莉在雨中嘶吼的情节中,主角二人被日落镇警察拘捕,(日落镇:天黑后禁止黑人进入的城镇)。在这场公路旅途的高潮部分,主角二人各自代表的尊严与勇气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二人脱身后,在雨夜中爆发了最激烈的冲突,一方是被迫使用自己不愿意使用的方式维护尊严的雪莉,另一方是被勇气冲昏头脑使二人陷入被动局面的托尼。最终,雪莉对托尼敞开了心扉,吼出了自身的尴尬处境:雪莉就像是白人的玩具,他们不是因为尊重喜爱他而邀请他巡演,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有文化。而雪莉自己也变得不黑不白,即没有得到白人的尊重,也没有得到黑人的理解。而他苦心维护的尊严与体面,也在被拘捕后破碎。此时,公路场景由白天专为黑夜,由晴天转为暴雨,附和着主角二人激烈的冲突。

在旅途的最后,电影用一个巧妙的反转将主角二人由分到和的关系展现出来,本该驾驶汽车的托尼在后座酣睡,而雪莉则驾驶汽车在平安夜将二人带回纽约。此时二人之间已经不再是雇主雇员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黑白肤色的对立关系,二者转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此时的驾驶场景也从空旷荒凉的公路,变成了灯光闪烁的城市,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与电影合家欢的结局契合。

2.演奏场景

钢琴演奏场景在电影中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现主角二人的矛盾对立关系,从一开始高雅的音乐厅到最后的平民橘鸟酒吧,场景的更迭也反映着主角二人关系由对立到统一的转变。在巡演的第一站,托尼没有进入演奏场景,而是在窗外远距离欣赏,这道窗户犹如一道无形帷幕横亘在二者之间,虽然托尼已经开始欣赏雪莉的才华,但是还是有一道看不见但摸得着的墙介于二人之间。这时,在二者的关系中,对立占据主导地位。在巡演的下一站,托尼已经处在演奏场景中。这时的他已经消解了大部分对雪莉的抵触情绪,为了雪莉指定的施坦威钢琴不惜动用武力,不自觉地已经沉浸在在雪莉的演奏中,与有荣焉地看着舞台下的听众。而在给妻子的信中,托尼也展示出了对雪莉的关心,由单纯的工作雇主转为一个同行的友人,也封信也为后来雪莉为托尼口述信件埋下了伏笔。

而二者关系的完全逆转则发生在巡演的最后一站,这里的演奏场景是矛盾的对立场,是雪莉和托尼与代表着极端种族歧视的巡演主办方的冲突。雪莉为了托尼让步,而托尼选择维护雪莉的尊严,二人在橘鸟酒吧的演奏場景中实现了关系的完全逆转。在该演奏场景中,出场的人物角色由白人变为黑人,由安静优雅的音乐厅变为嘈杂的酒吧,这也暗示着主角二人各自的变化。一开始对黑人抵触的托尼可以在有色人种酒吧中与众多黑人一起享受雪莉的演奏,他对与黑人的抵触和刻板印象已经消失,也重拾了消失已久的尊严。而雪莉从一开疏离自己的族群,到接受自己的肤色,为普通黑人听众演奏了高雅与通俗的音乐,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肤色,对自己坚持固守的尊严和解,也拥有了维护自我尊严的勇气。

三、结语

麦茨认为,影像是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而每一帧影像都可以视作电影的微小元素,影像中的每个人物、道具物体的形象、特殊场景、背景音乐等元素都可以构成独立的符号系统。由麦茨的观点可以得出,电影实质上是一个多符号系统的有机整体,电影中的每一个符号系统都承载了电影所要表述的精神内涵,从电影符号学解读电影,不仅可以梳理电影表层内容,还能通过解码符号系统,剖析电影深层意涵。

《绿皮书》这部电影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无论是人物塑造的饱满程度还是在细节处的巧妙设置,都使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更兼具了教化意义。从电影符号学角度进行剖析,能更清楚的展示电影想要传达的尊严与勇气的深层意涵,能更深入地领悟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而引导个体对现存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产生超越电影本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佳惠.《绿皮书》中的人物符号和叙事主题[J].戏剧之家,2021,(36):172-173.

[2]陈思佳.从电影符号学视角探析人物符号的主要表现形式[J].声屏世界,2022,(01):53-54.

[3]杨景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下的《肖申克的救赎》[J].青年文学家,2021,(09):149-151.

[4]石航.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能指、所指及其多元意指[J].作家天地,2020,(15):162-163+171.

[5]尹晓楠.在路上:公路电影中的空间表征与本体叙事[J].电影评介,2021,(Z1):72-75.

作者简介:

胡宇晨,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绿皮书文化内涵
与孤独作战 喝一碗《绿皮书》煲的“鸡汤”
车迷(2021年12期)2021-04-19 12:18:26
碰瓷的绿皮书
夜半花
像命中注定,唐和托尼同年去世,才有了《绿皮书》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26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16
2014中国环境绿皮书发布
环境与生活(2014年6期)2014-04-03 09: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