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郭彦超 张梦竹 郭成
摘 要:在地大物博、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内蒙古自治区,许多生物学课程资源被开发运用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为推进内蒙古地区教育改革的实施和发展,增强内蒙古地区人民对内蒙古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蒙古文化。文章结合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从该地区特色资源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入手,利用内蒙古地区的本土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内蒙古自然风光、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特色资源的作用,融入生物教育教学。
关键词:内蒙古;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2-0084-04
课程资源是指一切能够与课程教学相联系,能作为教师教学的条件和材料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课程资源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并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保障。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传播生物学知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包括自然、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一切利于教师实现生物学课程目标、提高生物专业素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各类资源。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关于教育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首次提出教育资源,指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的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资源[1,2]。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3],自此,我国学者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课程资源运用到各科课程的教学中,如2004年向文剑分析了陇东地区的本土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从校本课程出发,构建了将陇东地区的民间戏曲、歌谣和古迹名胜等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4]。2005年卢月红首次论述了学校美术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博物馆的相关资源对于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在积极主动的了解并将博物馆资源融入美术课程教学[5]。此后,许多学者纷纷开始将全国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运用到中学生物课程中,如2006年席广涛调查了桂林市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研究现状,并就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6]。2009年姚胜基于对虎耳草的采集培养、茶叶的扦插和果蝇实验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对皖南农村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实践研究[7]。2012年曾秋珍通过对梅州市的濒危物种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并将其作为案例融入高中生物课程,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利弊[8]。2008年卢福好将岭南水乡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生物学科竞赛和生物学科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与岭南水乡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分析[9]。全国各地的学者纷纷开展对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使我国被开发出来的中学生物课程资源日益丰富。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极具特色的自然风光、风格奇异的风土人情,拥有本地域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森林资源,“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古代文人对其壮丽景色的赞美。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虽然已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现代化生活,但其依旧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拥有本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医药文化等。目前,将内蒙古特色资源作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很少,或是局限于内蒙古某旗县地区,或是针对初中生物课程进行开发利用,如2019年黄丽琴调查研究了锡林浩特市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并以蔬菜种植、草原物种采集等具体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将锡林浩特市的校园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风俗习惯资源等地方特色生物资源融入初中生物课程的途径和方法[10]。2020年都兰基于民俗课程资源不足和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蒙古族游牧生活中蕴藏的生物学课程资源[11]。2021年张一丹通过对包头市的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创建了“包头市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库”公众号,并结合已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案例分析[12]。2022年孙彤彤梳理研究了内蒙古奈曼旗农业、旅游景点和家庭等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并结合该课程资源进行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以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13]。因此,對内蒙古地区独有的天然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并将该地区的生物学课程资源与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进行联系,既能推进内蒙古地区教育改革的实施和发展,又能为一线中学生物教师提供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开发案例,也能帮助学生逐步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内蒙古民俗特色的情感态度,还能充分挖掘并传播具有优秀底蕴文化的内蒙古天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内蒙古地区人民对内蒙古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了解内蒙古的独特文化。
2 内蒙古特色资源与中学生物教学衔接
2.1 内蒙古特色草原资源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总面积约2500多万公顷,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牧场,被称作世界上最好的且保存完好的草原,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据统计,该草原共有1600余种草原植物资源,其中蒙药用植物约534种[14],共有鸟类328余种,脊椎动物489种,占全国总数的11%,有近3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7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12种药用类动物,还有264种野生动物列入了我国保护的具有生态、研究和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15]。因此开发内蒙古的自然风光资源,可为内蒙古各学校教师进行生物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开发内蒙古这一特殊天然草原资源可用于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教材的教学。首先,该草原地跨三个地带,将内蒙古大草原上具有多样的生物群落应用于第2章“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草本层(如冰草、苜蓿)、灌木层(如沙棘、紫荆)和乔木层(如樟子松、黄杨)等,或通过蚜虫、羊群和鸟类(如猛鸮、苍鹭)等草原群落去认识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感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其次,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可以应用于第2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和第3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该草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如冰草和蒙古兔之间的捕食关系、狼和鹰之间的竞争关系等,了解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一步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草原中“蒙古兔吃草、狐狸捕食兔和猞猁捕食狐狸”的视频,通过问题串提问学生,如:该视频中体现的草原生态系统包含哪些组成成分?各成分包括哪些生物?能否根据该视频绘制一条食物链?等,以此引导学生分析该草原中其他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通过教学能独自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和区分各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再次,草原中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可以开发并应用于第4章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通过介绍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中的一些药用植物(如聚花风铃草、二色补血草和红景天等),既具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直接价值,也具有防风固沙、制造有机物提供氧气等间接价值,还能作为中药材在未来能成为治疗某种疾病的潜在价值,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此外通过介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驼鹿、紫貂、大鸨和赤狐等因人类活动和非法捕杀等各种人为因素致其濒危的几种动物,以此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人类的行为不仅造成生态破坏,更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社会责任意识。
再例,利用该草原丰富的植被资源还可以进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教学。以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植被资源为例,通过提问为什么内蒙古地区的植被到秋冬季节大部分树叶都变红或变黄了呢?在晚秋时节这些植被的叶子中哪种色素含量较高?这些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等对本节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如秋冬季节内蒙古地区温度过低,叶绿素容易分解,而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所以秋天叶子变黄,进而分别对色素种类和对光吸收的差别,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一一讲解,也可借此阐述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2.2 内蒙古特色饮食文化资源
在此简述内蒙古特色饮食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马奶酒和手把肉。
马奶酒被蒙古族人民誉为“蒙古八珍”之一,是选用新鲜马奶和乳清液,加入发酵剂,经过撞击发酵法或蒸馏法等传统独特工艺,发酵酿制形成的一种低酒精浓度的特殊饮料,马奶酒中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极高,此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1、K和D等)和矿物质(钾、钙、钠、磷和镁等),具有舒筋、活血、驱寒、健胃等功效,是蒙古人民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蒙古族人民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制作马奶酒等食物,历史悠久,可通过介绍在发酵过程中马奶酒中的乳酸被乳酸菌产生的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再由酵母菌将这些单糖发酵产生酒精等酿酒原理,用于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马奶酒的制作原理理解酵母菌能在无氧环境下将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细胞呼吸过程。此外,也可用于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章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制作本土的传统发酵食物,认识发酵食物的利与弊,并合理食用。在该节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马奶和葡萄分别制作马奶酒和葡萄酒,在此期间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协助,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制作马奶酒和葡萄酒的异同点及原因,让学生改变教材提供的实验材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刻板印象,形成敢设想、多尝试的思维习惯。
内蒙古著名的传统名菜“手把羊肉”,多选用草原上的两龄羊,制作工艺简单,原汁原味。手把羊肉含磷脂多,高蛋白,有益气补虚、健脾开胃、补肾壮阳、温中暖下等功效,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也是蒙古族必备的待客佳肴。
开发内蒙古这一独特资源可用于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与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教学。在该节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可利用“手把羊肉”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南北地域差异,分析该地区人民大量吃肉的原因,还可通过问题串,如大量进食羊肉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吗?能毫无节制的进食羊肉吗?羊肉中哪些部位分别富含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脂肪的作用有哪些?等对本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细胞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学会关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食品安全、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社会议题,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此外,“手把羊肉”也可作为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中探究·实践模块《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健康文明是生活习惯。
2.3 内蒙古特色民风民俗资源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在秋收时节,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而举行的盛会,主要包括摔跤、赛马和射箭等多个传统比赛项目,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2006年“那达慕”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达慕”作为草原上一年一度的盛会,草原人民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在比赛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开发这一资源可用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的教学。而骑马、射箭等各种比赛项目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所以开发这一资源也可用于《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等内容的教学。在为期五天的“那达慕”盛会中,各比赛项目危险而刺激,在比赛过程中人员偶有受伤现象,在这种大型聚集活动中。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等各种突发事件,且比赛期间人员混杂,可能会出现传染病等各种疾病的流行。因此开发此资源可用于《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中“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等内容的教学,还可以进行“流行性感冒、HIV与艾滋病的预防”等内容的教育,也可联系目前全球经历的最大危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进行卫生安全教育。
3 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课程资源可以应用于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知识讲授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可以应用于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实践模块的学习,促使学生联系本土资源实施实验,培养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开发我国本土资源,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生物学课程资源中,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3],也是我国一线生物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得天独厚,生物学课程资源丰富,仍有大量未被开发的生物学课程资源等待被探索并建立成为一个完善的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生物学课程资源库,为一线中学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I[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罗登亿.新疆特色生物学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1.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02).
〔4〕向文剑.陇东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研究和实践尝试[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5〕卢红月.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合作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6〕席广涛,韦艳艳,杨华.桂林市生物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及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20(01):136-139.
〔7〕姚胜.皖南农村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8〕曾秋珍.客家地区高中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9〕卢福好.岭南水乡文化资源与初中生物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08,26(04):55-56.
〔10〕黄丽琴.锡林浩特市初中生物课程中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现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11〕都兰.蒙古民族文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12〕张一丹.包头市高中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13〕孙彤彤.奈曼旗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14〕王君.呼伦贝尔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J].内蒙古林业,1992,37(11):20-21.
〔15〕宋雪.呼伦贝尔市全力保护野生动物资源[J].内蒙古林业,2021,66(10):24-25.
收稿日期:2022-10-03
通讯作者:郭成(1969-),男,内蒙古赤峰市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草药绿色防控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建设专业项目;赤峰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项目(CFXYYLXKB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