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芳兰
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加具体明确。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地位的确立,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学科,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获得提升与发展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注重材料积累,提升思维认知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知识经验来实现的,这里的“知识经验”指的就是思维材料。在教学中,学生由于受认知经验所限,思维发展受到制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材料的积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唤醒生活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验越丰富,思维发展就越充足。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提供丰富的认知材料,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奠基。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一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等,以及老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用多种视角去观察和表达,而对于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鸡的情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着猜测和想象默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母鸡的语言体会母鸡的特点。一位学生说:“‘发现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这句话把母鸡是如何照顾儿女吃食的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很有意思。”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过程,这是对生活中原有经验重组而实现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二是提供知识经验。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犹如浮萍,缺乏应有的根基,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如果学生对于作者由丁香引起了怎样的思考,或者自古以来一些文人志士常借丁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缺乏了解,那么就很难感受到“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等句子的真正意思,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以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丁香的诗句,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如此教学,学生对于作者的表达主旨感受得会更加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意义层面去建构知识,可以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从文化层面到自我觉醒,充满了发展与成就感。认知能力与思维材料的积累密切相关,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把丰富适切的学习材料引入课堂,以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的思维在材料积累的驱动下不断向高阶发展。
二、完善思维过程,实现能力迁移
学生的思维是在课堂中发展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产生的过程。学习过程包括实践与运用,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完善学生思维出发设计出可以促进学生真正参与的学习活动,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迁移运用中得到提升。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几个层次的活动设计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把故事讲好,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建构中得以提升。一是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以及他最后变成了石头三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提炼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发展学生的概括性思维。二是学习交流,说说海力布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三是让学生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这里的以海力布的口吻其实就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讲故事,当以海力布的口吻讲述故事的时候,对于课文中描写海力布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就需要改成“我”,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变换人称讲述的指导,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故事相对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来说稍微简单些,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一些情节,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四是拓展讲述,形成能力。《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完了,那么,其他的民间故事会不会讲呢?教师向学生推荐《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学过的方法创造性地讲述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也使学生对于如何讲述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习是一个持续建构的过程,掌握语文知识及规律等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练习、整合等多种策略方法方能完成。在《猎人海力布》教学中,从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到创造性讲述故事,学生的思维将不断得到加强与锻炼。
三、设计任务情境,助力思维提升
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也是助推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任务情境的设计,以让学生真正把问题与文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的思維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解决任务,学生获得了对课文中人物的深刻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自然会得到提升。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组学习任务:默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借助课后练习中的提示把这个故事讲一讲;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描写水手的相关句子,说说水手的几次“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关系;答记者问,了解船长的思维活动;思辨性阅读,说说船长的办法好不好。这些任务有共同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习任务群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核心目标的达成。二是具有情境性,教师发布的是真实的学习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结合课后练习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出具有序列性和连贯性的学习任务。三是具有挑战性,教师设计的任务有些是学生无法从课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完成的,如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即探究船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往海里跳的原因,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与船长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来进行。再如:“船长为什么命令孩子向海里跳?如果孩子没有跳,船长真的会开枪吗?”这些问题都需要让学生走进船长内心去寻找答案。又如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讨论:“船长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问题就属于发散性思维问题,要想知道船长的方法好不好,就需要明确在当时情形下营救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是最便于执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孩子的。这些问题解决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设计适切的任务情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任务的设计要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跳水》一课中,教师结合课文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这也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注重完善学生思维过程,依托问题情境来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