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3-05-30 03:49路彦峰
幸福家庭 2023年2期
关键词:法治心理健康道德

路彦峰

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会导致他们产生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为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拥有勇气,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开展科学的心理引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包含许多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本文着重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作用和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特有的优势,塑造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养与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还应对学生开展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通过课程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那么他们很难以正常的心理状态认知与理解某些事物,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努力纠正自己的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学生孤僻、不合群、自卑敏感、自我主义等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有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不敢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其掌握交友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伴和谐相处。

(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五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快乐”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快乐教育的方式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驱散心中的负能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有学生说,当产生烦躁的心理情绪时,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可以排解心中烦闷的情绪,让自己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不再烦躁。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师既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又能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家在这里”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山水美景,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活动,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用个人喜欢的方式来记载自己在家乡留下的足迹。这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情感共鸣,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引入哲理故事,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塑造是非观念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出现不良的心理倾向,甚至可能导致内心受到伤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哲理故事,借助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立木为信”“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有关诚信的哲理故事,让学生理解这些故事蕴含的哲理,深刻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明白失信害人害己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他人失信于自己的行为,并主动帮助他人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

(二)开展主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来引导学生对某些心理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与探究,纠正学生对相关心理问题的认知。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五年级下册“尝尝苦滋味”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如何应对挫折和困境”这个主题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对“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展开深入的讨论,从而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体会到与同伴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在集体讨论中,学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围绕“如何看待负面心理,迎接挫折与困境”这个问题进行思维的碰撞,并发表观点,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建议。小学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受到一定的抗挫折教育,从而磨炼其意志品质,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和心理防御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毅顽强的品质。

(三)开展情境教学,启发学生心理感悟与独立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某些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减少知识的抽象性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阻碍。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结合情境教学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的情感色彩,抓住情境中的各种有效信息,展开有效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从而在师生互动中有效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六年级下册“学会尊重”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如创设一个角色扮演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当作一个超市,在超市这个情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收银员、顾客、老板等。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收银员与顾客发生争吵的情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理解和宽容他人,用心与他人沟通交流。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能一改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上,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实践体验中形成健康的心理。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操场开展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些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敢做或从未尝试过的事,然后鼓励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努力尝试自己曾经不敢做或从未体验过的事,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的学生比较胆小、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教师可以举行演讲比赛或校园辩论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不自信的心理;有的学生从来没有给父母写过信,没有向父母表达过自己的心迹,教师可以开展“给父母写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父母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有的学生比较依赖父母,缺乏安全感,教师可以开展“自主整理床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独立、自我成长,提升学生自立自强的思想品质和自主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缺乏共情心理,道德情感比较淡漠,教师可以开展以团结协作为主题的集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

结语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道德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在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寻找疏导负面心理情绪的方法,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栽种一颗美好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心理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街小学)

猜你喜欢
法治心理健康道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