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双困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2023-05-30 02:35伍新龄谭冠晖陈福北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就业

伍新龄 谭冠晖 陈福北

【摘要】本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显著因素主要有10项(P<0.01),其中,对“双困生”影响较大的显著性因素为理想的工作单位类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应岗位的了解程度、考虑就业的时间点、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为此提出“双困生”就业帮扶的建议,以帮助“双困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影响因素 “双困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073-06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稳就业,保民生”一直是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单独列为工作任务之一,并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凸显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双困生”的择业问题事关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目前“双困生”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指经济、心理双困难的学生,另一种是指经济、就业双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本研究借鉴后者定义,本文的“双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且对成功就业缺乏信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家庭条件、资源获取方面偏弱,在就业择业和社会竞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做好“双困生”的就业择业工作有助于落实国家“稳就业、保民生”政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根据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变化来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的一门课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找准个人就业目标、提升学校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和就业情况,笔者做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显著因素主要有10项,其中对“双困生”影响较大的显著性因素为理想的工作单位类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应岗位的了解程度、考虑就业的时间点、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了解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专业认同感等,对“双困生”进行就业帮扶,促进“双困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学生通过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依据就业形势制订个人就业计划,并对其进行动态评估调整,以达到人职匹配的过程。当前,就业市场的政策性岗位呈缩减趋势。在企业可提供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大学生特别是“双困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显得越发重要。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开调研,调查问卷时间为2022年4月至6月,共收回问卷7 598份,其中大一占52.7%,大二占36.3%,大三占11%。

笔者运用SPSS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α信度系数为0.812,信度较好,符合信度要求;KMO值为0.94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P值为0.000,问卷效度达到显著水平,符合要求,可以作为调研分析依据。

文章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4个层面进行分析,采用利克特式量表中的五点量表形式,被试的每个题项回答賦值为“5=完全符合”“4=比较符合”“3=一般”“2=比较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哪个层面得分越高,代表在该方面越成熟,详见表1(见下页)。其中,“双困生”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情况见表2(见下页)。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得分均低于总体得分,表明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且不能很好地推进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层面和反馈层面的得分均高于总体得分,表明学生能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较好的认知,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能做到及时反馈。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较低,总体得分为3.24,仅占总分的64.8%,说明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并且为之付诸行动。

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双困生”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情况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相符合。“双困生”在认知和反馈方面得分略低于整体得分情况,但是在准备和行为方面略高于整体得分情况。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调研发现,有64.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就业(含升学深造),35.9%的学生对毕业后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这是导致学生不就业和慢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63.6%的学生比较有信心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36.4%的学生没有信心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1.个人背景特征分析

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背景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广西本地,其中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占87.2%;绝大部分学生的双亲学历在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占比90%以上;大部分学生双亲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或农业劳动者,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建档立卡户家庭子女占比19.7%。

2.人力资本情况分析

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实习经历、技能提升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55.8%的学生是从上大学以后才有机会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小部分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绝大部分的高校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若因课程时间不足未及开课,则后期会安排相应课程内容;若因学生个人原因错过学习时间,学校会通过线上平台推出相应内容供学生学习,做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全覆盖。

在校期间有学生干部经历和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比例接近1∶1;在校期间有兼职或实习经历的学生占51.4%,其中,有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的学生占15.7%;在校期间考取技能证书的学生比例为67.5%,大部分学生选择考取技能证书以提升自身能力。

(二)就业认知情况分析

文章对大学生的就业认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对当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相对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8%和8.3%,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形势缺乏了解,学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86.4%的学生通过提升自身技能、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来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91.9%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从事的岗位有相对清楚的了解;97.5%的学生认同工作和专业对口,但是其中49.6%的学生并不执著于专业对口,可以接受不对口的工作;5.1%的学生则认为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无关紧要;但是有26.5%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学校注意,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并且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

65.7%的学生找工作的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分担父母压力和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会优先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月薪期望在3 000—5 000元的学生占比为62.66%,这个薪资期望目前基本符合绝大部分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對自己行业的薪资待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51.4%的学生在期望值与实际单位不相符时会选择边找其他工作边干,这个反映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三)就业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文章利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10个因素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有显著性影响(P<0.01),详见表6。

根据表6,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对“双困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得到相关分析数据,详见表7。

笔者对影响就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双困生”毕业后择业的显著性因素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理想的工作单位类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应岗位的了解程度、考虑就业的时间点、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

“双困生”倾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对在私营企业就业的热情不高,这也是当前整体就业的一大趋势。受疫情影响,大型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用人缩减,政策性岗位有限,学生扎堆热门体制内岗位不利于促进学生就业。这需要学校在教育引导学生就业时,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大学期间,“双困生”考虑就业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促进就业。学校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就业教育时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不只是毕业生的事情,而是每一名学生进入大学时就需要考虑的事情,并从一开始就要逐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及时并充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就业规划教育。一般来说,在大学期间有当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更能明确毕业后的目标;对所学专业岗位越了解、学习成绩越好的“双困生”越能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并为学生制订学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其竞选并承担适当的学生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促进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学生对工作与专业的关系的正确认知和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高,有利于其毕业后顺利就业。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学,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专业与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的关系,并对专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有利于学生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能更好地做出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总体来看,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越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越大,越有利于促进学生毕业后就业。

总之,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更能够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双困生”就业帮扶的建议

建立“双困生”档案并重点给予帮扶。目前每所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建有完善的档案资料信息库,建议各高校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困生”档案。学校开展就业生涯、就业选择等方面的筛查性问卷调查,筛选出那些个人素质、家庭条件、资源获取方面偏弱,就业择业和社会竞争相对弱势,且对成功就业缺乏信心的学生,从大一阶段开始进行重点帮扶,逐步提升他们的认识、技能、自信心、实践经历等,让这些学生摆脱“双困生”的困局,实现较好的就业理想。

引导“双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疫情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策性岗位将继续紧缩,市场提供的岗位呈现下降的趋势也会持续较长时间,而专升本的名额又已基本达到饱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高校应更加积极地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促进乡村振兴;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让国家急需的岗位能获得急需的人才。高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让学生懂得,在基层岗位工作达到年限后,可继续留在基层工作,也可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寻求另外的工作,让自己有更多的工作经验。这对国家、社会、个人来说,都是较好的一种选择。

增强“双困生”专业认同感,提升其专业实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介绍专题讲座、在就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邀请本专业毕业后工作有成绩的学长回校演讲等方式,使学生对专业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增加学生对专业相关的行业及就业形势的了解;让学生对行业发展、薪资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切勿好高骛远。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未来的就业环境,同时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为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加强“双困生”的学习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会有比较明确的规划,也更有信心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教师要加强对“双困生”的学习指导工作,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从而增强就业信心,促进就业。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考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团队,加强对“双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对“双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行一对多的重点帮扶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把“双困生”的就业预期引导到合理的水平;宣传国家就业相关政策,让学生在利好政策中实现高质量就业。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就业难度较大的“双困生”,教师要针对其个人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以取得最大的帮扶效果。

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企业,了解专业领域相关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及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做到供需平衡合理;不断开拓就业市场,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的形式,为“双困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岗位,在人职匹配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就业。

本次调研发现的“双困生”现状和问题为高校做好“双困生”帮扶和就业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样本。高校應积极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双困生”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好学生就业的基础;不断研究“双困生”帮扶新措施、新办法、新政策,不断总结经验。相信在各高校的重视和努力下,“双困生”一定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1]许世梅.高校“双困生”择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M大学的实证调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7).

[2]王亮.新时期高校就业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研究:以安徽省某普通高校“双困”毕业生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董涛.高职院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的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434(23).

[4]詹玉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4).

[5]高英姿.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资助研究重点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与靶向帮扶途径研究”(2020ZJY114)、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科研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招生、培养、管理联动机制研究与实践”(Y2021KY05)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高校‘双困生全就业帮扶路径研究”(Y2021SZ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伍新龄,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谭冠晖,通讯作者,正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双创和就业指导、工业产业经济;陈福北,教授,现就职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就业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