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际中文教育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属于国际文化交流的范畴,对目的国或地区的社会环境较为敏感,因而近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较大。针对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模式及趋势,本研究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国外相关机构开发的一批国际中文教育“云”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平台的功能和规模出发,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行业“云”平台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未来国际中文教育“云”模态发展的三点思考,即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兼顾综合与特色培育市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全球品牌。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云”模态
新冠疫情冲击了全球既有秩序,作为“国际敏感型”事业的国际中文教育也受到明显影响,既有的传播模式受到挑战,海外中文推广面临困境。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业内学者也在不断探索出路,提出了一些基于网络传播的教育教学措施,如线上教学法、海外中文拓展的“云”策略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21年12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行了一系列以“新形势、新问题、新方案”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与会学者们提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传统中文教育转型升级,以实现中文在线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标志着一个新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基于这种发展形势,系统地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云”模态的表现形式、特点、发展路径及其策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用性和战略性价值。
一、疫情下的国际环境与国际中文教育发展
过去数年,受疫情全球性蔓延的影响,国内外的整体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上出现了强劲的逆全球化浪潮。目前为止,这种趋势并没有减弱的迹象,且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影响着全球格局。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受疫情持续影响,世界经济陷入百年未遇之衰退。金融市场波动,全球贸易萎缩,跨国投资锐减,众多行业陷入停滞状态。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相当于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跌幅的7倍,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2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以应对通胀,俄乌冲突造成了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中美之间的“芯片战争”冲击供应链,部分重要原材料供应受阻,这些都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是国际交往普遍受阻。疫情发生后,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入境,从而使大量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商业活动和教育合作等国际交往活动停滞,全球范围内人员流动受到了极大限制。国际交流和合作面临重重阻碍,信息、资金、技术的流动更加迟缓。
三是国际冲突加剧。疫情的蔓延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到来,世界局势变得更加动荡。歐美发达经济体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制造区域性冲突,并从中牟取利益。特别是美国采取一系列关税措施,矛头直指中国高科技领域,意图通过对华科技围堵与封锁来全面遏制中国崛起。此外,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使本已受到重挫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新的打击,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四是民族主义开始蔓延。伴随着疫情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加之波及世界的逆全球化潮流,多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极端排外事件时有发生,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国际贸易多边体系面临严重挑战。
整体上看,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推广属于国际文化交流的范畴,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逆全球化的潮流显然会对文化的海外传播造成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推广严重受挫,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被迫关闭,一些文化交流项目也被迫取消。此外,经济衰退导致的政府经费紧张和公司经营乏力也冲击了国际中文教育行业的发展,行业内一度出现“国外学生进不来、汉教老师派不出去”的现象。面对种种挑战,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因时因势采取不同措施,力促国际文化交流回温。疫情虽然改变了国际中文传播的方式和路径,但总体上并没有改变世界“汉语热”的状态。
二、国际中文教育“云”模态及其类别
“云”是网络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广义上来说一般指把多台网络服务器并联,进行分布式网格计算,向用户提供在线的各类基于网络的服务,如在线软件使用、数据存储和统计分析等;狭义上一般指用户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避免浪费,集中化的计算模式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承担较为复杂的任务,这在个人电脑上是很难完成的。除此之外,“云”计算还具有初期投入少、运营成本低、发展模式新等优点。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也表现出“云”发展趋势,平台按规模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一)中文国际教育的大型“云”平台
大型平台就是面向全球的、使用群体广泛的、一般由官方承建并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类平台以公益性为主,不针对特定用户,没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和营利模式,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经费划拨来建设和运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文联盟”平台。另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私营在线平台,主要分两类:一是中介性的平台,其本身没有专业性的服务项目,主要为全球的外语学习者提供跨语种的翻译和学习业务等中介服务,通过收取中介费和广告费营利;二是在线真人直播平台,目前发展较好、较为活跃有Lingo Bus、考拉知道、Lingo Ace、赛酷雅、唐风汉语、中文路等,这类平台的特点是规模大、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
(二)中文国际教育的中型“云”平台
中型平台规模上比大型平台稍小,在特征上也有差异,侧重于具体的某个方面任务的学习,比大型平台的目标定位更具体。例如,专门针对特定群体的网络学习需求而开发的真人直播课堂,以短视频为主的慕课以及基于AI技术开发的网络学习、辅导和测试一体化的在线学习应用。
相较于大型平台,中型平台以公司化运营为主,发展的政策导向性和公益性不强。例如,Chineasy主要是针对西方人学习汉字而开发的一套形象化的卡片式学习方案,摆脱了传统汉字学习的抽象解释,从而突破文化和文字的隔阂;Chinesepod中文播客也是全球性的汉语学习网站,里面的情境对话非常自然,教学方法也符合认知规律,属于人气较高的中文学习平台。2020年10月,全球首个网络中文课堂——希腊爱琴大学网络中文课堂正式上线。该课堂采用班级制,实行远程直播+群组辅导的教学方式,为每名学员配备了纸质教材和APP。2020年12月,“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落户中国青岛,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服务。以上这类中型平台,其显著特点就是专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
(三)中文国际教育的小型“云”平台
小型平台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平台,只是让用户通过网络端完成某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如手机端汉语单词学习、语法测试、在线听力练习等APP就属于此类。这类产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便捷等优点,一旦被市场接受,用户量增加较快,使用频率也比较高。例如,由外国人开发的汉语学习软件Learn Chinese by Talking Learn,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情境,学习汉语词汇和语法并辅以大量的练习,类似于新概念英语的设计;Hanzi Oracle是基于HSK等级大纲开发的APP,专为用户提供汉字学习服务;Pleco则是针对外国人开发的一款集汉语学习、单词查询、语言翻译等功能于一体的APP,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方法迁移到对外汉语教学词典中,目前也相当流行。其他的小型平台,如Hello HSK、Chinese Skill、Skritter等也都广受欢迎。
三、国际中文教育“云”模态发展的思考
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影响是持续且反复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从目前国际中文教育行业情况来看,未来以“云”为核心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
国际中文教育不是单一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国家对外交流的一部分,反映了国家意志和提升软实力的文化推广战略,具有较强的国家代表性。因此,在考虑海外发展战略时应该将“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有益于行业未来发展的“云端”全球规划,服务国家整体对外战略。在这样的思路下,以本土企业为主培育国际中文教育市场,引导它们在国家宏观规划的范围内发展,并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最终可形成一个以国内为主体、以官方为核心的全球国际中文教育市场,这有利于打造一个政治正确、成本可控、文化多元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环境。
(二)兼顾综合与特色培育市场
虽然近年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但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不断上升,中文的世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际中文教育已然成长为一个规模庞大、空间广阔的市场,“中文+”也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大力推广“中文+”的同时,应该坚守国际中文本身的教育核心地位,通过行业准入和政策引导等措施,规范行业主体运营,实现综合性中文教育和特色化专业教育共同发展,进一步培育国际中文教育市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全球品牌
在資源整合方面,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作为重要平台,集多方资源创建了一批以“云”课堂为载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中文“云”发展平台,将早期的国际中文“走出去”战略发展为扎根全球的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全球化的行业品牌,是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实际上,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实践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该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已经获得成功。我国在2020年年初为应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加紧建设了中小学网络“云”平台,2020年下半年又进行了系统升级,实现了对“小、初、高”的全覆盖。截至2020年年底,该平台的访问量已经超过了20.22亿次,用户覆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以及全球的174个国家和地区,内容包括爱国、法治、防疫、品德、心理健康、生命与安全等方面,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实践证明,在官方力量的主导和扶持下,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出高质量的国际中文教育“云”平台。
二是全国高校普遍涉及国际中文教育。当前,我国的涉外教育主要依托于高等教育阶段,但参与的学校基本都各自为政,并没有整合师资、共享课程,且很多学校也没有把最优秀的师资分配到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被闲置、浪费,还有一部分学校在独自探索中大量重复建设。笔者设想,如果在全国高等教育界成立一个类似于行业联盟的主体,聚集全国高校的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群体细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一系列大、中、小型的“云”平台,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这种策略可迅速改变当前国际中文教育行业诸多主体的师资不足、教学能力不够、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的既有秩序,导致全球政治对立加剧、文化隔阂加深、经济发展乏力,这种整体性的衰退趋势在过去几年间严重影响了全球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本质上属于国际文化交流的范畴,对目的国或地区的社会环境较为敏感,因而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但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不断努力下,中文国际教育在疫情期间迅速由线下向线上成功转型,除了和一些大学合作建设一批全球性的“云”平台,还与国外的政府和机构联合举办了大量的在线涉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网络“云”气象,为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理想的通路。
参考文献:
[1]巴丹,杨绪明,郑东晓,等.“汉语国际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家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2).
[2]林秀琴,吴琳琳.关于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4).
[3]陈闻.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概况”在线课程的领域模型设计[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3).
[4]文秋芳,杨佳.从新冠疫情下的语言国际教育比较看国际中文在线教育的战略价值[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6).
[5]陆俭明,崔希亮,张旺熹,等.“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5).
[6]吴应辉.国际中文教育新动态、新领域与新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责编:文 墨
基金项目:后疫情时代中文国际教育与“云”模态构建研究(编号:22YB236);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
作者简介:李向华(1974— ),男,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言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