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二重唱

2023-05-30 06:10:40林佳颖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落雨阿公泥鳅

林佳颖

导读:《天黑黑要落雨》是“童心童谣绘本”中的一册,以闽南方言童谣与作者幼时经历为创作灵感,讲述了“天上电闪雷鸣”与“地上鸡飞狗跳”的双线故事。在充满人间烟火与泥土气息的图文之中,作者萧翱子表达了儿童对万事万物的柔软童心,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的宽和与博爱,让孩子们在感受汉语方言魅力的同时,也能体验中国艺术的独特风韵。

窗外,暮云四合,夜色渐起。

屋内,“天乌乌,欲落雨。阿公仔,在掘芋。掘啊掘,掘着一粒龙眼核……”,伴随着一阵潮语童声,不时响起咯咯的笑声和玩闹声。

这是童谣绘本《天黑黑要落雨》给我们带来的欢愉。

一、画趣——人间烟火

不知在哪儿瞥见《天黑黑要落雨》这个书名,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本潮汕方言绘本。搜来封面一看,果然有一位典型的“潮汕阿伯”,背景上浓重的水墨与大片的绿野,仿佛氤氲着雷雨天的潮气,又充满农家夏日特有的勃勃生机。

似曾相识,是收到书后的第一观感。翻动着书页,作者对墨色的偏好、用笔的意趣以及浓厚的民间意蕴,都让我不由想起蔡皋老师的《孟姜女哭长城》《宝儿》等作品。不同的是,蔡皋老师的作品用色更淡雅,整体画风也偏于传统与含蓄。相较之下,《天黑黑要落雨》中的用色则显得浓郁很多,人物形象与面部表情的勾勒更灵动。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传统套色印版年画糅合中国民间泥塑造型特征的技法,创造出一种与文字故事契合度极高的艺术风格——传统年画风格往往自带一股热闹、喜庆的“人间烟火味”,特别适合表现“阿公阿婆吵嘴”这种日常琐事,能起到冲突戏剧化、增添趣味的效果。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叠加了中国民间泥塑的造型特点,使“民间的”“土味的”气息愈发浓郁,与方言童谣稚拙、质朴的文字风格极为相融,也使图画呈现出一种原始的生机与力量。

确实,中国故事宜以中国画法来展现,以呈现具有中国风韵的观感。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如何体现真正的儿童趣味、赢得早已习惯大红大绿的孩子们的青睐,这应该是很多原创图画书作者需要面对和考量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传统题材的原创图画书都存在适读年龄偏大、更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情况,如蔡皋老师的《桃花源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于大武老师的《一条大河》、于虹呈的《盘中餐》《十面埋伏》等。面向低龄段孩子的传统题材图画书,经典之作极少。

萧翱子的童谣绘本是当前传统题材图画书中难得的具有儿童视角之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图画上。如在《天黑黑要落雨》中,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阿婆家养的小动物,在面对不同的场景时会做出相应的表情——或惊愕或欢喜,这何尝不是孩子们心境的外在呈现?又如作者另一本童谣绘本《你喜欢什么瓜》,其中一幅“冬瓜地里捉迷藏”的图景让人印象尤其深刻——是的,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这是一个万物有灵、生机勃发的世界。

二、文趣——泥土气息

方言童谣故事当然用方言讲更有味道,但讲着讲着总觉得有些别扭,再用普通话来读,也并不畅快。相较于图画,文字的力量感明显要弱很多。大约是出于让更多人能读懂的考虑,文字故事显然试图在方言与普通话中做出一个相对平衡的改编,其中又掺杂了一些湖南方言,于是就显得不够纯粹、有力。

童谣类绘本最理想的形式莫过于直接以童谣作为文字故事,如周翔老师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周雅雯的《小雨后》,让小读者可以一边结合画面理解文字信息,一边感受汉语言的妙趣。如果确实需要改编成故事,私以为最好能保留一点童谣体的形式与趣味。此外,虽然绘画作者兼任文字创作是图画书创作的理想状态,能使图文更相融,但也常带来一个问题:文字故事往往不尽如人意。相较国外的经典之作(绘本的翻译者往往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国内很多传统主题故事绘本往往难以激发孩子们持久的阅读兴趣。这当中有阅读习惯的影响,但更多原因恐怕在于绘画家在故事内涵的提炼及讲述艺术上尚有提升空间。

幸好,《天黑黑要落雨》以故事的创意、叙事结构的精妙在一定程度上消弥了文字表述上的不足。这是一个双线故事,一条是“天上电闪雷鸣”,一条是“地上鸡飞狗跳”,通过天上的泥鳅掉落地上、地上阿公捡到泥鳅的情节设定,将两条故事线拧在一起,并碰撞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地上故事线基于童谣本身的叙事而展开,天上的故事线则源于作者的想象,完全靠画面讲述小龙一家对亲人的担忧,有无声胜有言之妙。

因为在阅读时跳过了扉页,导致我在给孩子讲述的过程中一直不太理解天上这条故事线,重点都放在讲地上的“鸡飞狗跳”。扉页是图画书中最容易被成人忽略的页面,却往往藏着很多重要信息,如这本书给出的是“天上电闪雷鸣”的隐情——一条小龙和三尾小泥鳅,正齐齐整整地用小推车运送乌云。只有看到了这点,捋清小龙和泥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后面阿公阿婆要煮小泥鳅时,天上小龙和小泥鳅又焦急又担心的表情,才能把两条故事串讲好。

故事始于天上小泥鳅一家运送乌云,在天上轰隆隆、地下闹哄哄中达到高潮,最后在小孩与小动物们的笑逐颜开中戛然而止。文末附录了童谣原文,让读者自然生起念诵之意,从而获得二次阅读的乐趣。但我发现附录的文本也并不适合用潮汕话来念诵,再一查,原来是一场美丽的误解,这是闽南童谣而不是潮汕童谣。不过又何妨,潮汕話本就是闽南语系的一支,为了更顺口,来改一改吧。

天乌乌,欲落雨。阿公仔,在掘芋。掘啊掘,掘着一粒龙眼核。粒核滑滑溜,溜到田坎边,阿公目金金,客伊掠着尾胡溜。阿公欲煮咸,阿嬷欲食甜。轰隆隆,天上雷公在敲鼓,咚咚锵,地下相争打破锅。天乌乌,欲落雨,勿食胡溜欲食芋,阿公阿嬷来食茶。

(注:潮汕话中,“乌”即黑,“欲”即要。“目金金”,是眼神好、目光犀利之意。“客伊掠着尾胡溜”,即被他捉到一条泥鳅。“勿食胡溜欲食芋,阿公阿嬷来食茶”,是孩子说不吃泥鳅要吃芋头,爷爷奶奶来喝茶。喝茶,是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人际往来必备的一道风景。)

我念,孩子也欢喜地跟着念,尤其念到“掘着一粒龙眼核”时,更是咯咯大笑。我想,也许是“掘”和“核”的潮汕发音极为押韵,而且都属于古汉语中的仄声字,从音调上是整首中的重音部分,再加上情节的日常化和画面的反差感,所以显得特别滑稽搞笑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反复念着这首特别“土气”的自编童谣,一边看,一边念,一起乐。我想,这也许会成为孩子人生中一个很温暖的回忆吧。这也是绘本的魅力所在,读者常能深度参与文本的再创作中,从而为亲子互动提供极佳的媒介。

这让我想起,为什么上幼儿园前,一直坚持用方言为孩子讲绘本故事。小时候觉得,潮汕方言可真土,长大后才知道,很多“土到极致”的表达,实际上是中古语音的遗存,相当古雅:买米,潮语称“籴”;栀子花,称为“檐卜”。前者源自先秦,后者则是宋代文人雅士对栀子花的雅称。可现在很多孩子已经不太会说潮汕话了,这些“土到极致”的词汇更是听都没听过。

方言,承续着民间的传统文化。为小读者们创设一个感受方言魅力的文本与语境,或许是这套小书的用意之一吧。毕竟,在神话、在民俗、在童谣中,在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文本中,也许藏着我们這个民族“筋骨血肉中的生机与力量”。

三、意趣——柔软童心

作者在创作手记中谈到,这本书的创作缘起于幼时趣事与方言童谣的碰撞。

小时候某个夏日,父亲买了泥鳅回来,养在水缸,她与弟弟便围着泥鳅看呀看。窗外,乌云压境,屋内,父亲把泥鳅放上了案板——他们急了,轮流祈求父亲不要杀泥鳅。最后,泥鳅被心软的父亲放生了。多年以后,偶然听到《天黑黑要落雨》这首童谣,萧翱子不由想起那个乌云密布的夏日:“云层那么厚,云巅之上,会不会也有小泥鳅的亲人,正在为它担惊受怕呢?”于是她铺开画板,画下了田园、阿公、阿婆、小泥鳅、小龙,还有一层层“浓得化不开”的乌云……

当我安静地读到这段话时,不禁为作者这一颗柔软的童心感动,也惊讶于孩子们听故事时的直觉力。

原来,在充满人间烟火与泥土气息的图文之下,是一颗对万事万物的柔软童心,是基于亲情、基于同理心的慈悲。亲情,是中国人一生中最浓的一份情感。也因此,从亲情推衍出的对万物的顾念与爱护,最能打动中国人的心:“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也是作者创作这本书的用意,希望为孩子们种下一颗柔软而温暖的心灵种子:在人生的历程中,面对纷扰,能风轻云淡,而行路时,则心怀慈悲,永远记得家人的默默牵挂。

我在为孩子念这首“潮语版童谣”时,一开始最后两句是“阿公阿嬷勿相争,猛猛入内食杯茶(爷爷奶奶别吵了,快快进屋来喝茶)”。可孩子听了之后,坚持说应该念“勿食胡溜欲食芋,阿公阿嬷来食茶(不吃泥鳅要吃芋,爷爷奶奶来喝茶)”,因为“故事里就是这么讲的啊”。听到孩子这么说,我愣住了。在讲述过程中,由于错过了扉页信息,我一直没太明白小泥鳅和天上小龙的关系,自然也没有在故事中体现这一点。直到后来阅读附赠的赏析手册,才真正明白作者的想法。可细心的孩子却通过观看图画,留意到书中小姐弟唯一的对白“我们不想吃泥鳅呢!我们想吃煨芋头”,竟一下子抓住了这句被我忽略,实则是全文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句话。

原来,孩子比我们更懂童书中的意趣,童书作家则比我们更贴近儿童的心灵,正如陈赛在《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于童书》所说:“成长是一个不断失去而不是不断获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失去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也许比我们更能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更懂得生活的艺术,因为他们更有耐心,也更忠于自己的本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借由亲子共读,我们得以再体验柔软的童心,感悟生活的艺术,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在写作此篇时,我又搜索了萧翱子的信息,这真是一位低调的作者,除去绘本后页的介绍,仅能找到的有效信息是:“蔡皋、萧翱子母女……”我恍然大悟。记起很久之前看过一篇蔡皋老师的采访,提到她在阳台种了各式各样的植物,而萧翱子的这两部童谣作品中,画满了大量鲜活、令人印象深刻的绿植,这大约是又一层的童年记忆吧。

四、结语

《天黑黑要落雨》带来的不仅是阅读的欢愉,更是一曲关于生命的二重奏:它是作者童年记忆和艺术生命的凝聚;而传统技法与方言童谣,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生命力;阿公一家的争吵、小泥鳅一家的牵挂合奏出一曲亲情与生命之歌;而在这曲童谣中,孩子的心灵与我的生命应声相和,留下温暖而悠远的印迹……

★本文为揭阳市社科课题“绘本教学在儿童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基于揭阳市的绘本教学现状调研”(JY22KL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落雨阿公泥鳅
落雨
傍晚
泥鳅笼
阿公的天琴
黄河之声(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落雨大
歌海(2019年2期)2019-06-11 07:02:14
捉泥鳅
捉泥鳅
琴童(2018年2期)2018-03-06 16:45:32
一起去捉泥鳅吧
故事林(2017年4期)2017-02-10 17:42:54
阿公的铲子
小青蛙报(2016年19期)2016-09-26 06: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