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静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美好品格的关键期,优秀的品格必须依靠教育来培养。学校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品格教育,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善品格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于2017年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广德善品格课程以来,北门小学依据《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德善”品格课程方案》),立足学校校情,积极开发资源,先后开展了“今天我是升旗手”“向上,再向上”“在秋天里播种‘感恩’”“父亲在左我在右”“餐饮,找回丢失的文明”“小小‘镜子’我来照”“勤劳伴我行”“伸出手,向前走”等课程,以培养学生进取、感恩、明礼、勤劳、主动等品格。北门小学始终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整体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课程的开发
(一)立足校情
基于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的德育课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北门小学地处老城区,学生的父母从事各行各业,文化差异较大,教育理念不一,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呈现出的品行差距较为明显。在此背景下,学校挖掘家文化理念,确立家文化核心思想,聚力建设“融和教育”特色文化。学校品格课程也紧紧围绕“融和”德育,以家文化作为课程实施的沃土,用积极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讲文明、懂友善、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知感恩、负责任、求上进的美好品行。
(二)遵循理念
《“德善”品格课程方案》提出,课程要以遵循生活逻辑、注重实践体验、实行阶梯培养为理念。品格培养必须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北门小学开发实施的德善品格课程遵循以上理念,从学生生活中选择主题,回到学生活动中去,最终指向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
以学校开展的“今天我是升旗手”活动为例。教师观察学生每次参加升旗仪式时的表现,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升旗过程中较为随意,比如小声说话、升旗时不愿意立正敬队礼、敬队礼姿势不正确。针对此现象,学校以培养进取心为主要教育目标,开展人人争当升旗手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国旗知识,与学生共读《今天我是升旗手》一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同时,教师还开展了升旗手的自荐与选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動,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步塑造其进取品格。
(三)编写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学校开发适合的教材,是实施品格教育的基础。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品格教育落到实处,每学期初,北门小学德育中心组成员会联合各班班主任认真商讨、研究当学期的课程活动方案,制定教育目标,并印发学生感兴趣的图文结合版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和相关任务单。以“勤劳伴我行”教材为例,教材分为三课:第一课为“勤劳,在我身边”,教师通过劳模窗、采访录、勤劳榜三个活动,指导学生分享劳模吴江的故事,让学生对勤劳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形成勤劳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第二课为“勤劳,在我心中”,教师通过故事屋、体验坊、勤劳秀三个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名人因勤劳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并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项目,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勤劳做事的重要性;第三课为“勤劳,我在行动”,教师通过计划表、展示台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并认真执行计划。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勤劳、感悟勤劳、实践勤劳,有助于学生形成勤劳的良好品质。
二、课程的实施
(一)阵地开发
1.每日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会课是教师开展品格教育的核心阵地。在晨会课或班会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故事、议一议现象、演一演情境、品一品对错、悟一悟体会、试一试行动。比如,在实施勤劳品格教育时,教师依据班级实际,开展了“动动手,‘家园’更美丽”“做最美的劳动者”“我劳动 我最美”等主题班会课程。在“动动手,‘家园’更美丽”课程中,教师先以自编短剧《小蜜蜂和小猪猪的故事》为开场,通过表演使学生感同身受,辨别是非对错。接着,教师利用照片展示班级评比结果,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不到位的现象进行思考并探讨原因。学生通过分析得出了多种原因,如值日生不够负责、垃圾随手塞、垃圾分类错误等。随后,教师播放学生整理桌面桌椅的示范视频,通过邀请优秀值日生分享经验、编唱儿歌、发放倡议书等活动,向学生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今后的行动计划并布置任务单,通过持续训练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
2.学科教育是品格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也是学生的德育导师,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作为教学任务之一,不仅要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语文学科现使用的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该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呈现了三个感人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父母的舐犊之情,并利用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elping our parents”中帮助父母洗车、做早餐等行为,既是感恩父母的表现,又是勤劳品质的体现。
3.从校园环境到教室布置都应该充满浓厚的德育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在北门小学,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浓郁的品格教育氛围。比如,学校大门内就是鲜花簇拥的诚朴石,诚朴二字特别醒目;教学楼楼梯两边是学生精心编写的文明礼仪儿歌,它们时刻提醒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做文明人,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学楼走廊上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各班的黑板报、文化墙、图书角、卫生角等都是学生积极向上、认真学习、健康生活的展示。另外,学校每周举行升旗仪式、星级班级评比、优秀学生评选活动,时刻宣传形成德善品格的重要性。良好的校风、民主的班级、向上的目标、努力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其不断锤炼自己。
(二)活动引领
正如卢梭所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应当使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品格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说教,教师应将其融入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中,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1.利用时事,抓住契机。202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北门小学开展了“与史对话,感恩之行”感恩品格课程,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学期初,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节目《开学第一课》,启发学生发扬红色传统、勇扛使命担当;教师为学生讲述了红船故事,深深吸引了所有学生;各班组织了微班会活动,结合航天、奥运、防汛等时事,让学生坚定了矢志奋斗的决心。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了解了近年来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最终所有激荡的情感化作立志建设祖国的铮铮誓言,也化作了对母校——北门小学的感恩之情。
2.主题教育,贴近生活。春暖花开的三月是学雷锋主题月,北门小学开设了“学雷锋,我尽责”课程,发动各班组织“小小岗位,我来识”“小小岗位,我来认”“小小岗位,我来守”活动。低年段学生可以听故事,通过故事领会雷锋精神;中年段学生可以讲故事,由雷锋的故事延伸到班级卫生;高年段学生可以演故事,演绎雷锋尽职尽责的故事,引导其他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另外,学校通过黑板报、展示板宣传雷锋事迹,让学生认识雷锋;通过学唱歌曲、摘抄文段、写日记、设计小报,营造学习雷锋的氛围;通过听故事、小品表演、电影配音等方式,展现雷锋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责任感,让尽责的品格之花盛开在学生心中。
3.走出校园,综合实践。每年,北门小学都会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营地,感受军旅生活,如练队列、站军姿、喊口号、学农耕、用军餐……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更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另外,每一次夏令营、春游、秋游、观看演出等校外体验活动,也是教育学生文明礼让、遵守秩序、帮助他人的契机。
(三)评价激励
教师对学生作出积极正向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北门小学采用周评、月评、学期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引导學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比如,品格课程教材都会设置“星语屋”这一板块。在感恩课程教材中,“星语屋”里有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秋天里播种‘感恩’,这颗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请你的老师、同伴及家长为你这一阶段的表现亮起星星,看你能得到多少颗星。加油哦!”温馨的话语、多元的评价、正向的鼓励,均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三、课程的反思
(一)效果与反响
在实施德善品格课程后,北门小学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打闹行为变少了,捡垃圾、排桌椅、准备学习用品等行为做得更好了;粗话脏话变少了,文明用语变多了;随手捡垃圾、顺手关灯、关心班级事务的学生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慢慢形成了主人翁意识,在提升品格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同时,品格课程也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每一次的家校沟通中,都能听到家长的赞誉。
(二)完善与创新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强、好模仿、易从众、行为反复的特点。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北门小学教师将继续挖掘、开发资源,开展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完善课程构建,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优秀品格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德善品格课程建设是吴江区德育工作的重要创举,是践行立德树人、提升学生道德品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北门小学以学校办学理念为依托,以校本化实施为落脚点,开发契合的教育载体,形成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实施路径,让品格培育之路越走越宽,努力点亮学生的德善之心,最终铸就学生的美好品格。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