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传彬
英国BBC电台“微生物与我”系列节目中,报道过多项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对健康造成伤害或有助于治疗的研究。这些以人类肠道残渣为食的微生物,到底以何种方式影响人的大脑?虽然其中一些研究后来发现被夸大了,但大脑和肠道有关联这个基本概念目前已经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可。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福斯特说,毫无疑问,有许多研究证实微生物会影响心理健康。事实上,他的团队在这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这意味着人们或许能够透过饮食来治疗心理疾病。他强调,肠道不健康只是诸多心理疾病可能的病因之一,但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来说,这种新疗法可能带来病情的缓解。
2004年,日本九州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研究报告,详述了压力对肠道菌群紊乱的小鼠的影响。这些小鼠在压力之下,“下视丘一脑垂腺一肾上腺”轴的反馈控制系统(简称HPA)会出现过度反应,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造成伤害。但只要给这些小鼠吃乳酸菌,情况就可逆转。证明肠道细菌对大脑具有影响。
某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保护肠道壁,帮助维持肠道黏膜。肠道黏膜可阻止肠道内的物质渗入血流。如果没有这道屏障,人就可能会患上“肠漏症”,会触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是一种蛋白质,会增加感染部位周围的血液流动,并促使身体的免疫反应。虽然这种反应对抵抗感染至关重要,但这些细胞因子也会导致情绪低落和精神萎靡。正是这个原因,人们生病时往往会感到疲倦。从短期来看,这种反应有助于身体防疫机制,以便及早发现感染源;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抑郁症。
肠道微生物还会影响消化和代谢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前体的作用。肠道菌群甚至能透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直接连通,因为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释放化学物,改变迷走神经的信号,从而改变大脑的活动。这些交流并非单向的,所以大脑活动也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如压力本身会加剧发炎,进而影响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果形成一种反馈循环。
人的肠道微生物群由数亿种微生物组成,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它们都存生于消化道。尽管目前尚未找到治疗抑郁症的灵丹妙药,至少对部分人来说,让肠道更健康可能是一条迈向心理健康、快乐的重要路径。
在中文里,某些表现情绪的形容词,除了心之外,许多与肠道有关。例如饥饿时“饥肠辘辘”,思念不安时“翻肠搅肚”,悲伤痛哭时“泪干肠断”,忧愁牵挂时“牵肠挂肚”,等等。为何情绪感受会与肠道反应有关?
其实,肠道与大脑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脑肠轴线”,让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肠道神经借着肠道菌群,经由迷走神经迅速地搭起与大脑交互传递讯息的桥梁。使两者在无形之中运行、调配,甚至监控身体的一举一动。
对大脑与肠道相关的研究证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可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而这些研究中多以“地中海饮食”为主。“地中海饮食”是指富含蔬菜、水果、坚果、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同时减少精制糖、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飲食。一项来自西班牙的研究指出,在4年期间坚持传统地中海饮食的人,被诊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约是其他饮食习惯者的一半。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营养学家杰卡说,有关营养对心理和大脑健康的数据很多,而且理论大致相同。尽管还有很多潜在的生理机制和因素未被发现,但地中海饮食已被证明可以增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并减轻其他生理病变,包括身体慢性炎症,或精神抑郁的症状,等。
综观上述,人体的肠道菌丛对健康有多方面的助益,例如帮助消化、协助维持正常的免疫机能等,所以目前益生菌已被广泛使用于一些肠胃道疾病的治疗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发现,益生菌会传送特殊的生物讯息到大脑,进而影响到大脑的某些部分功能反应。分组实验结果显示,服用益生菌的妇女对情绪压力的适应力最好。由此可见,益生菌对纾缓情绪焦虑可能具有正面的功效。